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生產生計(2 / 2)

田園萬頃,伓如薄藝隨身

【注】閩台各地諺語。伓如:不如。薄藝:泛指小手藝。意為隻要學到一門手藝,就不愁衣食和溫飽。

工夫在手,不論早晚

【注】閩台各地諺語。喻指懷有手藝技術的人,不怕無處謀生。

走遍天下路,不如蒸酒賣豆腐

【注】閩北將樂等地諺語。意為傳統手藝的重要性。

工字一字沒土透

【注】閩中等地諺語。沒土透:方言借用字,沒到頂。意為學藝無止境。

伓驚人伓請,隻驚藝不精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意為不用擔心沒有人來聘請自己做事,而要擔

心的是自己的技藝不精。喻指隻要自己的本領過硬,就不用擔心無處謀生。

無芭蕉扇,敢過火焰山?

【注】閩台各地諺語。《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沒有借到芭蕉扇,就無法過火焰山。喻指沒有真本事,就無法謀生或渡過各種難關。

鈍刀利手,勿落厄揪

【注】莆仙等地諺語。利:鋒利。勿落:掉不下。厄:就。揪:方言借用字;牽、撕扯。意為有好手藝的人,不管使用什麼樣的工具,都能幹出好活來。

做別人事,學自家工

【注】閩台各地諺語。即使為別人作事,也是在實踐和提高自己的手藝與能力。強調年輕人要多學多做,以益於自身。

千個師傅,千個教法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有一千個師傅,就有一千種傳授技藝和知識的方法。喻指雖然教無定法,但對於學生而言,貴在理解和掌握。

十步留一步,免得徒弟打師傅

【注】閩台等地諺語。舊時師傅教徒弟,往往都有所保留,技術不會全數傳給徒弟。

家私全,功夫半

【注】閩中等地諺語。家私:工具。功夫:指手藝技能。意為很多手工藝活兒,隻要工具配套齊全,做起來並不難。

木匠斧鋸秀才筆

【注】閩中永安等地諺語。喻指職業不同,各有離身不得的重要工具。

圖繩差分,塗水差寸

【注】莆仙等地諺語。圖繩:莆仙方言也稱“獒牙”,木工。塗水:泥水匠。

意為木工活細,要求誤差在分以內;泥工活粗,誤差可在寸以內。當然誤差越小越好。

羅庚差條線,天地差一半

【注】漳州等地諺語。羅庚:羅盤。形容差之分毫,失之千裏。

猛虎莫對猴拳

【注】漳州等地諺語。猴拳以靈巧見長,此句喻指力大不如技巧。

扒鼎十八手

【注】莆仙等地諺語。扒鼎:刮除鐵鍋外層的煙灰,舊時農村多用鋤頭扒除。十八手:十八種方式,極言方式之多。喻指看似簡單的活兒,要想幹得好,也必須好好鑽研和學習。

慌拳打沒步,緊捶打無花

【注】閩東福鼎等地諺語。無花:沒有規矩。喻指凡事緊張容易出亂。

十巧伓通食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十巧:喻指多種技藝。伓通食:沒有飯吃。一個人如果這也懂一點,那也懂一點,卻不精通一門技藝,那就往往找不到活幹,就沒有飯吃。喻指技藝貴精而不貴多。俗語也說成“十巧伓通食,十藝九不成”。

門門通,米缸空

【注】閩北建陽等地諺語。喻指看似會多種手藝,卻沒有一門精通,最終賺不到錢。

寬寬做有花

【注】莆仙等地諺語。寬寬:慢慢。花:雕刻細密的花紋。意為做手工藝細活要細心穩重,才能做好。類似於“慢工出細活”之類的諺語。

路頭擔燈芯,路尾擔鐵錘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路頭:指剛開始上路的時候。路尾:指臨近遠行的目標時。剛開始挑擔子時,覺得很輕鬆,就像挑輕飄飄的燈芯一樣;可到了後來,就會覺得擔子越來越重,就像挑沉重的大鐵錘一樣。形容有些活兒看上去輕鬆,其實並不容易完成,不可掉以輕心。

撐船,嫌溪闊

【注】莆仙等地諺語。

:方言俗字,不,不會。嫌:埋怨。意為自己手藝不精,幹不出好活,卻怨這怨那。

碎食

飽,碎做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