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智童謀略 (3)(1 / 3)

於是,曹衝去找了把小刀將自己穿的衣服戳了許多小洞洞,活像老鼠咬壞的一樣。完事後,便裝成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去見曹操,一臉苦悶地說:“父親,您看,我的衣服給老鼠咬成這樣。聽說,老鼠咬壞了衣服,主人一定凶多吉少。我真有點發愁呀。”

曹操聽了不禁哈哈大笑,摸了摸兒子的頭,勸慰道:“你別聽人瞎說,絕沒那回事,這純屬是迷信,胡說八道!”

曹衝拜別父親後,去見那個庫吏,胸有成竹地說:“現在,您可以去自首了,我保您沒問題!”

庫吏還有點將信將疑,便猶猶豫豫地將自己捆綁了前去向曹操請罪。

曹操見狀,詫異地問道:“你這是幹什麼啊?”

庫吏紅著臉,結結巴巴地說:“我……我工作失職,倉庫裏的馬鞍被老鼠咬壞了一點。”

曹操哈哈大笑道:“孩子的衣服穿在身上都給老鼠咬壞了,馬鞍掛在樁子上,不是更容易被咬壞了嗎?算了,算了。”

說著,曹操讓左右替庫吏解除了繩索。

庫吏跪謝了曹操,又馬上跑到曹衝那兒,千恩萬謝了一番,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大謀略:當我們麵對某個問題感到很難解決的時候,不妨找一個參照物來與之做一下比較,可能那些問題就會變的微不足道了。

諸葛恪添字得驢

三國時代,東吳有個十分聰明伶俐的孩子叫諸葛恪(203—253),他是蜀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侄兒。他父親叫諸葛瑾,字子瑜,是諸葛亮的長兄,在東吳做官,為人忠厚老實。

有一天,吳國君主孫權大擺筵席,宴請東吳文武百官。宴會笑語喧嘩,氣氛非常的喜慶熱鬧。

忽然,孫權發現官員個個都在對諸葛瑾開玩笑,一個勁兒地向他勸酒。諸葛瑾不勝酒量,麵孔紅得似乎要滴出血來。此時,跟著父親赴宴的7歲的諸葛恪,毫無怯色,代父親擎起酒杯向官員們回敬:“伯伯叔叔,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們也喝,你們也喝。”

孫權見狀,忽然來了興致,心裏冒出一個開玩笑的主意。他當即對左右咬著耳朵說:“如此這般。”

時間不長,下人從禦花園牽進一頭毛驢。那驢臉上掛著個長長的標簽,上麵寫著“諸葛子瑜”四字。

百官看了無不鼓掌,一時間哄堂大笑起來。有些人還朝諸葛瑾指手畫腳。原來諸葛瑾的麵相略長,酷似驢臉。

諸葛恪見人們拿自己的父親開玩笑,非常的生氣,可表麵上卻裝出一副高興的樣子,跪在孫權麵前請求道:“大王,請允許我添上兩個字,助助雅興,可以嗎?”

孫權大喜,當即命令左右捧出文房四寶。

諸葛恪握著毛筆,在標簽上加上了“之驢”兩字,這下就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

大家一看,又驚又喜,一個7歲的孩子竟有如此的頭腦,大家都不住的稱道。

孫權欣喜地拍拍諸葛恪的頭,說:“真是個討人歡喜的聰明孩子!好,這頭驢就獎給你們父子吧!”

大謀略:有時候我們在既有的事物上隻須稍加雕琢或潤色,就可能有一個大的改觀,甚至完全與原來的意義相反。

張玄之反譏鄰居

張玄之是晉代有名的將軍,在他8歲的時候,掉了好幾顆乳牙,一時沒有長出來。說笑之間,嘴巴張開著,隻見紅紅的舌頭,讓人看了很是有趣。

一天,張玄之正同一群小孩子在院子裏踢毽子,旁邊正圍觀著好些男女,興致勃勃地看他們踢毽子並為他們做著裁判。

有位鄰居見張玄之正張著沒牙的嘴,氣喘籲籲地踢得正歡,就走上前去說:“小公子,請教你一個問題,好嗎?”

張玄之看了看那笑容可掬的男人,也笑道:“伯伯,有什麼問題您請問吧。”

男人便問道:“狗竇(洞)為什麼開得這麼大啊?”

張玄之一聽,這人原來是在嘲笑自己,很不高興地瞥了那男人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狗洞大開,是為了讓您能自由地出入啊。”

“嘩——”院子裏的人們哄然大笑起來。

那個男人頓時漲紅了臉,很是無地自容,但心裏又暗暗欽佩:張玄之的機智善辯,果真名不虛傳啊!

大謀略:有道是,來而不往非禮也。當我們遇到出言不遜的人的時候,不要姑息遷就,要以牙還牙,維護我們的尊嚴。

王慈含蓄斥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