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傳統理念(1 / 2)

第六節傳統理念?????????????

自古以來,中國社會就有一套重要的傳統倫理道德和禮俗,五千年來,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其中的修身養性和忠孝仁義,又是儒家道德思想的精髓。長期以來,這些傳統倫理和道德理念,廣泛滲透於閩台社會各個階層和民眾思想之中。在這些傳統理念的熏陶影響下,閩台民間由此產生和流傳許多寓意深刻、精辟生動的警世哲理,同時還有一些諸如教人如何為人處世的相關熟語。其如:“行行出狀元,類類有高低”、“田園日日去,親戚淡淡行”、“人往懸走,水往低流”、“樹有樹皮,人有臉皮”、“樹身豎得正,伓驚樹尾有人搖”、“食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三代無罵天,養囝中狀元”、“有錢難買少年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交人交心,澆樹澆根”、“話三尖六角,角角會傷人”、“工夫在手,不論早晏”,等等。這些以正麵教導和勸誡為主的警世哲理,不啻為勸世良言,其對於廣大民眾的思想和言行,曾經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以下分別擇要加以介紹。

一、警世哲理

行行出狀元,類類有高低

【注】閩台等地諺語。意為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職業,隻要認真努力去做,都可能做出好成績。諺語鼓勵人們要樹立信心,愛業敬業,有誌者事竟成。

人往懸走,水往低流

【注】閩台等地諺語。懸:方言,高的意思。喻指人生追求是無止境的。

食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注】閩台等地諺語。意為要想出人頭地,必須要比別人吃更多苦,經曆更多的磨難,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最終才有可能成為人中豪傑。

鼇頭屬老成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鼇頭:指狀元,舊時將狀元及第稱為獨占鼇頭。老成:晚成。能夠獲得第一名的人,往往都是大器晚成的人。喻指成就大事業的人,往往都經過長期的艱苦磨煉。

有頭殼,免驚無烏紗帽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頭殼:腦袋。烏紗帽:泛指為官者。有腦袋就不擔心沒有烏紗帽戴。喻指隻要有才學,肯努力,就一定會有出頭的日子。

好牛不掛欄,好馬不離鞍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勤勞善耕的牛,是不會長久地關在牛欄裏;善跑的良馬,也不會長時間沒有馬鞍。喻指優秀的人才是不會長期被閑置不用,因此不能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三代無罵天,養囝中狀元

【注】閩中等地諺語。無罵天:沒有怨天尤人。囝:兒子。喻指要改變命運,惟有自強不息,怨天尤人不會有任何結果。

有錢難買少年時

【注】閩台等地諺語。少年:指年輕人,這裏泛指年紀輕。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歲月,如果不珍惜,它很快就虛度過了,此後縱使你再有錢,也買不回這美好的時光。諺語勸人要珍惜自己青春年少的寶貴時光。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誌時

【注】閩台等地諺語。喻指好男兒年輕時節要勵誌苦學,以圖未來。

上山一日,落海也一日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落海:指下海。意為無論是上山幹活還是下海打魚,時間都是一樣流逝的。諺語規勸人們要珍惜時間,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千斤力伓值一兩智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擁有千斤的力氣,不如擁有一點智慧。喻指人的智力遠勝於體力。

金銀成堆山,不如蜀扁擔

【注】閩中等地諺語。成堆山:形容很多。蜀:一。喻指坐吃會山空,隻有掌握謀生的本領,才是生活的長久依靠。

勤勤做,儉儉食

【注】閩中、閩北、莆仙等地諺語。意要勤於勞動,過儉樸生活。

一日一文錢,三年共一千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積少成多。

手勤伓驚貧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如果手腳勤快,就不用擔心貧困。喻指勤勞可以致富。

發財是命,趁食著勤

【注】莆仙等地諺語。趁食:掙錢生活。著:應該。意為發財往往是交上好運的偶然所得,而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要腳踏實地,勤奮勞動,才能保持溫飽。

大富由天,小富由勤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意為要想發大財,靠的是天命和機遇;對於大多數平民百姓來說,隻有辛勤勞動,才可能過上溫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