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場合需求達成一致,這奔放的一炫之下,不少校友和老師都激動了。

狄雲一曲彈完,底下觀眾熱烈鼓掌,還有外校的老師開玩笑說:“太狡猾了,你們學院竟然把肖邦都拉來助陣,我們壓力好大啊。”

他這麼一說,原本有幾個光顧著聆聽琴聲的女生趕緊舉目望去,發現正在台上鞠躬的演奏者真的好像畫上的肖邦,然後就有人忍不住喊了一聲‘王子’,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起來。

狄雲這曲輝煌的大波蘭感染力是巨大的。在他後麵演奏的一位外校學生,原本準備的曲目是李斯特改編舒伯特的兩首藝術歌曲,結果被現場的熱烈氣氛帶動,也炫酷霸拽的炫了一曲大狩獵……這些搞藝術的家夥一旦想自由發揮,節目單就算是白印了,而且居然連主辦校方都樂見其成的沒有阻止他——聯歡晚會主要作用是友校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隻要大家都開心,誰也不想搞得太僵硬死板了。

再後麵又發生了什麼事狄雲就不知道了,他已經悄悄向老師和同學們告假,趁著後麵那位男生炫完大狩獵謝幕的當口,起身離開了會場一路狂奔。

去柏林的火車票一早就買好了,因為學校所在的城市和柏林離得非常近,交通方便,每一小時就有一趟車,而且一個多小時就能到達,即使扣除換乘巴士或出租車去劇院的時間,也絕對能趕上下半場了。直到順利的坐到火車上,狄雲才總算放下了半個心,看來今天一切都很順利!

放心之後,就覺得有點餓了。狄雲為這次‘趕場’做了充分準備,他拿出一袋巧克力,先掰了一半慢慢吃著。

李斯特跟著狄雲坐了好幾回火車,還是覺得很神奇,如果不是狄雲不時和他聊天,看大神那好奇打探的樣子,沒準會想譜一首《火車進行曲》來讚美一下人類這項偉大的進步。

“恩,對,我第一次見到葉甫根尼基辛的時候,他年紀還很小……比你當時更小一點。”李斯特答道:“巧克力好吃麼?總是在吃……”

“好吃啊,一起吃點?”狄雲剛要把剩下的半塊遞過來,卻想起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又把手縮了回去:“反正你也吃不到,繼續說嘛。”

“……”不帶這樣的吧……李斯特把頭扭到一邊:“他和你一樣,從小就很乖巧,別的孩子都喜歡玩的時候,他就能自發自覺的坐到琴凳上練習。”

不過基辛雖然和狄雲都是天才,卻比他更順利一些……或許太過順利了。從小基辛每天就隻練習20分鍾,不是因為坐不住,而是‘那些曲子都太簡單了’,根本沒有什麼能難住他的技巧。

而這種‘什麼都過於簡單’的心態久而久之,必然會產生一些無聊的感覺。也就在那時,基辛遇到了李斯特。

☆、13:

13:

那時的基辛才十二歲,就已擁有了爐火純青的技巧,性格卻非常內向,平日裏隻是喜歡看書、練琴,很少說話,所以他與李斯特之間並沒有太多的交流。

隻是,盡管他也抱怨過為什麼來的不是肖邦,可李斯特仍讓他感到新奇和震撼。也隻有李斯特,能讓這個在技巧上從未遇到難題的天才,看到更高的境界。

有些明明不是那麼難的曲子,用不著多高超的技巧就可以完成,可是李斯特演奏出來的感覺,仍然和自己不同。不止是理解和音樂性……甚至在他最不以為然的技術領域上,仍能直觀的感受到差距。

李斯特的技術是‘活’的。他就像個魔術師一樣,不同的樂句在他的手下,能煥發出各種各樣的光彩。他的技術已經不能用‘高超’來形容,因為那本身就是一種極致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