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亂平定後,郭子儀、李光弼相繼退隱。固懷恩依仗自己功勞巨大,逐漸產生了驕傲心理,後來因感到朝廷對他不公,從而反叛了朝廷,並勾結回紇、吐蕃等少數民族進犯中原,就在這時固懷恩卻突患疾病,暴死軍中,但回紇、吐蕃等部仍繼續進攻。
此時朝廷沒有什麼得力的大將,迫於無奈隻好將老將郭子儀請出山來,要他掛帥破敵。郭子儀領命後重起爐灶,招募兵馬,但回紇部落的軍隊精良,士兵訓練有素,攻勢凶猛,遠水難解近火。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時,曾請回紇部族助戰。由於他帶兵嚴謹,治軍有方,並且從不允許手下的漢族士兵欺侮輕視少數民族士兵,因此他在回紇人中有很高的威望,固懷恩就是當初他派往同回紇族並肩作戰的將領。當初固懷恩造反就是謊稱郭子儀已被朝廷害死,激起民憤,借此鼓動回紇一起叛亂的。
郭子儀得知這些情況後,冷靜地分析了目前的形勢,覺得政治攻勢比軍事攻勢更能奏效,就派人到回紇部族勸其退兵。回紇人不相信是郭子儀派來的人,定要麵見郭子儀,郭子儀毫不畏懼,堅持不帶一兵一卒,單騎前往。
他的兒子郭曖擔心父親受到迫害,拉住馬韁苦苦哀求說:“你一個人去,實在太危險了。回紇人詭計多端,不講信用,明明是想誘殺父親。”
郭子儀搖搖頭說:“我曾與回紇人協同作戰,對他們頗有了解,他們這次進犯其實是受奸人蒙蔽蠱惑的,有不明真相之處。我若能以誠相見,有可能消除誤會,不費一兵一卒就能結束這場戰爭。即使我不能回來,你們仍可備兵相戰,我豈能為保全自己生命而使士兵流血,使國家危亡。”說罷,打馬離去。
回紇將領聞聽郭子儀前來,大吃一驚。元帥藥羅葛不知虛實,命令士兵作好迎戰準備,但他們看到郭子儀單騎而來,並無侍衛而且不帶武器,他們都大惑不解。這時候,有些與郭子儀熟識的將領看到後,紛紛下馬前往迎接。
郭子儀拉著藥羅葛的手說:“你們受了固懷恩的蒙蔽了,他雖然以前有功,但現在已成了亂臣賊子,如今他作惡多端,已遭天譴,死於軍中。我單騎來會,為的就是避免你們繼續下去,鑄成大錯,殺留聽憑處置。不過,你們如果一定執意不悔,我的大軍定會與你們血戰到底!”
藥羅葛為郭子儀的勇敢精神、真誠的態度所感動,說:“我們聽說郭令公已被謀害,才興兵反唐,如今令公健在,我們哪肯與您作戰。”
郭子儀就在軍前與藥羅葛盟誓,聯合進攻吐蕃。吐蕃人聽到消息,立即逃跑了。郭子儀的鎮壓反賊大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這就是郭子儀運用政治攻勢,單騎退回紇的故事,老將軍再為唐朝的安定,立下奇功。
大謀略:遇到強大的敵人時,不能畏縮後退,有時候勇敢無畏能引起的對方的敬佩,令自己化險為夷。
李晟托辭保軍需
李晟起兵勤王期間,懷光一直想使李晟軍隊的軍心渙散,但搜腸刮肚,總想不出妥善的辦法。
當時李晟率領的神策軍按照慣例待遇優於其他軍隊,懷光就想以此為契機來瓦解軍心。他向皇帝進諫:“現在叛軍尚未平息,各部隊士兵的待遇應該一樣。可是神策軍的待遇比其他部隊好,將士們對此耿耿於懷,很不服氣,我也沒法說服他們,隻有靠陛下您裁奪處置了。”懷光意圖是想通過這一手讓李晟削減自己部隊的待遇,激起將土反對李晟。
德宗皇帝也非常為難,如果各部隊都和神策軍一樣待遇,當時財政條件不夠,無計可施,於是就派陸贄去懷光軍隊裏傳口諭,讓懷光和李晟協調解決這個難題。
陸贄、李晟在懷光軍中會齊,懷光說:“士兵待遇不同,有多有少,怎麼說服他們奮力戰鬥呢?”
陸贄一句話也沒有說,幾次用眼睛看李晟。李晟說:“懷光你作為元帥應發號施令。我隻負責我率領的這支部隊,聽從你的指揮,拚死效命,至於增減士兵們的待遇,應該由你裁決。”
懷光聽了,頓時啞口無言,半天說不上話來,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他又不敢擅自縮減神策軍的經費發給自己的部隊,也就隻好作罷。
大謀略:以牙還牙,將計就計,把話換一個立場來說,就可以讓心懷叵測的人自討苦吃。
李朔論攻城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