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大小決定市場地位
在現今企業競爭中,無論是規模經濟還是區域經濟,大部分企業還是在圍繞著產品做文章。而在現代市場競爭中,比產品競爭更高層次的則是品牌的競爭。對於那些成熟行業來說,品牌競爭的高境界不是你死我活,比如某個品牌在市場上一枝獨秀,而應該是幾個各具特色的品牌,彼此相互依存地形成品牌的博弈。從許多成熟產品的市場中可以發現,往往同類別的成功品牌都有一個以上的優秀的競爭對手存在著,他們彼此間在戰略戰術上針鋒相對,但又同時不斷拓展該產品的總體市場容量,在品牌博弈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博弈參與者雙方或多方的相互作用,而並非是非此即彼的淘汰與生存。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博弈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在中國,這一碳酸飲料的博弈參與者還應加上娃哈哈的非常可樂。因為在2001年時,中國市場上可樂的三足鼎立之勢已經形成,可口可樂為218萬噸,百事可樂為109萬噸,非常可樂銷售59.5萬噸,不同的是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主要市場在大中城市,而非常可樂則是在廣大的二三級城市及農村市場,這有賴於其各自不同的營銷策略。
博弈的精髓並不是拚個你死我活的,而是在於參與者互相依存的關係。一個真正的博弈參與者清楚地明白彼此間處於一種什麼狀態,在品牌的博弈中雙方共同成長、不斷完善,把一些跟進者遠遠地甩在後麵。所以說,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尤其是行業的領導品牌間,如何能在保持各自合理及最大的利潤的同時共同做大行業市場,同時避免無休止的降價等惡性競爭,相互依存共同成長。因此博弈的競爭是值得思考和提倡的。
在乳品業,品牌博弈也可以說是競爭的高境界。同質的產品,隻有靠不同的品牌定位,互相依存才能在競爭中成長。有許多乳品企業就是在此方麵做了嚐試而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伊利的“心靈的天然牧場”,是其品牌走出內蒙,走向全國的定位的體現。而光明的“100%好牛,100%好奶”則強調了其從源頭控製產品質量的專業、老牌、規模製造商的優勢。這些不同的品牌定位在消費者心中留有了印象。
“超女”冠名企業蒙牛乳業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又在全國進行了全民“酸酸乳”大普及。而同時,伊利股份新董事長走馬上任,並放言要“大危機後實現大增長”。由此看來,這對“草原雙雄”品牌競爭的好戲仍在繼續。
2004年年底,當伊利高層出事後,蒙牛老總牛根生直言:“我們不希望伊利有問題,因為草原乳業是一塊牌子,蒙牛、伊利各占一半……我想說的是,蒙牛和伊利的目標是共同把草原乳業做大,因此蒙牛和伊利,是休戚相關的。”這也是品牌競爭中的理想化結果——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