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節(2 / 2)

大家或許要問偶前麵舉了那麼多例子,不是證明了托勒密體係戰勝了渾天說?在這裡咱們分清楚一個概念性質的問題。渾天說、蓋天說、日心說、地心說,這是些是宇宙論。中國古代天文學不是敗在“宇宙論”上,而是敗在了“推算方法”上。因此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歐洲的天文數學推算體係戰勝中國的天文數學推算體係。(嗬嗬,好拗口地說。)那麼中國的天文數學推算體係是啥米呢?

答曰:“代數方法”。代數方法的使用是中國古代天學的一個顯著特徵,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在中國古代近百部曆法中,所有的推算方法都用文字敘述的形式表達出來。曆法中每一個基本量就是一個具體的數據,每一種推算方法就是把各種基本量代入用文字敘述的代數表達式,進行混合運算後,得到一個導出量,這個量或是最後結果,或還要進入下一步運算。(子樂你所說的“《周髀算經》這樣具有一定的範式,可以對事物作出可觀測預言”,應該指的就是這個吧。)不過,這種代數方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曆法中所涉及的每個基本量隻有特殊性──隻能取該曆法給定的數據,而沒有普適性。這樣使得許多方法的繼承性很差,並且不能深入揭示天體運行的內在規律(實在難以想像開普勒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等能用這種辦法發現的說~~)。這也是中國的傳統天文方法一再敗北的主要原因。

二是,宇宙學模型。蓋天和渾天說中對宇宙結構的尺度從來沒有明確、真實的描述,可以說中國古代從來不存在一個明確的幾何宇宙模型,所謂渾天和蓋天說都是“代數式”的。這是中國古代天學的基本特徵。相比之下同一時代的西洋天文推算就要完整嚴謹得多,不但包括了代數、幾何方法,後來又發展到了微積分階段。

對此偶曾反問子樂“用周髀算經和混天說能算出行星的運行軌道嗎?”子樂的回答是“當時的西方傳教士算出來的水晶球你認為就是行星軌道?”偶不知道自稱熟悉天文歷史的你是怎麼得出這樣結論的。偶隻能說是很遺憾罷了。

回過頭來說明末的曆法之爭論。徐光啟、李之藻等人最先意識到了中國傳統天文學在這兩點缺陷。所以才會潛心研究西學,翻譯《幾何原本》、《明理探》等西方典籍。以求完善中國傳統天文學的推算體係。根本沒有推翻中國傳統宇宙論的意①

《作品相關資料》祭紹清

其實這算不是上一篇祭文。隻能說是偶的一點感受而已。老實說,寫男1號的死不亞於寫主角死。但這個想法偶很久以前就有了。也想過許多讓他犧牲的橋段,想了半天最後還是選擇了最老套的一個,因為這個最乾脆,也最能契合情節。這可能會讓喜歡楊紹清的朋友覺得受不了。在這裡偶說聲抱歉。

關於楊紹清這個人物,大家有著太多不同的看法。喜歡他的人,喜歡得要死;討厭他的人,討厭得要命。就偶個人看來,偶一直是將他當孫露的“一半”來寫的。這裡的“一半”並不是指夫妻關係,而是指孫露的理想與靈魂。在孫露登基稱帝之後,她其實就已經失去了曾經的一部分理想。楊紹清則是這部分理想的繼承者。因此就某些時候來說楊紹清更像是個未來的影子在孫露忘記自己初衷的時候提醒她曾經執著的東西。當然這一點也是不少書友一直在垢弊的東西。其實他們一直是在以一個政客的指標要求楊紹清。但誰都知道楊紹清是個學者。標準與位置間的差異讓這位皇夫殿下充滿了爭議。

作為一個女皇的丈夫,楊紹清無疑是合格的。他對科學的熱愛使他能身處權利的中心而不為權利所左右。這一點相信是許多優秀男子所不能給予孫露的。此外這其中還有孫露與嶺南財閥間政治聯姻的關係。說起來,偶當初在寫楊紹清的性格與愛好時,是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阿爾伯特親王為原形的。歷史上這位熱愛科學的親王改變了維多利亞女王對科學的偏見,全力支持工業革命,並最終促成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其實不管是在現實還是在小說裡,做女主的丈夫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維多利亞女王閱讀和簽署各種文件,阿爾伯特則在旁邊用吸墨紙將女王的簽名吸乾。正如楊紹清見到妻子時總要口稱“陛下”。誰叫他們的妻子是陛下呢。

作為一個科學家,楊紹清同樣是擁有許多爭議。在有些人看來楊紹清的學識是從孫露那裡剽竊邇來的。有些人則認為他從歐洲帶回了科學精神。其實偶個人認為楊紹清是一個勤懇的學者。他將孫露帶來的知識點整理、吸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