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 /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據《後漢書?劉盆子傳》記載:公元27年,為平定赤眉起義,劉秀親率大軍前往宜陽,截斷了赤眉軍的退路。赤眉軍的小皇帝劉盆子眼見陷入困局,便向其兄長劉恭求救:“我們雖有十萬大軍,卻早已是驚弓之鳥,無力再戰。我苦思無計,萬望兄長能來救我。”

劉恭頗有才智,他點頭說:“戰之無益,眼下保命要緊。劉秀乃是你我劉氏的宗親,請允許我懇求於他,放我等十萬兵眾一條生路。”

劉盆子就此事和眾將商議,有人便憂心地說:“此議雖好,怕隻怕劉秀不肯。如今敵強我弱,不比昔日,他為了消除隱患,又怎能真心饒我們不死呢?與其受辱也不能免死,不如拚死一戰。”

眾將猶豫,劉盆子更是放聲大哭,劉恭見狀開口說:“為了萬千將士的性命,我還是主張懇求劉秀開恩。倘若事不如願,我劉恭自然會和你們誓死抗敵。”於是劉恭求見劉秀,說明歸降之意後,劉恭又說:“陛下能有今日的成就,可知是為什麼嗎?”

劉秀一笑,說:“敗軍之將,有什麼資格來評說朕?”

劉恭又道:“赤眉軍曾有百萬之眾,竟有今日,陛下也不想知道原因?”

劉秀凜然正色平聲說:“早就聽說你多有見地,朕且容你敘說一二。如果你言語不實,巧言惑人,朕定要嚴加治罪。”

劉恭苦笑後道:“赤眉軍殘暴待民,百姓怨恨,終成不了大事。陛下仁愛謙和,善收民心,百姓擁戴,方有時下大功。陛下雖取天下,若能再施仁義,赦免我將士,一來可以增加陛下的美名,二來可以保陛下江山不失,變亂不生,不知陛下可曾作此設想?”

劉秀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卻為劉恭之語深深打動,他故意反駁說:“你們無力再戰,才會主動請降,倘若隻是一時權宜之計,朕豈不上了你們的大當?朕實在很難相信。”

劉恭卻不辯解,隻說:“莽賊不仁,方有天下之亂。他屢次使用武力殘害百姓,其報也速。在下言已盡,全在陛下裁斷。”

劉秀和群臣議事之時,將劉恭所言複述一遍,他感歎說:“天下還未大定,劉恭的話不可不聽啊。我們剿滅赤眉軍容易,可要恃此征服民心就大錯特錯了。百姓不服,天下不會真正太平,這才是朕最擔心的。”

於是,劉秀召見劉恭,同意了他們的投降請求。不僅如此,劉秀又下令賜給赤眉軍食物,讓饑餓不堪的十萬赤眉軍將士吃飽了肚子。劉秀還安撫劉盆子說:“你們雖有大罪,卻有三善:你們攻城占地,富貴之時,自己原來的妻子卻沒有舍棄改換,此一善也;立天子能用劉氏的宗室,此二善也;諸將不殺你邀功取寵,賣主求榮,此三善也。”

劉秀的手下深恐赤眉軍再起叛亂,私下對劉秀說:“陛下仁愛待人,隻需安撫住赤眉軍將士即可。劉盆子身為敵人頭領,難保不生二心,此人不可不除啊。”劉秀對手下人說:“行仁之義,全在心誠無欺,如此方有效力。朕待他不薄,他若再反,那是他自取滅亡;朕若背信枉殺,乃朕之失,自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