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傳統理念(2 / 2)

台灣錢,台灣使;氣力錢,莫亂使

【注】閩東等地諺語。清代福建移民入台,據說當地錢很好賺,因此民間有“台灣錢,台灣使”之說。即容易掙來的錢,可以大方地花;而辛苦勞動得來的血汗錢,就要節儉不亂用。

骹閑嘴壁裂

【注】莆仙等地諺語。骹:腳。壁:借音字;裂開。裂:裂縫;指沒得吃。喻指隻有辛勤勞動,才能豐衣足食。

出門不彎腰,進屋沒柴燒

【注】閩北、閩中等地諺語。意與上條類似。

人不勤不善,鍾不敲不響

【注】閩台等地諺語。喻指凡事得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天上是不會無緣無故掉餡餅下來的。

窮無窮種,富無富長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人的貧窮不是天生的,並且不會永遠貧困;富貴不是命中注定的,也不會永遠都是富有的。形容貧富是可以隨著人的努力而發生改變的。

九代黃金九代窮,葛藤負囝出聖人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九代黃金:泛指世代迷信風水。舊時閩南人往往在先人死後兩三年後,挖開墳墓將骸骨放到一個甕裏再安葬。較為講究的有錢人則用“黃金甕”,以期獲得好風水、好運氣。葛藤:是一種樹藤,有韌性,不易斷。葛藤負囝:指窮人買不起背孩子的布巾,用葛藤編織成網巾來背孩子。此諺意謂倘若不努力振興家運,隻會花費錢財去尋找好風水,到頭來仍然世代窮苦;而窮人即使家徒四壁,隻要努力奮鬥,就有可能出聖賢子孫。

興家置兩犁,敗家討兩妻

【注】閩中等地諺語。意為勤勞可致富,浪蕩能敗家。

想卜好額變乞食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好額:指發財。本想發一筆橫財,從此成為有錢人,卻沒想到連本錢都賠光了,變成了乞丐。喻指應腳踏實地,勤勞致富,不要異想天開,夢想一夜暴富。

無落種就無收成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落種:指播種。沒有播種當然就不會有收成。喻指沒有付出勞動,就不會有收獲。

工夫在手,不論早晏

【注】閩台等地諺語。工夫:本領。晏:方言借用字,晚的意思。意為隻要有真本領,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發揮作用,不用擔心沒有機會。

食得完山丘,食不完工夫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一技在手,可保生活無憂。

一物降一物,鹵水點豆腐

【注】閩北、閩中等地諺語。降:降服。鹵水:做豆腐必須使用的材料。意為一物降一物,凡事總有解決的辦法。

蜀核米,十核汗

【注】莆仙等地諺語。蜀核:一粒。十核:十滴。喻指勞動的艱辛,勸人要珍惜勞動果實。

一文錢,一百點汗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勞動辛苦賺錢難。

窮無三代,富無三代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貧富是由人把握的,並非永遠不變。

田地萬萬年,田主千千個,哪個田主過三世

【注】閩北順昌等地諺語。意與上條類似。

一代興,二代爻,三代跋落灶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爻:指賢能。跋落灶:跌落到爐灶裏,這裏喻指家業衰敗。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往往是第一代祖先勤奮起家,為後代子孫留下殷厚的產業;第二代尚可賢能,保住了先輩的產業;到了第三代,他們不知創業和守業的艱難,隻懂得吃喝享受,很快就將祖業敗得精光。所以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

頭世富,操裙紮褲,二世富,長衫長褲,三世富,不知緣故

【注】閩東福鼎等地諺語。意與上條類似。當地類似的諺語還有諸如“一代點鹽滴鹵,二代豬油當水,三代抽烏煙打賭”等,亦很生動形象。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猶如水推舟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要創立一份家業,好比用針挑起一點一點的土,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挑起一堆土;要敗掉這份家業,就像洪水衝走小船一樣,眨眼間就沒了。喻指創業艱難毀業易。

千日造船,一日過江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創業難而享用者易。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注】閩台等地諺語。喻指世間人情事物未必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