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低著頭陷入了沉思,忽然,他眼睛一亮,臉上露出了歡欣的喜悅,他拍著小腦瓜兒說:“我知道該怎麼分了。”
隻見孔融拿起盤中5隻梨子分別遞給5個堂兄妹,這樣,有一隻梨子留在了盤中,可還有一個堂妹沒有分到梨子,這個堂妹看上去非常委屈。伯伯、叔叔和嬸嬸說這樣分不行。孔融微微一笑,把剩下的一隻梨子連同盤子一起遞給了這個堂妹。
“孩子,你分得很對,能不能給大家講講為什麼要這樣分?”父親高興地說。
孔融回答得很幹脆:“每人分一個,說明6個堂兄妹都得分著;盤子裏還要留一個,這也可理解為隻要有一隻梨子放在盤子裏就行,所以我這種分法並沒有錯。”
大家這時候才完全明白過來,連誇孔融聰明過人,父母親也開心地笑了。
大謀略:任何看似不可解答的刁鑽之題都是有漏洞的,隻要抓住了這個漏洞,問題就會不攻自破。
孔融妙言對嘲笑
孔融在10歲時,和父親一起來到洛陽。當時,洛陽有個叫李元禮的人,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官至司隸校尉。因為他多才多藝,道德高尚,前來拜訪他的人有很多。但是,隻有他家的親戚和才華出眾的社會名流,守門人才給通報。孔融幾次央求父親帶他去見見李元禮,父親生怕他不懂事,得罪人家,所以一直沒有同意。
這一天,孔融瞞著父親一個人來到李家的門口,衝著守門人行了個禮,用充滿童真的聲音說:“李大人是我的親戚,我要進去見他。”
守門人見他長得乖模乖樣,一舉一動都十分得體,是個書香人家子弟,就進去通報李元禮。
孔融被請進客廳,李元禮並不認識他,就問道:“你真是我的親戚嗎?”
孔融答道:“說來話長,過去您的祖先老子和我的祖先孔子有師生關係,因此我和您自然是老世交了。”
見這個孩子這麼從容不迫、能說會道,在座的賓客都感到非常驚詫。李元禮禁不住連聲讚道:“好口才,真是個神童啊!”
這時,手下人進來稟報:大中大夫陳韙到。
陳韙大搖大擺來到客廳,聽見大家正在讚揚一個不知名的孩子,他感到非常好奇,忙向人們詢問事情的緣由。人們把孔融的話告訴他,陳韙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伶俐,並不意味著將來就會有出息。”
大家都覺得他說的話沒有道理,但礙於情麵又不好回駁他。堂上的氣氛一下子凝固了。
“我想,陳大人在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伶俐的吧。”孔融不慌不忙地回敬陳韙說。
陳韙想:這不是用我的話來回擊我嗎?說我小時候聰明不就是說我現在是個沒出息的笨蛋嗎?不由得臉色通紅。
大家見這位大官尷尬地站在那兒發愣,心中不由得暗自發笑。
大謀略:嘲笑就向一把鋒利的利刃,能夠傷人至深。機敏的人在遇到這種傷害時,會將計就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往往會令對手更加難堪。
諸葛亮解題妙招
傳說諸葛亮小時候,由父親帶去拜水鏡先生為師。
水鏡先生看了看諸葛亮,然後說道:“你必須回答我三個題目,答對了我便把你收下。”接著出了一個啞題:他屈起食指,伸到諸葛亮麵前,又點了點。
諸葛亮馬上就領悟了其中的意味,於是向水鏡先生深鞠一躬,又向後退了三步,站在一邊解釋道:“你要我做首屈一指的大官,我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二個題目可沒有這麼簡單了,你要想辦法使我離開這座位。”先生坐在蒲團上說。
諸葛亮走到牆角,順手拿了一根竹竿,就要捅房上的瓦。
“不要捅漏了房子!”先生連忙起來阻止說。
“先生坐地,我想通天,先生不是離開座位了嗎?”諸葛亮笑著說道。
“你能使我寸步難行嗎?”先生穩坐在椅子上說。
諸葛亮用手指著先生說:“老匹夫,你分明就沒有什麼本事,在此胡亂說話!”先生氣得臉色發紫,諸葛亮卻把他的帽子摘下,扔到了房頂上。
先生氣急了,隻好脫了鞋蹲在諸葛亮父親的肩上去拿帽子。這時,諸葛亮抓起先生的鞋子藏了起來。先生把帽子拿了下來,卻沒有見到鞋子。
“您寸步難行啦!”諸葛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