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12點,評委主席哈特蘇克先生公布了比賽結果,狄雲獲得了第三名,同時獲得公眾獎(即觀眾投票最高)。

一位荷蘭演出經紀人找到了他,對他說:“你是真正的藝術家,將來一定會成為世界有名的鋼琴家,而另外兩位隻適合做教師(指的是第一名和第二名選手)”同去的巴西評委科恩也說:“如果再給你一個月的時間,第一名就是你的。在我的心目中,你已遠遠超過了第一名。”

不止是科恩,其他評委也在賽後陸續去見他,但沒有一個人問起李斯特的事。大概在評委們的心裏,那都是一段不用說出口的美麗秘密吧。

中國駐荷蘭大使華黎明先生和夫人也高興的向狄雲道賀,他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而在返回住處的路上,李斯特再度問起以前他們討論過的技術方麵的話題:“狄雲,當你的技術達到了這樣的高度後,你還會覺得,我當初理解不了你的痛苦,認為樂曲沒有難易之分的看法,很不近人情麼?”

狄雲輕輕搖了搖頭。

“我現在已經知道了,大神。”

少年認真而誠懇的道:“當技術達到這樣的水準,真的不會感受到任何來自譜麵的困難,更多隻剩下了理解和分析。你說過‘誰敢說你炫技,你就非要炫得他們暈倒’,那隻是一種調侃吧。真正的你,從來沒覺得自己在炫技。”

李斯特笑道:“當然,那些都是日常會用到的、很普通的技巧,毫不費力的就能做到,誰會特意去炫耀這個呢?”他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不過,達不到我的曲目的技術要求的人,就會不無憤懣的認為,我是故意在寫這些炫技曲來刁難人吧。”

“……其實真的沒有那意思嗎?”雖然已經明白李斯特是因為自己技術實在太高超,所以習以為常,寫曲的時候很自然就用了,也沒有‘這些技術很難’的認知……但以他的性格,有沒有刁難人的意思還真不好說。

李斯特想了想,端正了表情:“狄雲。”

不是‘少年’而是直呼了名字,看來大神對待這個問題很嚴肅啊。狄雲趕緊答應了一聲。

李斯特繼續道:“你要知道,我畢生都在追求著技術上突破極限的可能性,一直沒停止這方麵的探索,所以我也很關注技術好的人。”

“恩。”

“所以……”

“所以?”

“有空去嫌棄別人炫技、抱怨別人刁難,就沒空把自己技術練練好的沒誌氣的家夥,他們不想彈我的曲子,我還不想理他們呢,哈哈哈~”

……所以你就是在刁難人吧……不,說好聽點是‘督促’大家要努力,要奮發,要好好練習技術……

這大神如果在現在也一定是超級學霸吧……

注:

李斯特大賽的過程參考的是某篇報道。後來聽說狄雲獲得第三的原因是當時他年紀太小,沒有和樂團配合過,而大賽最後一關是協奏,so……不要把腦洞當真喲。

☆、10:

10:

荷蘭李斯特大賽結束後的兩年裏,狄雲一直在準備參加肖邦大賽,那是當今世上規格最高的比賽,最初舉辦肖賽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肖邦的音樂被俗世批判為靡靡之音,甚至連專業音樂院校都不願意再將肖邦的作品列為教學曲目,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波蘭的鋼琴家和音樂教育者們決定舉辦‘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以發揚肖邦的音樂精神,並發掘出優秀的肖邦音樂詮釋者。(取自百科)。

而肖賽不僅規格高,篩選標準也很嚴格。如果評委們認為這一屆的所有參賽者水平都不夠,就會把獎項懸空。由於出身肖賽的得獎者們很多都成為了著名的鋼琴家,所以肖邦獎在人們心中的分量非常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