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成堆山,不如蜀扁擔。
惹龍惹虎,不可惹著惡查某。
七文茶古置桌上,十文夜壺放床下。
7.否定式
為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理,雙段式的諺語前後句有的往往采用先肯定後否定,或先否定後肯定的手法。如:
有樣學樣,沒樣看世上。
教若會變,狗姆櫸葵扇。
樹頭企得穩,伓怕樹尾搖。
時受受,受得牛姆大拉尿。
唔讀書,白目珠。
道理伓平,氣死路人。
寧交雙腳跳,莫交咪咪笑。
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
多段式的諺語一般多由三個分句或四個分句構成,各分句間或有停頓。其間的關係,或為順承,或為並列,或為解說。各分句的字數、句式,有的對稱,有的並不對稱,但其中往往加有押韻,以利於述說和記憶。四段式的諺語,不少句子分為兩截,上下對稱。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1.三段式
花對花,柳對柳,畚箕對掃帚。
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爛巴熟。
八月冷,九月濕,十月小陽春。
延平枕,寧德剪,沙縣諸娘伓使揀。
2.四段式
虹罩山,要苦旱;雞曝翼,出大日。
東眨一,西眨七;南眨笊笊流,北眨無蜀滴。
六月秋,緊溜溜;七月秋,秋後油。
交官窮,交鬼死;交窮人,別道理。
儂養儂,儷是骨;天養儂,肥確確。
一不作,二不休,三不作,結冤仇。
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
3.五段式
十五月大圓,十六月更圓,十七屎肚筆,十八屎肚內,十九月烏拗。
4.六段式
交官窮,交鬼死;交富人,做乞食;交官差,食了米。
5.八段式
一人睡,快活仙;二人睡,各一邊;三人睡,斧頭尖;四人睡,爭被爭席鬧翻天。
6.十二段式
正蔥、二韭、三荇、四莧、五瓢、六瓜、七筍、八芋、九葛蓮、十芹菜、十
一蒜、十二白。
二、修辭手法
閩台各地的熟語,往往通俗地應用民間口語,用一兩句簡明易懂的話,就完整表達了某個意思。其大多用詞俚俗,幽默風趣,一聽就懂,且易於記。在語句修辭方麵,則多運用喻比、借代、誇張、雙關、諧音等常見的修辭手段,顯得語言簡短精煉,形象通俗,內容風趣生動,精警而往往富於哲理。雖然熟語的表達形式主要適用於口頭,大多是俚俗易懂的形象直白,但其中也不乏使用諸如排比、對偶、倒裝、押韻等修辭手法,講究平仄,注意韻律,使之更加幽默生動,通俗易說,琅琅上口,這方麵的例子俯拾皆是。此外,在一些熟語中還常見數量詞的使用。少數熟語則使用了諸如回環、頂針、反問等特殊的修辭手法,其如:“親幫鄰,鄰幫親”、“一日剃九頭,九日無頭剃”、“為富不仁,為仁不富”、“狗直一條腸,直腸一條狗”、“窮人無富親,富親呣相識”、“聽過唔當看過,看過唔當做過”、“圓人會扁,扁人會圓”、“黑狗拖老驢,不識時要來討魚?”“無芭蕉扇,敢過火焰山?”等等。以下擇要分別加以列舉。
(一)喻比
四兩甘草開藥店
【注】莆仙等地諺語。喻指不自量力,沒有本錢想做大生意。
三年拍蜀閏
【注】莆仙等地諺語。拍:這裏指遇上。蜀閏:一個閏年。農曆把一年定為354天或355天,而一回歸年的實際時間為365天5時多,這樣,所餘時間約每三年積累成一個月,加在一年裏,便產生了閏年。喻指機會不多或機會難得。
橫柴鋸直板
【注】莆仙等地諺語。橫紋的木頭想鋸出直紋的板。喻指固執蠻幹。
單竹勿會成排
【注】莆仙等地諺語。單:單根。勿會:方言字;不會。單根竹不成竹排,喻勢單力薄,難成氣候。
壓雞伓成孵
【注】閩中、莆仙等地諺語。壓:強迫。伓成:不成。強迫雞去孵小雞,最後還是孵不成。喻指有些事若非自願,強迫去做往往難有好結果。與“強扭的瓜不甜”意同。
半路折扁擔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中途受挫。
草索看做蛇?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草索:草繩。把草繩看成是蛇,自然是虛驚一場。喻指草木皆兵,大驚小怪。
古井底田蛤仔
【注】台灣、閩南等地諺語。古井:指水井,田蛤仔:青蛙。喻指孤陋寡聞,見識膚淺。與“井底之蛙”意同。
橫柴櫸入灶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櫸入:硬塞進。將木柴橫著強行塞進小小的爐灶口,喻指蠻幹或蠻不講理的行為。
橫人理路直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橫人:蠻橫的人。理路直:理由成立,有道理。蠻橫的人無論怎麼說,他總是自認有道理。比喻有些人總是強詞奪理。
