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荷蘭回來後,狄雲就想參加肖邦比賽。一來他非常熱愛肖邦,二來也因為參加了李斯特大賽後開拓了視野,得到了曆練,三來……他身邊有個大神在得知世上還有個肖賽後,就不停的鼓動他去參賽。

“為什麼李斯特大賽都沒見你這麼起勁啊大神!”狄雲滿懷納悶。

李斯特理直氣壯的道:“你參加李斯特大賽接受那些家夥的評判有意義嗎?評委原本隻要我一個就夠了,李斯特本人都承認了,誰還能不承認?”

雖然總覺得哪裏不對,但狄雲卻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隻得弱弱的道:“但還是獲得了一些大賽經驗……而且得到前輩們的認可,我還是很開心的啦……”

“所以說你隻要得到我的認可就沒問題了……”李斯特也嘀咕了一句,不過很快他就正回主題:“於是你參加肖邦賽吧!”

“為什麼話題又回到這裏了,”狄雲隻得硬著頭皮問他:“這個大賽為什麼這麼吸引您呢?”

李斯特嚴肅的道:“第一!我替肖邦不平衡!”

“額……”

“平心而論我的曲子的確比較複雜,在那幫俗人看來隻剩下炫技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被差評我雖然覺得你們這些學渣竟然老盯著別人的技術,但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

大神的中文進步神速啊,學渣一詞他是在一堆英語裏字正腔圓用漢語說出來的……狄雲擦汗示意他繼續。

“但是肖邦人家又不炫技!而且肖邦還不喜歡我炫技!那些渣憑什麼要抨擊他,他是很有誌氣的,哪裏有靡靡之音!所以我覺得波蘭人很好,很有骨氣,創立這個大賽是對的,因此你必須參加來表達我的敬意!”

“這都哪跟哪啊……我就算去參賽也是去表達我對肖邦的敬意……”

“順便替我表達下這很難嗎?”

“不難……”

“第二!”李斯特拍著狄雲的肩膀,顧盼生豪:“肖邦我是非常了解他的,他的作品我全都一清二楚,如果說我傳授內容第一選擇是我自己的作品的話,那下來就是他的了。我很有自信的。”

狄雲依舊滿臉黑線:你豈止是對講授肖邦作品這一件事很有自信啊……

不過難得大神這麼熱心,再加上狄雲自己也躍躍欲試,後來把這想法跟趙毅老師說了說,雙方也一拍即合,參賽的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李斯特原來專門為肖邦寫過一本書就叫《李斯特論肖邦》,所以他逼著狄雲去找了一本慢慢研讀,先去接觸一下自己所理解的肖邦,之後再討論。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對肖邦的看法都在那本書裏,那麼多口水評讓我複述一遍也太累了,你先看去吧’。

結果邊練琴邊讀書之後,狄雲和李斯特的關係更近一層……兩個肖邦的粉絲似乎找到了某種共鳴,聊到高興處真是完全忘乎所以了。

這段日子裏,高冷的李斯特和自大的李斯特統統消失不見,隻剩下那個和狄雲抱著一樣情懷的,友善親厚的李斯特。他們像朋友那樣分享彼此對肖邦音樂的感受,有過拍案同感,也有過分歧爭執。但理論之後,一般都是狄雲被李斯特給說服——畢竟,和肖邦生活在同一時代,又有很深的交情的李斯特,對肖邦的理解要準確的多了。

奪取肖賽金獎似乎變成了順理成章的事,當評委宣布十八歲的狄雲獲得了這個極具分量的大獎時,旁觀的李斯特一臉‘這是當然的’悠哉。

狄雲瞬間被記者和人群團團包圍起來,祝賀聲和拍照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