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軍事謀略 (11)(2 / 3)

大謀略:當自己的勢力不如對手的時候,硬拚肯定是不明智的,應該用智慧來取勝,虛張聲勢,迷惑對方,讓對方摸不清我方的底細,然後出奇製勝。

真宗親征敗敵軍

北宋時,東北部的契丹族侵犯澶州。邊境告急文書,一天就有五次,朝廷上下人心浮動。隻有寇準好像充耳未聞似的,一如既往地談笑。宋真宗聽到告急消息後,問寇準他的主意。寇準說:“陛下您要了結此事,用不了五天,希望您能親臨澶州。”真宗感到為難,想回寢宮去。寇準請求皇上馬上去澶州,不要回去。

真宗於是召來群臣商量這件事。臨江人王欽若請求皇帝退到南京。閬州人陳堯臾請求皇上移駕成都。這時,寇準說:“陛下英明威武,將軍大臣協調一心,如果皇帝親自去征討,敵人就會不戰自潰,為什麼要丟棄京城到遙遠的江南和蜀中呢?人心渙散,敵人就會乘虛而入,那樣怎麼能保住大宋江山呢?”

真宗於是決定到澶州去。出發以後,又有人提議到南京去避難,皇上的思想又開始動搖了,便又來詢問寇準,寇準說:“皇上您現在是隻能往前進一步,而不能往後退一寸,黃河以北的部隊都日夜盼望皇上您禦駕親征,士氣十分高漲,假如您乘坐的車子往後退幾步的話,就會使人心渙散,軍隊潰敗,敵人借機從後麵打過來,連退守金陵也不可能了。”來到澶州城南後,遠遠看見契丹軍隊氣勢很盛,大臣們請求皇上就地安營紮寨,而寇準堅持要真宗渡過河去。

宋軍看見皇上的旗幟,士氣倍增,都歡呼雀躍,聲音傳到數十裏之外,契丹人被震懾住了,他們發起攻城,結果大敗而歸,最後達成了和議。

大謀略:寇準在此運用的是心理戰術,他明白士兵們看到皇帝禦駕親征,一定會深受鼓舞,誓死保衛城池。

讓敵休整反勝敵

北宋名臣曹瑋做渭州知府時,年僅十九歲。有一次出征取勝後,敵軍撤退逃走了。曹瑋偵察得知敵軍已去遠了,才帶著俘獲的物資,慢慢回去。敵軍聽說曹瑋貪圖俘獲的物資,行軍緩慢,部隊又不加以整頓,就回軍來襲擊他。

快要趕上的時候,曹瑋派使者去對敵軍說:“你們遠道而來,一定非常疲憊了吧,我也不趁機和你們交戰。請你們稍事休整,我們再進行決戰。”敵軍一聽覺得這真是難得的機會,於是很高興地解甲休整。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曹瑋又派人通知他們說:“現在休息好了,可以開戰了。”於是擊鼓帶兵向前,大破敵軍。事後他才對部下說:“我知道敵人已經疲憊,所以裝作貪圖戰利品來誘惑他們。等他們再回來時,已經走了幾百裏了。假如讓他們乘著那股銳氣來交戰,誰勝誰敗就難下定論了。行遠路的人,稍微休息之後,必定腳疼不能站立,人的精神也就隨之鬆弛了,我就趁這個時機打敗他們。”

曹瑋指揮軍隊,士卒人人奮不顧身。這都是因為他平時善待士兵,因此作戰時,士卒才能視死如歸,英勇殺敵。

大謀略:打擊敵人應該把握好時機,最好是在敵人意誌脆弱,身體臃懶的時候,對其進行猛烈集中的打擊。

以迷信鼓舞士氣

宋朝時,南方人崇拜鬼神。

宋朝大將軍狄青(公元1008~1057年)征討儂智高時(事在公元1052年,儂智高,蠻人,建立南天國,號為仁惠皇帝),率領大軍經過桂林南部。為了穩定軍心,狄青進廟禱告,祈禱說:“將來勝負難以預卜,我拿一百個錢幣與神約定,如果會大勝,那我投錢,錢幣上有字的一麵,希望都能朝上。”

左右的將領都勸他,萬一不如意時,士氣恐怕會受損,狄青卻不聽勸告。就在大家都為此忐忑不安的時候,狄青手一揮,結果投出去的錢,都是有字的一麵朝上。

於是全軍歡呼,聲震林野。

這時狄青也很高興,命令左右的人拿一百枚釘子來,依錢幣散落的方位釘上釘子,再用青紗蓋上,並且親手封好。然後說:“等凱旋之後,再來謝神取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