麵小怨人大骹川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骹川:屁股。自己臉上瘦得沒有肉,卻埋怨別人長著大屁股。形容心胸狹窄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卻總要責怪別人,說別人的不是。
喙若雞母骹川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骹川:屁股。形容人的嘴巴像母雞的屁股。喻指不顧場合,信口開河亂講話的人。
喙唇皮相款待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喙唇皮:嘴唇。對客人隻說些好聽話而沒有實質性的款待。喻指虛偽吝嗇或虛情假意。
雞仔腸,鳥仔肚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喻指人的心胸狹窄,沒有肚量,很會斤斤計較。
講話精霸霸,放屎糊蚊罩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精霸霸:很精明的樣子。說話顯得精明能幹,做事卻十分糊塗,甚至做出像把屎拉在蚊帳裏的糊塗事。喻指隻會紙上談兵的人。
六麵豆仔跋無一麵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豆仔:賭博用的骹子。骹子有六麵,無論賭哪一麵都是輸的,形容賭徒運氣極差,輸個精光。也比喻人在不走運時,無論做什麼事都不順。
顧雞姆卵,伓顧豬頭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雞姆:母雞。卵:雞蛋。隻顧著雞蛋,卻不顧豬頭。喻指顧小棄大,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櫸刀探病牛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拿著刀去探望生病的牛,可見來者不善。形容居心險惡的行為。
掠龜走鱉
【注】閩台各地諺語。抓住了龜,卻跑了鱉。喻指手忙腳亂,顧此失彼。
掠雞寄山貓
【注】台灣等地諺語。山貓:屬於黃鼠狼一類的動物。把雞托付給黃鼠狼代為照顧,當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比喻有的人敵我不分,認敵為友,結果吃了大虧。
提桶塞窗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用圓形的桶去堵方形的窗戶,顯然是對不上號的。喻指做事不講實際地胡來。
偷拆籬笆,起牆仔賠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牆仔:圍牆。偷拆別人的籬笆當柴火燒,被發現了,隻好修築一條圍牆作為賠償。比喻得不償失,自討苦吃。
烏鴉無隔暝卵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隔暝卵:隔夜的蛋。在烏鴉窩裏,沒有隔夜的蛋,所有的食物都會被吃光,不會存有隔夜的糧食。比喻隻顧眼前,不想長遠。
毛田禁鴨姆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毛:方言借用字,沒有。田裏已經沒有莊稼了,卻還禁止母鴨下田覓食,實屬沒有必要。喻指那些已經沒有必要存在的禁忌和規定。
無法佛,共和尚?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共:對付的意思。對菩薩無法可施,隻好對和尚下手。比喻有的人欺軟怕硬,不敢對付有錢有勢的人,卻敢欺負平民百姓。
毛掛牛嘴籠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毛:方言借用字,沒有。牛嘴籠:套在牛嘴上的竹編籠子,用於防止牛亂吃莊稼。喻指某人嘴無遮攔,不顧場合信口開河,說了不該說的話。
毛乳假病囝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毛:方言借用字,沒有。病囝:因懷孕而引起的妊娠反應。沒有懷孕,卻假裝妊娠反應。喻指製造假象,弄虛作假。
鴨母討吃別人田,生卵家己的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討吃:指母鴨在水田覓食。家己:自己。母鴨覓食於別人的田裏,蛋卻生在自己家裏。喻指某人善於占別人的便宜。
鴨母食家己的粟,生卵別人的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粟:穀子。母鴨吃的是自己的穀子,卻把蛋生在別人家裏。比喻吃裏扒外的行為。?
