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社會人生(2 / 3)

官娘子死了滿街白,官人死了無人抬

【注】閩南等地諺語。大官的老婆死了,出殯時可以看到滿街都是穿白色喪服的吊唁者,這些都是大官的下屬或借機討好的人。而當大官自己死了時,連抬棺材的人都沒有。官場上的人往往都是寡情薄義之徒,他們相互利用,一旦發現沒有利用價值了,就翻臉不認人。此諺形象地形容了舊時官場的炎涼世態。類似的諺語有“死夫人踏破磚,死老爹無人扛”、“死了夫人踏破磚,死了老爺沒人問”等。

奶奶死欽欽磕磕,老爺死毛聲毛索

【注】閩中等地諺語。奶奶、老爺:在舊時泛指有錢有勢的男女。欽欽磕磕:

方言借用字,指喪葬做法事時,道士敲擊木魚、鈴鐺等法器發出的聲音。毛

聲毛索:方言借用字,意為無聲無息。此諺謂舊時有錢有勢人家中的妻妾死時,借吊喪而來巴結的人絡繹不絕;而一旦有錢有勢者本身死去,錢財權勢沒有了,真正前來吊唁者也就寥寥無幾。此諺與上條類似,從一個側麵反映了舊時社會的炎涼世態。

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某人一旦失去了權勢,既沒有馬騎,也沒有了錢財,原來親近的人就形同路人地遠遠躲開。喻指人情淡薄,世態炎涼。

二、眾生百態????????

閩台社會雖然曆經長期的封建傳統文化的熏陶,然而,正如民間熟語所謂的“一樣米飼百樣人”,廣大社會中的芸芸眾生,畢竟是良莠交錯,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什麼樣的事都可能出現。他們之間,有“井水化做酒,尚嫌豬無糟”和“豆油分你揾,你連碟仟也捧走”這樣貪婪的人;有“三塊豆幹跳過桌”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的人;有類似“貽順哥燭蒂”和“九十九,整蜀百”的吝嗇鬼;有“吃飯吃碗公,做事閃西方”好吃懶做的懶漢;有“麵頭前叫阿嬸,背後掄後枕”兩麵三刀的人;有“看人大細目”和“

食完,

箬貼別儂鶻儷”的小人;有“好頭好麵臭股川”徒有其表的人;有“無毛雞,假大骼”喜好虛榮的人;有“偷割粟,施舍糜”的偽君子,也有“食蛇膽,配虎血”膽大妄為的惡人。如此等等,廣大社會的眾生百態,諸如唯利是圖、忘恩負義、貪婪吝嗇、學識淺薄、目空一切、裝模作樣、虛偽輕浮、坑蒙拐騙等醜行,經過民間熟語形象生動和入木三分的描述,都栩栩如生地浮現在世人的麵前。這些熟語通過喻比、譏諷等手法,不但對社會上的各色人等刻畫準確,形象生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起到了褒揚正氣,鞭撻醜惡的警示作用,成為閩台民間喜聞樂見和廣為運用的民間常用語。以下擇要加以介紹。

一樣米飼百樣人

【注】閩台各地諺語。飼:泛指養育。吃同樣的米長大,然而每個人的成長經曆卻不盡相同。有的事業有成,有的碌碌無為;有的成為社會棟梁,有的淪為社會渣滓。喻指良莠不齊。?

井水化做酒,尚嫌豬無糟

【注】閩台各地諺語。連井水都變成了酒,卻還埋怨說自己的豬沒有酒糟吃。釀酒會產生大量的酒糟,如果真的連井水都釀成了酒,酒糟數量可想而知。喻指貪心不足的人。

好是好,無糟飼豬母

【注】莆仙等地諺語。飼:喂。豬母:母豬。民間傳說有仙人為一戶製酒人家點水為酒,製酒人家卻還嫌缺糟,沒能喂母豬,點酒法術隨之失靈。喻指貪得無厭之人,到頭來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此諺意思與上條類似。

儂心肝,牛腹肚

【注】閩台等地慣用語。儂:人。腹肚:肚子。喻指人心不知足。

豆油分你揾,連碟仔也捧走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豆油:醬油。揾:蘸.。碟仔:碟子。我的醬油讓你蘸,你竟然連裝醬油的碟子也一起拿走。喻指有的人得寸進尺,貪得無厭;也指人以怨報德。

一個貪豬母肉,一個貪百八秤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貪圖小便宜,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三塊豆幹跳過桌

【注】閩南等地諺語。豆幹:豆腐幹。喻人唯利是圖,見利忘義。

有錢行你路,無錢才來找老主顧

【注】閩南等地諺語。譏人忘恩負義,認錢不認人。

七苦八苦,為了三炷香

【注】閩東等地諺語。意為人生在世吃盡苦頭,無非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和死後逢年過節有人祭祀。

富燒香,窮算命

【注】閩北、閩中等地諺語。意為富人忙於燒香,窮人忙於算命,都是希望自己過上好日子。

黃金贈富不贈窮

【注】閩台等地諺語。意為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開鹽館,賣鹹魚頭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開鹽館是賣鹽,賣鹹魚頭是賣鹽醃過的東西,都是鹹的。“吝嗇”在閩南話裏的讀音就是“鹹”,喻人“鹹上加鹹”,十分吝嗇。

木虱食客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木虱:虱子,這裏指代主人。吝嗇的主人不僅沒有招待客人,反而倒過來吃客人的東西。喻指—毛不拔,還要占人便宜的人。?

