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雲也想起來當時的場景了。因為那會剛睡起來有點不太清醒,再加上見到李斯特的衝擊也挺大,所以並沒有特別在意這句話。

現在想來,狄雲也覺得很好奇:“那位喜歡肖邦的少年是誰呢?”

“現在應該不是少年了……”李斯特摸著下巴回想當時的情形,不過很快就回過神來,主動結束了這個話題:“睡吧,今天太晚了,明天你還要早起練習呢。你的比賽比較重要,之後再找個時間詳聊吧。”

那一天,狄雲做了個夢。

夢裏有硝煙紛飛的二戰,一片灰色的廢墟夾縫裏,頑強盛開的紅色的小花在隨風搖曳。

花朵的旁邊,是位看不清麵容的老人,身穿正式禮服,端莊正坐,用祈禱一樣的虔誠輕撫著琴鍵。

以及更遠的地方,一個白衣少年迎著正冉冉升起的初陽伸出雙臂。陽光將他棕黑色發梢染成了燦爛的金黃,他的白衣也像在閃閃發光。

灰色的雲終將散去,這世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輝煌的陽光。·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注:

阿勞七十三歲時錄對手指靈活度和技術狀態要求非常變態的超級技巧練習曲全套到底是出於什麼心理,現在的人基本都搞不明白……所以我發散了一下。

阿勞認為《瑪捷帕》和《鬼火》是他一生的汙點這件事是他本人親口承認的……

☆、8:

8:

荷蘭李斯特大賽終於拉開帷幕,狄雲在趙毅老師的陪伴下,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國度。

來自世界各地的39名選手將經過時間長達兩個星期的四輪激烈角逐。隻有9名選手能夠進入第三輪,3名選手進決賽。

這次比賽的11位評委都是資深的音樂家、鋼琴家,如評委之一波蘭著名鋼琴家亞辛斯基就是當今國際鋼琴演奏大師齊默爾曼的老師(齊默爾曼也曾是肖賽金獎^^),而同為評委的荷蘭人霍克則是首屆李斯特大賽的冠軍。

第一輪初賽時,狄雲便贏得了評委和觀眾的喜愛與好評,他退場後準備休息時,遇到了幾名熱情的觀眾,有個荷蘭女士在走廊拉住狄雲,熱情的祝賀他:“你彈的美極了,你的音樂打動了我的心!到目前為止,你是最棒的!”另一位同意了那位女士的褒讚,還開玩笑似的對他說:“你的演奏簡直就讓我覺得李斯特大師與你同在一樣!你一定能進決賽!”

……這人的第六感實在太敏銳了。狄雲紅著臉謝過他們後,趕緊回到了休息室。

趙毅老師還在現場等著分數出來,倒是另一位‘老師’亦步亦趨的跟著他進門,這時麵帶微笑對他說:“bravo!”

被大神親自讚bravo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想想看大半年前,自己還因遇到瓶頸而失落,卻在與李斯特的相處中,不知不覺就跨越過來了,狄雲輕輕對身邊的大師說:“謝謝。”

李斯特也坐到了他的身邊:“少年,這時的你,是否覺得,能用九度手駕馭我的曲目,是一種雙倍的滿足呢?”

狄雲點點頭,看著自己曾一度糾結過的小手。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已經沒有了‘要是能再長一度就好了’的心情,而是快樂的用它們去挑戰一個個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曲目。也終於明白了李斯特所說的,如果他的手沒有那麼大,或許他會炫得更直觀的那句話所飽含的深意。

因為他們是那麼的相似,都滿懷熱忱和信心的,不停的想挑戰自身的極限。那種超越限界的自豪和專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