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狄雲也沉浸在了《唐璜》恢弘而充滿戲劇化的樂章裏。

這首李斯特根據歌劇改編的作品是他眾多改編曲中的精粹,技術之艱深,場麵之宏大,都讓人歎為觀止。原本的歌劇長達兩個半小時,被李斯特改編成為簡短的鋼琴曲,卻沒有刪除歌劇中任何一個音符,整首曲子無論節奏還是技巧,都是非常高難的。因此這首曲子又被稱為是最難的鋼琴曲之一,很少有人嚐試彈奏。

唐璜是一個英俊瀟灑、風流迷人的青年,他極有魅力卻又冷酷無情,不顧一切的追求這世上所能享受到的一切。他對一位年輕的貴族女子圖謀不軌,而女子的父親是一名騎士長,向他發出了決鬥的邀請。唐璜在決鬥中殺死了騎士長,致使女子和她未婚夫發誓報仇。

唐璜被敵人追趕著,卻又四處冒險。終於有一次,他看到了那位被他在決鬥中殺死的騎士長的雕像,雕像開口向他問話,唐璜卻厚顏無恥的請他參加晚宴。

這首曲子被狄雲演繹得極富戲劇性,他用音色的豐富變化活靈活現的描繪出了那樣一個迷人但無情的青年人,用不同的觸鍵方式和踏板技術來加強了情景描繪。人們仿佛能從他的演奏中看到唐璜瀟灑卻可惡的樣子,又為他殺死的騎士長感到惋惜和憤慨。激烈的鋼琴聲引領著他們跟隨去追逐唐璜的身影,直到發現騎士長的雕像後,那樂曲中的戲謔和衝突以一連串繁複的變化將情緒推至□。

騎士長應邀參加了晚宴,命令唐璜懺悔,唐璜負隅頑抗,最後被強行帶入了地獄。

最後的結尾仍是李斯特式的激烈輝煌,暴風驟雨式的技巧盛宴不但讓人為唐璜受到懲罰感到痛快,同時也為演奏者所展現出來的目眩神馳的技巧而滿足。

如果不是狄雲情緒完全投入了樂曲,他大概會更注意一下手指運動的。很可惜的是,在最後他不慎碰錯了一個音,雖然很快就調整過來,完美的演奏完剩下的樂句,但他下台時的心情卻無可避免的受到了打擊。

那個碰錯的音符也讓評委們感到遺憾。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這個少年展現出來的技巧和對樂曲的理解,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狄雲剛到後台就收到了趙毅老師遞進來的紙條,安慰他說‘誰都會出錯,這是正常的,要相信自己,要有堅定的信心,發揮優勢,展示才能,不要放棄,爭取最後的勝利’。

看到狄雲心情終於平複一點了,知道趙毅老師的話起了作用,李斯特也適時對他說,這曲《唐璜》,實在非常出色,他不但跨越了那時的瓶頸,甚至已可以用這麼短的時間就輕鬆駕馭這麼難的曲子,他不應該沮喪,而是自豪。尤其是在作曲者本人麵前演奏並獲得認可的情況下,他絕對值得自豪。

李斯特的話打消了狄雲心中最後一絲迷茫,他再次振作起來,充滿自信的參加了最後一輪比賽,他選的曲目正是李斯特著名的《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輝煌絢麗的樂符從狄雲的指尖奔瀉流轉,在演奏大廳裏盤旋、回蕩。隨著鋼琴氣勢磅礴的八度急奏和主題旋律的反複重現,樂曲發展到壯麗的□,充滿了英雄氣概,以一種奪人的氣勢把聽眾席卷於音響的海洋之中。優秀的合樂能力,豐富的音色變化,完美的音樂表現力,無可挑剔的技巧!狄雲這一首協奏曲贏得了滿堂喝彩。(本段內容部分出自當年某篇李斯特大賽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