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挑戰自卑的陰暗麵(1)(3 / 3)

自卑的產生與自卑心理創傷,並非所有的人都有。因為心理創傷並不是完全起因於外部的刺激,而還有其主觀原因——性格。自卑感較強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幾種性格特征:小心、內心、孤獨和偏見、完美主義。

更需指出的是,現代社會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出人頭地”的風氣越來越盛行,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類似入學考試、錄用麵試、體育比賽等等比試優劣的場合產生。

每位事業心極強的人,所要克服的最大敵人就是自卑。自卑感是人類在其成長過程中不可少的絆腳石,因為任何人的能力會有所不足,因而也就易生自卑,為了克服自卑,便會努力奮鬥。

然而,自卑感並非都是如此激勵人,使人奮發上進的。更多的是,因為有自卑感而阻礙正常的發展,在不幸中虛度了一生。與此同時,長期被自卑感籠罩的人,不僅自己的心理活動會失去平衡。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心理變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因此,應該盡力解脫縛自己的自卑繩索,打開自卑的枷鎖。

在心理學上,克服自卑心理主要是通過補償的方法。自卑心理的補償有自覺與不自覺、積極與消極之分。比如,有的人明知自己沒有多大本領,卻故作姿態,借以彌補自己內心的空虛,顯然,這樣的補償方法是不可取的。下麵幾種方式才是積極可取的。

(1)當知道自己在某方麵有缺陷、不如人的時候,熱愛生活、想成為生活的強者的人,會懂得“以勤補拙”,懂得“笨鳥先飛”的道理。而要做到這一點,自信心很重要。因為隻有自己相信自己,樂觀向上,對前途充滿信心,並積極進取,才是消極自卑、促進成功的最有效的補償方法。

(2)一個人成功經驗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越強。可見,通過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強和升華。對於自卑的人來說,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抱負水平”,增加成功的經驗。這可以由小由少做起,確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環。如果已遇到困境,感到自卑時,則可改做一件比較容易成功,或者自己願意並有興趣的活動或工作,以便增強信心,免除自卑。

(3)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因此不能隻看自己短處不看長處。積極的態度是揚長避短,以“長”補“短”。這一方麵不行,也許另一方麵比別人強。

(4)多讀些有關名人成功的書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擾的名人的事跡,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經驗,進而鼓勵自己加強自信,發揮所長,集中精力,矢誌不渝地達到目標。這樣,自卑心理也會不驅而散。

(5)日本精神療法研究所所長小林英夫認為,此法能充分運用潛能抑製自卑感。方法是:配合腹式呼吸,集中想想自己的長處。例如想想小學時期那些令人高興的讚美,就擁有越多的自信。不要羞於承認自己的長處,以零為基點,不斷去增添它。

克服自卑心理。不僅是給自己一股“強身劑”,征服了自卑,就好比腳步征服了一座大山。

挑戰軟弱的自我

軟弱是不自信的一種現象。怎樣戰勝軟弱呢?心理學家提供的對策是:

(1)任何人都可以養成堅強的性格,不過,軟弱人大多有內向的氣質,養成外向型堅強性格確很困難。但是內向型堅強性格卻是可以鍛煉出來的。內向型堅強性格有三個特點:不鋒芒畢露但有韌性;不熱情奔放但有主見;不強詞奪理但能堅持正確意見。

(2)弗蘭克林1951年首先發現脫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結構,但因受到“強人”的責難,竟承認這個發現是錯誤的。後來有兩位科學家1953年重新發現這一結構,並獲諾貝爾獎金。

由於不敢堅持自己,將自己在生物學上劃時代的發現拱手讓給了別人,多麼痛惜!戰勝軟弱的心理基礎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敢於堅持自己,尤其是麵對飛揚跋扈的所謂“強人”的時候。

(3)先是學會發怒。軟弱的人多沒有當眾發脾氣的體驗,而習慣於沉默忍受。堅持自己。就要敢於適時發怒。可以逐漸學起。你可以選擇經常粗暴對待顧客的售貨員為對象,準備好“台詞”:“這樣對待顧客,太不像話,豈有此理!”說罷,盡管揚長而去。

(4)軟弱者對於別人的誤解與無端的責難總習慣妥協。戰勝軟弱就要學會直接反駁,不做妥協。

(5)心理學也認為改善行為可以改善心理素質。你如果軟弱,就從行為上這樣武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