鴨稠內蛤有隔瞑塗蚓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鴨稠:鴨舍。塗蚓:蚯蚓。鴨舍裏不會留有隔夜的蚯蚓。鴨子喜歡吃蚯蚓,所以不會有蚯蚓留到第二天。比喻好東西早被分光、吃光,後來的人得不到好處。
一鬥較贏九石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較贏:勝過。舊製一石是十鬥,九石則是九十鬥。一鬥能勝過九十鬥,是以質勝量,才能以少勝多。喻指質量十分重要。
一尾魚落鼎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像一尾魚落到了鍋底,再也無計可施,隻有任人擺布了。比喻已經身陷絕境,在劫難逃。
羊羹雖水,眾口難調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水:方言,此處指好吃。羊肉湯雖然鮮美,可仍然有人嫌它不好吃。喻指再好的事情,難免也會有不同的看法。
別人骹川做麵皮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麵皮:指麵子,臉麵。用別人的屁股做自己的臉麵。屁股的麵積比臉大,形容借別人的勢力來為自己撐腰做麵子。喻指狗仗人勢,狐假虎威。
隱龜拋輪鬥,著力無好看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隱龜:駝背的人。拋輪鬥:翻筋鬥。著力:吃力。駝背的人翻筋鬥,既吃力又難看。比喻勉強做事,自討苦吃,吃力不討好。
有山頭就有鷓鴣
【注】閩台等地諺語。隻要有山的地方,必定就有鷓鴣。喻指在任何地方,都有稱霸一方的地痞流氓。
有看見針鼻,無看見大城門
【注】台灣等地諺語。針鼻:指縫衣針的針眼。看得見一根針的針眼,卻看不見老大的城門。比喻注意了很小的細節,卻忽略了大事,因小失大。
有路伓行行山坪
【注】閩台等地諺語。山坪:崎嶇不平的山坡。有平坦的大道不走,偏偏要走崎嶇的山路。比喻自找麻煩,自討苦吃。
鑿枷自己櫸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鑿:指在木板上挖洞。自己做了枷鎖給自己套上。喻指自作自受。
斬尾狗假鹿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狗尾長,鹿尾短,狗將尾巴截短,假裝是鹿,這種騙局維持不了多久。比喻假的就是假的,謊言和偽裝終究會被揭穿。
珍珠收到變鳥鼠屎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收:指珍藏。鳥鼠:老鼠。因為舍不得用,將珍珠收藏起來。在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它已經變成像老鼠屎那樣一錢不值的東西了。比喻再貴重的物品,隻是一味地收藏,最後也會變成廢品。
自己捧屎,自己抹麵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自己捧著糞便往自己臉上抹。比喻自己做的事,給自己臉上抹黑。
做三骹褲與人穿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做一條有三個褲管的褲子給人穿,顯然是要讓人難堪。喻指故意刁難,讓人難堪。
