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智童謀略 (1)(1 / 3)

牧童論害群之馬

一次,黃帝外出,巧遇牧馬的童子,向他問路:“你知道具茨山嗎?”

牧馬童子不假思索地說:“知道。”

黃帝又問:“那麼你知道大隗(虛擬人物,古代思想道德達到最高境界的形象)住在什麼地方嗎?”

牧馬童子回答說:“知道。”

黃帝說:“奇怪呀,小童!你不僅知道具茨山,還知道大隗住在什麼地方,你小小的年紀,真是了不起!請問,你知道怎麼治理天下嗎?”

小童說:“那治理天下的人,也不過如此而已,哪還需要知道怎麼做呢!我小時候自己遊覽天下,恰巧患了目眩病,有位長者教導我說:‘你不應該因為眼睛有疾就妄自菲薄,而應該隨著時光的流逝邀遊於襄城的原野。’現在我的病已經痊愈,我又要遨遊於更遠的地方。治理天下也應該是這樣。”

黃帝說:“治理天下,的確不是你的事,雖然如此,我還是需請你談談怎樣治理天下。”

小童勉為其難地答道:“治理天下,也和牧馬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隻不過把馬群中的壞馬除去罷了!”

黃帝聽完如獲至寶,再三叩頭拜謝,稱他為天師後離去。

大謀略:小童之理,三歲孩童都知道,但“知易行難”,身為領導者,應將害群之馬去除之,當即可避免災禍。

孟嚐君巧辯難父

薛公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曾在齊國當宰相。他有個兒子叫田文,是五月五日生的,不知道為什麼,田嬰認為這個出生日子是不吉利的,就對田文的母親說:“扔了!不要養他!”但田文的母親母子情深,仍然偷偷地將他哺養。

就這樣,小田文漸漸長大了。

一天,田嬰偶然間看見田文,就大罵妻子道:“你怎麼能違背我的意思呢?誰讓你養大他的?”

田文的媽媽嚇得不敢講話。

田文這時毫不慌亂,向父親叩頭後問:“父親大人,您為什麼不讓養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

田嬰說:“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會長到大門那麼高,將來對我們父母不利。”

田文問父親:“請問父親大人,人的命運是由天支配的呢,還是由大門支配的?”

“這……這……”父親被問住了。

田文又接著說:“人的命運,如果由天支配的話,父親何必憂愁呢?如果由大門支配的話,您完全可以命人把大門開高些,眾所周知,誰能長得那麼高呢?”

過了些日子,田文又問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

田嬰答:“孫子。”

“孫子的孫子叫什麼?”

“玄孫。”

田文追問:“玄孫的孫子又叫什麼?”

田嬰答:“這我就不知道了。”

田文緊接著說:“父親大人,您在齊國備受重視,當了宰相,曆經三位君王,齊國的疆域並沒變大,但是,您私人的財富卻積累了萬金,幕僚之中一個賢人都沒有。您後宮的人身穿縐紗細綾,可是一般才士,連粗服也穿不上;您的仆妾有剩餘的山珍海味,而一般才士,竟連糟糠都吃不飽。現在您不但沒有醒悟,反而盡力地積蓄貯藏,想把它留給您方才所說的那不知道的孫子、玄孫和玄孫的孫子,卻忘掉國家的政事一天比一天地敗壞了,我真覺得好奇怪呢!”

田嬰聽了,覺得兒子十分明事理,對他的印象大為改觀,認為他將來一定是有用之才。從此之後,田嬰開始喜歡他了。後來,田嬰派他主持家事,接待賓客,田文的名聲也逐漸傳開了。田嬰死後,田文繼承父親做了薛公,他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孟嚐君。

大謀略:不能因為個人的主觀想法喜好就決定別人的好壞。

鮑童智辯田貴人

齊國有個姓田的大臣,家產十分豐厚,擁有良田千頃,房屋百間,廣有資產,單是收養的食客就有數千人,可以隨時供他使喚,為他服務。因為他常常感到非常滿足,言談舉止之間不免流露出得意之情。

一天,田氏大官在家裏的大庭院裏舉行隆重的祭祖典禮,邀請了眾多客人,一時間庭院裏人頭攢動,場麵熱鬧非凡。

參加盛典的客人紛紛獻送各種禮物。其中有一位客人送上一條罕見的大魚和一隻珍奇的大雁。田氏看了十分高興,不由得感慨道:“蒼天對於人類可算是太優待了啊!它不但命令土地生長出五穀,供我們食用,還命令世界出產這些大魚鳥類供我們嚐鮮。啊,蒼天是多麼的仁慈和偉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