第439節(1 / 3)

發揚光大,雖然算不上創新,卻也為書裡中華帝國的科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至於科學求實的精神,中國原本就有,楊紹清就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不過也隻是代表而已,楊紹清並不是什麼聖人、賢人,同一時代還有許多像楊一樣的人。

不管是譽,是毀,楊紹清現在都已經離開了。有書友說,孫露在之後的表現與其說是憤怒不如說是自責。這點偶十分同意,確實是自責。殺死楊紹清的凶手與其說是刺客、倭人、或是存在於大家心目中的“幕後黑手”,不如說是中華帝國本身的貪婪。這種悲劇在中華帝國建立第一個殖民地起,其實就已經埋下了種子。正如希伯來經文所言:“以刀殺人者必死於刀下”。大家或許會為帝國吞併一塊又一塊的土地,建立一個又一個殖民地而感到歡呼雀躍。但我們在歡呼的同時卻不能忘記背後仇恨的眼睛。當然有人會說,那偶們別學野蠻的歐洲人,善待殖民地人不就行了。可樣的殖民地還有殖民的意義嗎?有得有失,是偶一直掛在嘴邊的話。中華帝國要成為日不落就必須付出代價。孫露則為此付出了自己的丈夫。或許這些大家都知道,隻是不想承認罷了。

說到這次的暗殺,除了誘因之外,另一個讓偶感興趣的是事件過後人們的反應。偶曾設想過暗殺發生後各色人等會有什麼表現,怎樣的表現才更富中國特色。最後大家在書評區裡的反應給了偶啟發。在看到暗殺之後,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中原有人要替代女皇”等等之類的想法。似乎偶們在遇到這種突發事件時頭腦裡第一個想到的是內部有問題,想到的是內鬥、陰謀。然後再照著這個思路找幕後黑手。不管“幕後黑手”是否存在,反正就繞著嫌疑人找證據。偶在想如果米國人在911之後也照這“鄰人遺斧”的思維模式對內行事,情況又會怎樣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蕭雲。對於蕭雲在靈柩前對孫露的一番表白,不少人的反應都是認為是他的“專權”與“隱瞞”造成了這次的慘劇。這或許是蕭雲最希望看到的情況吧。不管怎樣對於向來不夠理性的國人來說,證據什麼的並不重要,關鍵得告訴人們誰是壞人,誰是好人。而對正在四處擴張的中華帝國來說,繁複的查證極有可能在中華傳統思維下演變為內鬥,明確目標也有利於內部團結。想到這裡,忽然覺得真相有時候就像人體內的馬錢子鹼一樣,在特定條件下並隻有微小劑量時是藥品,但在一般情況下卻是致命的毒物。

楊紹清的死給書裡留下了許多問題。偶會繼續根據當時的背景推演下去。當然楊紹清本人可能根本不在乎報仇之類的事。不過偶還是寫下了這篇文章給這個可愛的男人。

《聖誕外篇》成人之美

弘武十年冬月十一、十二日在農曆上或許隻是兩個再尋常不過的冬日,但對基督徒們來說1659年的12月24、25日卻是基督教世界最盛大的節日——聖誕節。說起聖誕節,中華朝的絕大多數百姓腦中大概都不會有什麼概念。就算偶爾有人有所耳聞,多半也會納悶一個趕鹿車白鬍子老頭為什麼要在半夜爬人煙囪。不過對帝都南京的老百姓來說這個西洋節日倒也並不算陌生。畢竟在南京城內生活著為數不少的基督徒。他們中既有從歐洲來的商人、傳教士,也有本地新近入教的中國教徒。每到這個特殊的日子城內教堂的唱詩班少不了要排演一些聖誕節的保留節目。而周圍的其他中國百姓也樂得免費看洋戲,為辛苦工作一年的自己找個樂子。

總之京師聖誕節的氣氛是一年濃過一年。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冬日裡酉時剛過,隨著掛在鼓樓簷角上的夕陽一縷一縷地收盡,中華門西側的荷蘭會館內一棵碩大的聖誕樹被各種彩燈裝點得如夢如幻,惹得從旁走過的人們紛紛駐足流連。與此同時,在京師的皇城之內,一場盛大的平安夜舞會也隨之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