尾省出聖佛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尾省:泛指偏僻的地方。聖佛:原指靈驗的神靈,這裏泛指名聞天下的大人物。喻指人不可貌相,或在不起眼的地方同樣可以藏龍臥虎,出人才。
(二)借代
補棉績,換挨礱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棉績:指棉花胎。補棉績,指把舊的棉花胎重新彈鬆或加入一些新棉花。礱:舊時稻穀脫殼的器具。挨:指推轉穀礱。把彈棉花胎這樣又髒又累的活兒,調換成同樣是又髒又累的推穀礱。喻指換湯不換藥,逃出苦海又落入火坑。
黃蜂針毒,惡人心毒
【注】閩中永安等地諺語。喻指壞人的狠毒。
牽牛落水,六腳齊濫
【注】閩西永定等地諺語。濫:方言,濕。喻指做某些事必然會受到牽連。
使牛去逐馬
【注】閩南、莆仙等地諺語。馬比牛跑得快,讓牛去追馬,顯然無濟於事。意思與上條類似。
雞母屎,半烏白
【注】閩南等地諺語。半烏白:半吊子。譏人說官話帶土腔。
買貓換魈
【注】莆仙等地諺語。魈:借音字;仙遊及莆田一些山區把貓稱為“魈”。在莆田買了貓,到仙遊去換了“魈”,其實是做了傻事,因為二物相同,僅稱呼不同而已。喻指做了徒勞無益的蠢事。
黃花魚被嘴誤
【注】閩南泉州等地諺語。黃花魚在海裏會發出咕咕的叫聲,容易被捕魚的人發覺。喻指言多必失。
牛屎龜嫌木虱臭
【注】莆仙等地諺語。牛屎龜:一種喜歡呆在牛屎上的蜉金龜。木虱:臭蟲。??
與“五十步笑百步”意同。
有風台,有樹箬
【注】閩中、莆仙等地諺語。風台:台風。樹箬:樹葉。台風雖是天災,卻給撿樹葉的帶來意外收獲。喻指凡事總是有好有壞。
水鬼做久升城隍
【注】閩南、台灣等地民間諺語。城隍是管轄陰陽兩界交界處的地方保護神,其轄區內的眾鬼都歸他管,但是城隍也是由小鬼一步步升上來的。此諺常用來勉勵青年人不可自暴自棄,隻要堅守本分,踏實勤謹,自會事業有成。若說成“水鬼升城隍”則是比喻小人得勢。
土地公骹底癢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骹:腳。據說當土地公感覺腳底發癢時,往往意味著有人要祈求他的保佑,也就有供品可以享受了。人們通常用這俗語來笑稱事情總是有預兆的。
樹身豎得正,伓驚樹尾有人搖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樹尾:樹梢。隻要樹身立得正,站得穩,即使樹梢被人搖晃,樹也不會被推倒。形容隻要人的品行端正,就不怕被誹謗中傷。
(三)誇張
食若牛,做若龜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吃飯時有牛那麼大的食量,做事時卻像烏龜那樣慢慢吞吞。形容好吃懶做的醜態。
豬姆都務金耳墜戴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豬姆:母豬。都務:方言借用字,都有。誇張形容某人極為富有,連家中的母豬都戴有金耳墜。
八背煮水會夾鼎
【注】閩中等地諺語。八背:倒黴。夾鼎:粘鍋。喻指人倒黴的時候,做什麼事都不成。
蜀石差九鬥
【注】莆仙等地慣用語。蜀石:舊製100斤。九鬥:90斤。形容還差得遠。
離天七鋪路
【注】閩南等地諺語。鋪:舊製,一鋪等於十華裏。形容距離太遠。
謀天做鼎蓋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想把天拿來做鼎蓋,誇張形容某人異想天開。
六月拍犬
出門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拍:打,此處指驅趕。
