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智童謀略 (2)(1 / 3)

他前去打開帳子一看,隻看到唾液處處,玷汙了一大片,王羲之似乎仍好夢正酣呢!

王敦看了大為放心,消除了殺意。王羲之終於保全了一條小命。

大謀略:自己假裝愚蠢笨拙,令敵人放鬆戒備,不失為一條保身妙計。

小兒巧言救百姓

秦朝末年,項羽和劉邦為了爭奪天下,進行了長時間的爭鬥、廝殺,還是決不出勝負,這樣,雙方就陷入了僵持的狀態。由於長時間的爭戰,士兵們苦不堪言,百姓扶老攜幼遠離家園逃避戰禍。

有一次,項羽率兵攻打外黃,它是一個戰略重鎮。據守外黃的宋軍防守得十分頑強,打了好些時候總是攻不下來。項羽為此寢食難安,很是發愁,正在設想自己是不是要親自率軍去支援。忽然,探子飛馬前來報告:“大王,不好了,外黃的宋軍向彭越投降了。”

項羽聽後,拍案而起,喝道:“彭越有什麼才能,竟然在這個時候趁火打劫,不費吹灰之力就坐收漁翁之利。我要讓他知道我的厲害,傳令全軍,隨我去踏平外黃,活捉彭越!”

項羽懷著滿腔的怒氣率軍向外黃火速進發,那彭越也是個懂得戰略戰術的軍事家,他知道以自己的現在的兵力難以同項羽抗衡,為了避免與其正麵交鋒,他率軍暫時撤出外黃。

項羽很快進駐外黃。

他餘怒不息,把一股怨恨發泄到外黃的百姓身上,於是下了一道讓人震驚的命令:凡是外黃城裏15歲以上的男丁,全部集中到城東活埋。

命令一出,外黃城裏傳出一派淒涼號哭的聲音。有一些人想盡一切辦法,輾轉相托,請求項羽取消這個命令,可是依然不起作用。

這時,外黃縣令的門客有個13歲的孩子,自告奮勇地叫道:“這件事就交給我吧,我有辦法說服楚王!”

門客急忙把兒子一把拉住道:“這怎麼行呢,你去隻有死路一條?”

兒子勸慰父親道:“你盡管放心,我這次去一定會成功的,絕無災禍!”

父親勸不住兒子,隻得放開了手。

孩子跑到項羽所在的房子前,神秘地對哨兵說:“趕快通知大王,我有要事相報。”

哨兵進去通報,項羽馬上傳令召見他。

孩子見了項羽,朗聲說道:“彭越這家夥想來侵吞我們的財產,全城軍民怕他毀壞城池,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暫時向他投降。其實,我們早就盼望著大王您來接收啊。現在您來了卻要活埋我們,請問,外黃往東的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怎麼還肯乖乖地歸順您呢?”

項羽聽了連連點頭,立即取消了那條殘酷的命令。

於是,從外黃往東到睢陽廣大地區的老百姓,都稱讚項羽的英明抉擇,紛紛投奔他。

大謀略:在勸諫統治者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問題要害,陳清利害關係,讓統治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孔融分梨有絕招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從小聰明過人,而且還很有禮貌。他6歲讓梨的故事早已被人們知曉,被後人傳為美談,但孔融巧思分梨的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一天吃完午飯,孔融便鑽進自己的書房去學習。這時老管家進房傳話說:“小主人,在外地的伯伯、叔叔、嬸嬸和6個堂兄妹都來了,夫人叫你到前庭去見見他們。”聽到這些,孔融高興地跳了起來,說句實在話,伯伯、叔叔長年在外地做官,孔融長這麼大了,還沒見過他們,特別是自己的6個堂兄妹,不知是個什麼樣子。於是,孔融沒等老管家趕到前庭回話,就飛快地跑到了他們身邊。在父母的介紹下,孔融逐個給伯伯、叔叔、嬸嬸和6個堂兄妹見過了禮,大家都誇他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這時,母親叫丫環端上一盤梨,不一會兒,6隻香嫩可口的鴨梨便被端了上來,母親又叫孔融把鴨梨分給六個堂兄妹吃。

孔融正要分梨,卻被父親止住了:“等一等,你給堂兄妹分梨,每個人一個,而且盤子裏還要留一個,你知道怎麼分嗎?”

父親知道孔融是個聰明的孩子,想借此機會讓他展示一下自己的才智,誰知題目太難,反倒把孔融給問住了。伯伯、叔叔、嬸嬸們,也覺得這事連他們都不能辦到,更何況是一個6歲的孩子呢?六個堂兄妹也不知道該怎麼分,相互看了看,心裏在琢磨著:“這樣分梨,我們六個人中總有一個人吃不到梨子呀!”

孔融皺緊了眉頭,他為難地看看母親,母親慈祥地對孔融說:“孩子,在好好想想!梨子分來一個不少,我相信你一定會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