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漸暗了,夜漸漸深了。按照曹翰的意思,更夫把每一更的時間都推遲了,嘉州城內,老是隻聽得“梆梆”兩下鼓聲。甚至時至清晨,仍報著二更。
呂翰的各路人馬沒聽到三更鼓聲,一直熬到天明時分,都沒法集合,隻得各自怏怏散去。而休整了一夜的宋軍此時已經整裝待發,在曹翰的一聲令下,呼嘯出城,乘敵散亂之際,一陣猛追,打敗了這些瞎忙了一夜的敵人。
大謀略:曹翰靠打亂更,平定了一場禍亂,嘉州城也因此得以安定,這種巧妙借助外界力量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宋太祖借刀殺人
公元972年(北宋太祖開寶五年),北宋朝廷平定各地叛亂後,定下大計,要滅掉定都金陵(今江蘇南京)的南唐。但是,北宋朝野內外仍顧慮重重。原來,當時南唐出了位出類拔萃的將領,他就是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林仁肇驍勇善戰,足智多謀,主張和宋廷對抗,一定要較個高低。因此不除掉他,短期內是無法滅掉南唐的。
怎樣除掉林仁肇呢?宋太祖苦苦地尋覓良策,這時一位大臣向皇帝獻計:“咱們使用離間計,借南唐主的快刀把他殺死。我看,在林仁肇的畫像上做篇‘文章’”。
宋朝廷暗中派出最能幹的宮廷畫師,喬裝改扮,潛入林仁肇府中,將他的麵貌形狀偷偷畫了下來。然後,這畫師溜回宋朝,將畫獻上。皇帝一聲令下,林仁肇的畫像懸掛在了都城的一座新建的富麗堂皇的宮室裏。
二月,南唐後主李煜的弟弟李從善出使北宋朝廷辦事。朝廷官員特意領著李從善參觀宮室來到那間房子裏,細看畫像後,北宋官員裝作不經意似的突然發問:“你看這是誰?”使者心裏噔一沉:“這是敝國江都留守林仁肇。他的畫像怎麼會掛在這裏呢?”
那宋朝官員先是吞吞吐吐,後又神秘兮兮地壓低嗓子說:“皇上甚愛林將軍之才,想叫他前來奉職,林將軍也不滿李後主,願意遵旨來歸,快要來投降大宋了,先派人送來畫像給我們做憑證。”言畢,他又指著附近一所漂亮的空房子告訴李從善:“你瞧,房子都準備好了,皇上將這所館舍賜給林仁肇居住。像你這樣有才華的人來大宋謀事,我們大宋天子肯定也不會薄待。”
李從善信以為真,心裏暗暗恨林仁肇:“好個林賊,表麵像個君子,原來藏著滿肚子壞水。”回國後,將這一情況馬上報告了南唐主李煜。李煜哪曾想到這會是宋朝的離間計,一聽說林仁肇身在南唐心在宋,拍案大怒,即傳召林仁肇,問他是否受過宋太祖的詔諭。林仁肇當然不知道其中的緣故,回答沒有。李煜不察明底細,懷疑林仁肇投降歸宋,賜一壺毒酒給林仨肇喝。
林仁肇一壺酒下肚,藥力發作,七竅流血,命赴黃泉。
這消息傳到北宋都城,君臣都拍手稱快:攻克南唐的障礙,終於讓南唐人自己掃除啦!宋太祖即下令向南唐進軍,輕而易舉地消滅了南唐。
大謀略:巧妙地散布謠言,使敵人內部互相猜疑,產生矛盾,可以更加輕易地瓦解敵人。
巧布疑兵守代州
雍熙三年(986),宋軍兵分兩路北伐遼兵。西路代州大將楊業戰死疆場後,張齊賢請戰。太宗委以給事中知代州,並派正部署潘美同領援邊兵馬。
當時遼兵勢力很大,迫近代州。宋神衛都校馬正列兵南門外,寡不敵眾,副部署盧漢齎畏首畏尾,不敢聲援。張齊賢見情勢危急,選拔二千名廂軍,慷慨誓眾,從右翼聲援馬正,以一當百,將遼兵挫敗。
當初張齊賢曾約期讓潘美帶並州兵馬到代州會戰,沒料到送信的兵卒被遼兵抓住。張齊賢擔心起兵日期已被敵人得知,並州兵馬將遭到阻擊。時間過了沒多久,潘美派人送信來說,並州兵馬剛到達北井,就接到朝廷密詔,說是東路後線大敗,並州軍不許出戰,潘美已帶兵返回並州去了。可是代州敵軍兵多將廣,若無良策,孤城難保。
張齊賢說:“敵人隻知道並州的兵要來,然而現在並不知道並州的兵已經退了回去,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抗擊敵人。”於是他把信使關閉到密室中,夜間派出二百名士兵,每人手拿旗一杆,草把子一束,到城南三十坦克處,插好旗幟,點上草把。
遼兵遠遠望見火光中旌旗一片,以為是並州兵馬趕來了,驚慌失措,嚇得向北逃竄。但他們根本沒想到張齊賢早就在前麵的土磴砦埋伏下兩千士兵,一陣猛烈的攻擊,把驚恐中的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敵人丟盔棄甲,狼狽逃竄,宋軍活捉了北大王的兒子一人,帳前舍利一人;並將幾百人斬首,獲得的戰馬兩千多匹、兵器鎧甲更是不計其數,孤城代州卻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