乞食蛤加落餜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加落:掉落。乞丐是絕對不會讓手中的米餜掉下的。喻指一毛不拔的人絕不可能讓自己的利益失去。

有錢人,乞食命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乞食命:指當乞丐的命運。有錢人本來可以過著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有的有錢人寧願過著像乞丐一樣的生活,舍不得多花一分錢。喻指守財奴吝嗇成性。

使千使萬,尿壺無摜

【注】閩中等地諺語。使:花錢。摜:提手。譏喻某些人平時大把大把地花錢,而在某些生活細節上卻節儉得不近情理。

九十九,整蜀百

【注】閩中等地諺語。整:湊成整數。蜀百:一百。喻指富人的吝而貪。

一文錢扛地鑽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吝嗇鬼。

爻算隻剩一條錢串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爻算:指善於計算。錢串:指穿銅錢孔的繩子。有的人很會算計,可是算來算去,最後還是身無分文,隻剩下一條穿錢的繩子。喻指有的人平生很會算計,結果人算不如天算,最後還是一文不名。

上轎,才卜放尿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才卜:才要。舊時民間迎娶新娘用的是花轎,一路上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地送到新郎家,新娘坐在花轎裏一般要到新郎家才能下轎。因此,新娘在上轎前應當做好一切準備,以免因尿急而要求在半路上方便,這會惹人笑話。此諺譏喻那些事前考慮不周全,甚至連必要的條件都不具備就要匆忙從事的人。

扛轎毋扛轎,管新娘放尿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轎夫的職責就是把轎子抬得平穩,其餘的事與他無關。如果轎夫不好好抬轎,卻問轎子裏的新娘是否要上廁所,真是多管閑事。喻指那些不好好做自己份內事,卻要過問份外事的人。

轎下喊苦,轎頂亦喊苦

【注】莆仙等地諺語。轎頂:指坐在轎上的。抬轎子的叫苦,坐轎子的也叫苦,喻指人心不知足。

上轎女兒哭是笑,落第秀才笑是哭

【注】閩北順昌等地諺語。喻指假戲真做。

偷割粟,施舍糜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粟:指稻穀。糜:米粥。把偷來的稻米煮成稀飯救濟災民,顯示自己的樂善好施。譏喻偽善行為。

卜死才放一個屁

【注】閩南等地諺語。要死了才說自己想做善事。譏笑那些虛情假意的人。

麵囝白澈澈,呆事做固搭

【注】閩中等地諺語。麵囝:臉蛋。白澈澈:白白淨淨。呆事:壞事。固搭:方言借用字,更甚。固:更。搭:到頂,到家。喻指偽善者更可怕。

光棍一重膜,捅破漬漬落

【注】閩中等地諺語。光棍:騙子。漬漬落:水漬滴落狀,此指壞人原形畢露後的狼狽相。意為騙子外衣一旦揭去,就可見到醜惡的原形。

教師囝,拍師父

【注】莆仙等地諺語。師囝:徒弟。拍:打。師父:師傅。喻指恩將仇報。

坐人戶樽頭,拍人的囝仔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戶樽頭:大門的門檻。坐在別人家的門檻,反而去打別人家的孩子。喻指依靠別人的恩惠過日子,不思報恩,反而去傷害別人。

吃碗內,說碗外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吃裏扒外。

食完,

箬貼別儂鶻儷

【注】閩中等地諺語。

:方言俗寫字。糯米蒸製的甜粿,也是民間傳統的祭鬼神供品。

箬:也叫“粿箬”,種植物的葉子,狀如竹葉而稍大,有清香,福州人用以蒸年糕或“

”。每塊

的底部襯一片

箬,食用時揭下。別儂:別人。鶻儷:方言借用字,背上。喻指暗中得了便宜,還要讓別人背黑鍋。類似的說法有“粿吃了,粿葉貼別人胼”,胼:背。

三十暝晡學拳頭,初一早趕使

【注】閩中等地諺語。三十暝晡:除夕夜。初一早:大年初一。意為臨陣磨刀。

腳後肚筋彈三弦

【注】閩南等地諺語。譏諷人心虛顫抖的樣子。

蜀回乞蛇咬,十年驚草索

【注】閩中、莆仙等地諺語。蜀:一。乞:被。索:繩子。與“弓杯蛇影”的意思類似。

一條牛尾難遮一個牛股川

【注】閩東屏南等地諺語。股川:方言,屁股。形容自顧不暇。

拿火灰給人墊腳

【注】閩南等地諺語。譏諷人虛委人情。

九頓米糕無上算,一頓冷糜起來放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冷糜:指隔夜或隔餐的冷稀飯。在過去糧食不足,三餐溫飽難求的年代,請客人吃米糕算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而自己吃隔夜、隔餐的冷稀飯則是常見的事。然而,有的人不會記得主人常常請他吃米糕的種種好處,卻記得主人偶爾招待不周的事情。喻指能夠相互理解共患難的朋友不多。

前世撞破伊的皇金蓋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皇金蓋:指裝著祖先骸骨的罐蓋子。上輩子把他的皇金罐子的蓋子打破了,所以這輩子他對我恨之入骨。喻指彼此間結怨太深,仇恨難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