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是城隍,北是土地;莫求別人,隻求自己
【注】閩東寧德等地諺語。城隍:城隍爺。土地:土地公。喻指求神不如求己。
注生娘娘不敢食無子油飯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油飯:舊時婦女生子後,祭祀注生娘娘的供品。此諺喻指無功不受祿。
大普餓死鬼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大普:指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普渡。按閩南風俗,人們在這一天要準備豐盛的酒菜來招待那些“好兄弟”,讓屈死的孤魂野鬼得到普渡。據說普渡時燈篙撐得越高,來參加的“好兄弟”就越多。然而,有時普渡的規模很大,燈篙也撐得很高,但東西準備得不夠多,反而在這一天把“好兄弟”們給餓死了。諺語後來用來形容本不該發生的事卻發生了。
王爺骹川無人敢摸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王爺骹川:閩南、台灣民間瘟神神像的屁股。摸王爺屁股等於褻瀆神靈,可能引來災禍。喻指沒有人敢去碰有權有勢的人。
鬼仔摸閻羅王尻川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閻羅王統率著陰界的全部鬼卒。地位卑微的小鬼竟敢去摸閻羅王的屁股,實在是膽大妄為,不知天高地厚,無異於自尋死路。此語意思類似於“太歲頭上動土”。
水鬼櫸重枷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按迷信的說法,人淹死後為水鬼,本是不幸的事,到了陰間,閻王責怪他不該橫死,罰他每日受苦刑。水鬼要超生投胎,必須找到替死鬼。如果水鬼被套上沉重的枷鎖,行動不便,又如何能找到替死鬼得以再生?此語喻指雪上加霜。
世間若無憨,路邊哪有有應公
【注】閩南、台灣民間諺語。憨:傻瓜。有應公:民間的孤魂野鬼。世上如果沒有傻瓜,路邊就不會有眾多的有應公廟。此諺語有兩個含義,其一,有應公廟祭祀的都是倒斃在路邊的孤魂野鬼,他們生前並沒有值得宣揚的善行功業,且前去祭祀的大都是社會低層人物,如賭徒、娼妓、乞丐,本身亦被社會所鄙視,所以信奉有應公的人被稱為“憨”;其二,是譏諷成為有應公的人,他們生前大多是冒險而死的人,如果他們不冒險,不做這些被認為“憨”的行為,就會死得其所,民間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有應公廟。
有應公童乩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有應公”是民間收埋並祭奉的孤魂野鬼。“童乩”指靈媒,據說神明借助他的嘴與人對活。神的童乩說的是神話,有應公童乩說的則是鬼話。台灣等地民間問神托佛求福祈安之風熾烈,大量的“算命師”、“風水先生”等巫婆術士在家立神壇,以供善男信女求神問卜。雖然他們說的話是“有應公童乩”,即鬼話連篇,但信者仍然趨之若鶩。?
一個做童乩,一個做桌頭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童乩:指靈媒。桌頭:方言,意為翻譯。童乩的話常人聽不懂,所以需要“桌頭”將童乩的話即神明的話翻譯給信徒,這時,人和神才能相互交談。為了蒙騙信徒的錢財,“童乩”和“桌頭”相互勾結,將信徒玩弄於股掌之上。人們常用此語形容那些狼狽為奸、坑害善良百姓的人。
司公三頓趕
【注】閩南、台灣民間諺語。司公:道士。道士到處趕場作法事,來去匆匆並不是為人驅鬼避禍做好事,而是為了騙飯吃。喻指表麵上熱心替人做事,實際上是為自己的私利奔忙。
七月無和尚
【注】閩南、台灣民間諺語。農曆七月十五的普渡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這個節日的前後,大家都忙開了,尤其是和尚們更是到處趕孟蘭盆會,所以說要辦法事,就很難找得到有空閑的和尚了。喻指找人辦事不得其時。
拍鑼哄鬼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民間迷信認為,陰鬼怕陽氣,怕響聲,隻要把鑼敲得震天響,就可以嚇唬鬼怪。喻指虛張聲勢以嚇唬對方。
好是觀音佛,歹是田相公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田相公:閩台民間戲神。喻指某些人有極端兩相,既如觀世音的慈祥,亦可如田相公的威猛。
觀音媽偷食鹹鮭
【注】閩南等地諺語。觀音菩薩素食,怎能去吃腥味的鹹鮭魚?此諺喻指荒唐的惡作劇,絕無可能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