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挑戰自卑的陰暗麵(1)(2 / 3)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笑不僅能使肺部擴張,促進血液循環,而且能夠消除對健康有害的不良情緒和神經緊張感,驅散心中的積鬱。

(3)知足常樂。告訴你的並不是一種消極心態。恰恰相反,人應該熱愛生活,向往未來,追求成功。厭倦生活,慘淡人生,自暴自棄者多早夭。知足常樂主要是指心平氣和地對付當前的各種境遇,確定一個切實可行、可望可及的追求目標,不要有過高的奢望,也不要過低地看待自己,過分地自卑、自責、自憐。

人活在世上,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事情發生。隻有經曆了人生的酸、甜、苦、澀的人,回憶情緒體驗深刻的事件,這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但是,如果常常去回憶那些令人煩惱、傷心、悲哀、恐懼的事情,那麼就會給自己的心理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導致緊張的情緒狀態,危害身心健康。因此,青年人應該盡各種方式,諸如替代、消退等方式,忘掉痛苦的往事,保持樂觀的心情。

樂觀的人可能把一切事情都想得很坦然,不那麼頂真,但卻使他們能生活得久一些。雖然他們也會得不治之症,但能推遲疾病的發生;生了病之後也能比常人活得更久。樂觀是一個人用金錢、地位買不來的寶貴性格。任何人,學會了樂觀處世,他的生命之路就一定會比別人更為長久。

樂觀精神是人的一大法寶,擁有樂觀的人生,是怎樣地充滿快樂和健康。健康的體魄是事業的重心,那麼樂觀同樣是生命的“綠燈”。

克服消極的心理暗示

消極心理在某種程度上講,是種不健康的心理暗示。克服消極心理是對你身心健康,以及將來的事業發展都是一次很好的課題。

消極的暗示作用能擾亂人的心理、行為及大體生理機能並造成疾病。許多神經衰弱官能症,往往是由於自我暗示而加重的。

暗示,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意識,對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中國的古代民語故事中,“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形”等等都是心理暗示在起著微妙的作用。

現代科學證明,暗示對於人體的生理機能有明顯影響。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設計一個兩端平衡的蹺板,讓實驗者躺在上麵假想自己騎自行車“蹬”腳蹬。雖然身體未動一絲一毫,但不斷的自我暗示使沒有外力作用的平衡蹺板朝腳底傾斜。原來假想的意向性運動使下肢血管擴張,血流向下肢,敏感的蹺蹺板就發生了變化。

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你反複播放“消極的心理磁帶”,便會養成根深蒂固的消極模式,使自己在意識或無意識中發生動作和行為。

性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告訴我們,青年男女彼此向往與追求,是性心理發展的正常表現。在與異性接觸中,男女青年都會出現性欲望與性衝動,這是青年在發育中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與心理現象。與異性有關的電影、電視、報刊、雜誌等大眾傳播媒介通過知覺、思維、想象與情感而引起或者增強了性欲望,從而感情表現得特別豐富,有時候甚至是想入非非。人性是人的生理本能,但是產生了不良的現象,就要認真地對待處理,以免消極心理的蔓延之火燒到你的生活中。

這種情況如果時間短暫,就不應大驚小怪,從生理和心理角度講,對性欲不應處處壓抑。而應通過社會可以接受的方式來發泄,如記日記等。

如何消除消極的暗示泥?

(1)當你發現自己陷入自卑暗示心理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時,默念或默記“自己是心理健康者”數十遍乃至數百遍,並且做到持之以恒,積極的暗示就會潛移默化地起作用,達到健全心理機能的功效。

(2)當你被這種消極心理侵擾的時候,盡量到一些比較喧囂的地方,或多和人交談、接觸;在和異性接觸中切勿太敏感,對異性言談舉止作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合理化解釋。交往的對象不要集中聚焦或單打一;正確處理好戀愛和事業的關係,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這樣和異性的接觸就會變得落落大方,自然得體,並把和異性交往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克服自卑的心理

自卑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做之事沒有信心,對自己才華投去否決的一票。自卑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自卑感是一種覺得自己不如他人並因此而苦惱的感情。有這種心理狀態的人,常常為自己的能力、品質等作出偏低的評價,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差而悲觀失望、喪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