:方言俗字,不。農曆六月,烈日炎炎,連狗都躲在家中避暑,任你踢打驅趕也不願出門。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
拿驚衫給人穿
【注】閩南等地慣用語。驚衫:驚魂附體的衣衫。誇大其詞,恫嚇人家。
一文錢打十八結
【注】閩南等地慣用語。譏諷極端吝嗇者。
一個錢拍四十八結
【注】閩南、台灣等地慣用語。舊時的錢是銅板,銅板中間有正方形的洞,可以用繩子穿起來並打上結,以防止滑落,花錢時必須將結解開。如果對一個銅錢打上許多結,就意味著要費很多時間來解開它。譏諷極端吝嗇者,恨不得將一個銅板掰成幾個來花。
糞箕買入,厘戥稱出
【注】閩南等地慣用語。厘戥:常用於稱藥或金器的一種小秤。譏諷賤買貴賣。
一粒雨拍死一個人
【注】閩南等地慣用語。拍:打。形容豪雨之大。
三兩人講四斤話
【注】閩南、台灣等地慣用語。三兩人:泛指地位低下的人。四斤話:與“三兩人”對應,泛指講大話。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的人偏偏喜歡講一些豪言壯語。諷刺那些不顧身份,愛吹牛講大話的人。
石獅食到爛肚
【注】閩南、台灣等地慣用語。就是石頭做的獅子,也會吃到爛肚子的地步。形容極其貪婪。
偎山山崩,偎壁壁倒,偎豬稠死豬母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偎:指用身體靠著。豬稠:豬圈。對於運氣衰的人來說,他的身體靠到山,山會崩塌;靠到牆壁,牆壁會倒下;靠到豬圈,母豬會死掉。此句用誇張的手法,來形容人的運氣極差,無論走到哪兒,都是碰到不幸的事;且所到之處,周圍的人也跟著倒黴。
一丈差九尺
【注】閩南、台灣等地慣用語。一丈是十尺,說是有一丈長,量的結果是還差了九尺,可見相差甚遠。形容某人說話水分太多,善於誇大事實吹牛皮。
一石九鬥冇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冇:方言,意為空殼。此諺喻指人謊話連篇。
一皿魚仔皆皆頭
【注】台灣等地諺語。喻指一群人,人人都想做頭。
一隻虱母謗到水牛大
【注】閩南、台灣等地慣用語。虱母:虱子。謗:誇張,吹牛。把一隻虱子誇張到有水牛那麼大。形容有的人太會誇張和吹牛。
一碗田螺九碗湯
【注】閩南、閩北、台灣等地慣用語。一點點的田螺,卻要煮成一大鍋的湯,結果一鍋湯淡而無味。形容料少湯多,搭配失調。
一鼎滾水蹀一粒鴨卵
【注】台灣閩南語諺語。滾水:開水。蹀:指用水煮。鴨卵:鴨蛋。一整鍋的水隻為了煮一個鴨蛋。形容小題大做,事倍功半。
三千年一回海漲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形容機會難得。
(四)雙關
老爹辦案——盡案
【注】閩中、莆仙等地歇後語。老爹:舊指縣太爺。盡案:諧音雙關“盡暗”,意為事情幹到天黑為止。
老鼠爬天平——自稱
【注】閩台各地歇後語。諧音雙關,喻指不自量力。
索麵未拍架先排
【注】閩中等地諺語。索麵:方言,線麵。一種很細的掛麵,工匠用特製的架子拉製而成。拍:打,此處指製作線麵。架:製作索麵的木架,雙關指裝模作樣的“架子”。排:擺放。喻指事情還沒做,就先擺臭架子。
蜀把米摔壁——莫蜀粒夾粒
【注】閩中等地歇後語。蜀:一。摔壁:摔向牆壁。莫蜀粒夾粒:沒有一點兒關係。夾粒:字麵意思是粘在牆上的米粒。
踞骰師公——坐儷做法
