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上得學會打剛柔相濟的“太極”
中國有句俗語:官場險惡。可見,一個人,無論你有多高深的學問和才華,想要在危險重重的官場之中左右逢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學會剛柔並濟的權謀之術是立身官場的根本。
自古以來,善於使用權謀的顯赫高官不計其數,而這些人之所以能夠贏得他人的擁戴,原因就在於他們在與對手鬥爭之中能展現出高超的政治手腕。
曹操被曆史學界認為是“中國曆史上善於用人的典型”,原因就在於曹操對官場權謀術的正確把握和利用。
曹操年輕的時候就被舉為孝廉,並擔任洛陽北部尉,他剛到任就在衙門設下五色大棒,殺掉了當時皇帝寵臣、“十常侍”之一——騫碩的叔叔,而引起當局的不滿,由此遭到排擠。曹操自此了解了官場的黑暗,更明白了權謀之術是在官場縱橫的關鍵。對朝廷已經不抱希望的曹操拒絕了朝廷的任命,回到家鄉一麵讀書修身,一麵等待適合的時機再度出山。
等到曹操再度出山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深謀遠慮的政治高手。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之後,曹操的近衛在袁紹的大帳中搜出了一些通敵信件,侍衛將這些信交給了曹操。通敵之罪,在當時是相當嚴重的,曹操帳下的將士們都捏了一把冷汗。然而曹操甚至連看都不看,就下令將這些信燒了,並且對下屬們說:“當袁紹強盛的時候,我自己都不能保全自己,何況其他人呢?”
這是一場極為高明的博弈,對比曹操年輕時的魯莽和血氣,可以看出此時曹操的權謀之深。曹操很明白:第一,這是一筆糊塗帳,算是算不清楚的,如果真的按照這些信件一一予以懲罰的話,不僅會大幅削弱自己的力量,更會影響軍隊的士氣,自己從中撈不到任何好處;第二,這筆帳既然算不清楚,那還不如不算。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原本人人自危的將士們放寬心懷,沒有後顧之憂,同時,通敵的人會因為曹操這樣大度的處理方式而心存感激,更能為曹操效死命;第三,還有一個是曹操不得不考慮的,那就是這些信件的真實性。也就是說,這些信件有可能是袁紹偽造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曹操自斷其臂。這同樣是值得曹操注意的一點。因此,曹操得出的結論是:追究,自己得不到任何利益,不追究反而可以收獲人心。故而在這場博弈中曹操選擇了正確的博弈對策,也憑借著這樣的權謀鞏固了自己在河北的統治。
官場之上,人人都需要在權力和謀略之間做出權衡,但真正的個中高手,往往會化鬥爭於無形之中。為官之人經常會碰到外力的幹擾,如何對其加以控製,是使用權謀的又一大問題。
清朝時期,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鬥爭中,李鴻章就表現出了高超的馭權之術,將“洋槍隊”控製於股掌之間,使得曾國藩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