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快基辛就發現了,自己以前認為簡單的東西,或許並不是那麼簡單。而這個天才一旦發現問題的關鍵在哪裏,就能立即著手解決。在世人眼裏,這個美得像精靈一樣的白衣少年變得越來越厲害,唯有他自己從來不曾滿足——因為看到過‘極致’的存在,所以在那之前,就無法滿足。
後來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得到了‘指揮帝王’卡拉揚大師的青睞和邀請,當時就連他的老師都勸阻他說,現在還不是時候,但基辛卻充滿自信的去卡拉揚麵前獻演,並感動了那位以鐵血風格著稱的君主。
那還是因為,他已在更偉大的存在麵前展示過自己,對這世界的權威,就隻有尊敬和仰慕,絕不會感到恐懼和膽怯。
得到與卡拉揚大師的合作機會後,基辛的名氣以更快的速度傳遍世界各地,雖然其中也有批評的聲音存在,但更多的還是鮮花與掌聲。在他最躊躇滿誌的時候,李斯特悄然離去——就像他靜靜的來到那樣,他們之間發生過的對話甚至超不過一百句。
“後來他大概變得開朗一些了吧。”李斯特笑道:“當時就有人戲稱他是個‘木頭人’,台上激情四射,場麵火爆,但台下卻頂著拖把一樣的亂發到處溜達,喜歡的全是古舊的東西。而且那孩子標誌性的鞠躬動作真是有名極了,就連和他合作過的樂團成員都調侃他,僵硬的像個木偶一樣……還有,那幾天我在你的宿舍閑得無聊,就上網搜他的消息,一看之下太可樂了。”
“……消遣這麼一個正經人是不對的大神!”
“別急,我不是故意的……我是看到論壇上有人開貼討論他,但沒出兩行,話題就會歪到他的發型上……哈哈哈哈哈,還有人說他把柴院(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or莫斯科音樂學院)的風氣都帶壞了,自從他成為偶像級的演奏家後,柴院的男生們幾乎個個都頂著一腦袋搶眼的爆炸頭!然後就有人說,他身為一個古典鋼琴家,卻故意弄個那麼打眼的發型,也太另類了吧……”
“在那麼牛的技術流演奏家演出時,卻還老盯著人家的發型看也不對吧……雖然的確挺……挺搶鏡的……”
“我可要摸著良心說句公道話,那個發型真是他天生的,不是故意設計的哈哈哈,他隻是順其自然的留著而已啦~”
狄雲雖然也為這些人對於基辛發型的關注程度而忍俊不禁,最在意的卻還是專業領域的事情:“大神,你給他樹立了一個技術上‘極致’的目標,讓他覺得掌握技巧變得不再那麼簡單,可是這樣一來,他有了進步動力的同時,也會被有些人看不慣吧……”
“那是當然,”李斯特道:“有些人對於天才的存在這件事本身就是看不慣的,如果天才還足夠努力,就能讓他們氣的跳腳。所以對基辛的攻擊也從來沒停下來過,他們說他‘炫技’,‘沒有感情’,甚至認為他的天分阻撓了他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因為‘對於基辛來說,似乎一切都太簡單了’,好像人人都活該受點挫折才能認識到問題的核心。別抱著看別人熱鬧的心情啊少年,以後這些你也都會經曆一遍的,做好思想準備吧。”
“……我可沒有那麼厲害。”說歸這麼說,但狄雲也知道李斯特的告誡都是實話。如果一個演奏家沒有足夠的技術,即使感情豐富,處理細膩,也會被批判技術不到位,音色不夠美或局限於技術而沒法嚐試一些更難的曲目,選曲範圍就變得狹窄,還有人會毫不客氣的說他手殘。比如莫紮特專家費雪,就不以技術取勝,在演奏級專家裏他的技術水平實在不算高端,雖然普遍認可他對莫紮特音樂的獨到理解和深刻詮釋,但同時也被認為‘如果技術再優秀一點就更好了’。然而一旦技術出類拔萃,又會被認為‘太過賣弄技巧,對樂曲的理解還不夠深刻’,比如齊夫拉、基辛都受到過這樣的批評,甚至李斯特本人也是如此。所以太在意評價會很糾結的,因為沒有誰能讓所有人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