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畢業以後,她上演的第一個戲就慘遭失敗!
那是演《穆桂英掛帥》,她提綱主演,出演穆桂英。剛從學校出來就能當主演,這本身已是莫大的榮耀了。可是,她偏偏不爭氣,在演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啞嗓子了!
這個戲當然是演砸了。當時有許多領導同誌坐在前排觀看,她這次演砸,就等於是砸了她的前途。
這次演出以後,這個本來優越感一直很強的女演員,從此變得萎靡不振,整個兒就像換了個人似的。以後,在別人麵前,她就自暴自棄了。
像這種自卑,就是典型的由於挫折造成的。
這種自卑,如要消除,就得先消除她的挫折感。而要消除她的挫折感,就得讓她再次在演出事業上輝煌一下。隻有這樣,她才會重新獲得自信。
有一個看上去人高馬大、像模像樣的年輕人,年紀才24歲,從小是學音樂的,現在在京城飄泊,立誌要闖出名堂來,成為一個歌星。
既然是闖蕩京城的人,按理說應該是有勇氣、有智慧的。可是,令人吃驚的是,他卻是一個異常自卑的人,自卑得常常半夜裏起來偷偷哭泣。
他總覺得自己這也不如別人,那也不如別人。不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長得難看,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資質愚鈍;不是覺得別人的機遇比自己好,就是覺得自己的教育不如別人;不是覺得別人的音域比自己寬廣,就是覺得自己的前途根本不能與別人相比。
由於如此自卑,他甚至變得十分膽怯。他膽怯的程度說起來無人相信:他竟然害怕見人!
他白天睡覺,隻在晚上才偷偷地來到一家歌舞廳去彈琴、唱歌。他白天之所以睡覺,並非全是出於工作的需要,而隻是害怕見人。換言之,他白天根本不敢見人!他見到任何一個人都要害怕。
令人不解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又為什麼隻身來京城闖蕩呢?原來,來京城闖蕩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在老家,他的自卑是出了名的,他根本不敢跟任何人比較、競爭,而他正是為了驅除自卑、想比別人強才來到京城的。因為他知道,京城成名的機會很多。
也就是說,他是意識到自己的自卑的,他正是想通過成名來驅除自己的這種深深的自卑心理。
能不能通過成名驅除自卑,這姑且不論;我們要說的是,這麼自卑的人能成名嗎?
而他的自卑,又和前麵提到的那兩種後天性的自卑不一樣,他的自卑,是從小養成的,是兒童時候的境遇造就的。
他的童年,是在被摳打謾罵中度過的。這是因為,他的爸媽早年離婚,他是跟著他的爸爸長大的。他的爸爸又娶了個妻子,這個妻子是個相當自私而又相當凶暴的女人,對小時候的他動不動就拳打腳踢;而他的爸爸呢,則是個酒鬼,整天都渾渾噩噩的,少有清醒的時候,而他清醒時候的唯一樂趣,就是教訓他,叫他這個那個,不聽話也是拳打腳踢。
身處這樣的童年,他心靈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幸好他有個在樂團做樂手的叔父,見他有天生的音樂細胞,就細心地教他拉小提琴,稍大點又鼓動他的父親和後母送他進音樂學校。他的父母見音樂學校可以寄宿,也就答應了。這樣,他才學起了音樂。
這就是他自卑的來源。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他應該怎麼樣才能取得成功呢?
要想在音樂界成名,並不是那容易的。要是容易,那就不會有飄在京城的那成千上萬個同樣帶著成名夢想的青年男女生活在地下室、簡易民房裏了,也不會有那麼多的音樂青年被迫回老家了,更不會有那麼多的年輕人淪為各種各樣的下層打工者了。
所以,他如果要成名,除了音樂方麵應該過關以外,還要有種種交際、種種關係網絡。
而這些,像他這種懷有深深自卑的人,是無法獲得的。
所以,他也會成為那“成千上萬”中的一員。
在這三種自卑感中,後天性的自卑感是可以消除的,而先天性的自卑感卻是無法消除的。
後來他們的的經曆告訴我們自卑是可以通過努力去醫治,如那個進了韓國公司的外企女職員,後來的情況就有了變化。
一個月後,她領到了工資。領到了工資之後,她立即就花一半去買了衣服和化妝品,立即打扮一新。由於她本來姿色不錯,長得比許多女同事都要漂亮,所以,一經打扮,她立即煥發風采。這樣一來,她的自信心慢慢地就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