【注】閩中等地歇後語。踞骰:跛足。師公:道士。坐儷:坐著。做法:施法術。喻指自己坐著不動,卻指使別人做這做那。
隔暝流仔——開嘴就臭
【注】閩中等地歇後語。隔暝流仔:隔夜不新鮮的蜆子。流仔:方言借用字,指生活在淡水中的蜆子。開嘴:(貝類)張開殼,雙關指開口(說話)。臭:雙關指“臭話”,即髒話。喻指髒話不離口。
十八錢尿壺——儷買吼嘴
【注】閩中等地歇後語。十八錢:十八個銅板。儷:隻。嘴:尿壺口,雙關指嘴巴。喻譏花言巧語而別無他長的人。
鼎邊糊——蜀燜就熟
【注】閩中等地歇後語。鼎邊糊:福州傳統小吃,以米漿製作。用大鐵鍋煮半鍋湯,再以稠米漿在鍋壁的上半部攤成片狀,即鏟入湯汁中。鼎:鐵鍋。蜀:一。燜:製作鼎邊糊時攤米漿的手勢動作——迅速地沿鍋壁轉一圈;雙關指隻有短暫的交際接觸,就混得很熟。
六月雞卵——後假朗
【注】莆仙等地歇後語。雞卵:雞蛋。後假:假。朗:借音字,液體動蕩起波,又口語稱糊塗為“朗”,此處雙關。六月大熱天的雞蛋清較稀,搖動晃蕩像是變質,其實不是。喻指某人裝糊塗。
五日節粽——怯蜀槌
【注】莆仙等地歇後語。五日節:端午節。怯:指積聚。蜀槌:一串。待壞
事累積了一串再算帳。煮粽子時通常要把它們結成串,煮熟後可輕易提起來。此處雙關喻指秋後算總帳。
牛囝犁田——莫規矩
【注】莆仙等地歇後語。牛囝:小牛。莫規矩:雙關,喻指不懂禮節。
棺材底拍算盤——死算
【注】閩中、莆仙等地歇後語。拍:打。死算:“算”又可作“想”解釋,故雙關喻指為愚蠢的想法。
缺嘴阿食龍眼——內反外
【注】莆仙等地歇後語。缺嘴阿:豁嘴的。食:吃。內反外:從裏麵翻轉到外麵。雙關喻指吃裏扒外。
秤花釘定——死相生成
【注】莆仙等地歇後語。秤花:秤星兒。釘定:鑲定。死相生成:樣子已定型。死相,醜陋的相貌,雙關喻指壞脾氣。
吳魯中狀元——成錢頭
【注】閩南等地歇後語。吳魯為清代晉江錢頭村人,吳魯中了狀元,錢頭村有榮耀。“成錢頭”因此成為雙關語,後來引申喻指賺大錢。
(五)排比、倒裝句
一時韭菜一時蔥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喻指世事紛雜,變化無常。
有蔥也辦酒,無蔥也辦酒
【注】閩中等地諺語。辦酒:置辦酒席。喻指次要因素不影響大局。
皇帝沒高升,乞丐無降職
【注】閩北順昌等地諺語。喻指已經到頂了。
唧唧水養唧唧魚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唧唧水:福州方言,很淺的一點兒水。唧唧魚:福州方言,指半死不活的魚。喻指條件很有限,隻能湊合地對付。
斧頭拍鑿鑿拍柴
【注】閩中、閩北、莆仙等地諺語。拍鑿:敲打鑿子。拍柴:敲擊木頭。喻一級壓一級,壓到最後一層為止。
郎罷使囝囝使孫
【注】閩中、莆仙等地諺語。郎罷:父親。使:使喚。囝:兒子。喻指層層推諉,一級推給一級。
頂司管下司,鋤頭管糞箕
【注】閩南、台灣等地慣用語。頂司:上司。下司:指下級。糞箕:指農家用竹篾編成的盛物器具。上級管下級,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把鋤頭挖出的土放在糞箕裏,這也是習慣。此語與斧頭拍鑿鑿拍柴意思類似。
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
【注】閩南、台灣等地慣用語。喻指世事艱難,人心叵測。??
有風伓駛船,無風才掛帆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在有風的時候不開船,在沒有風的時候才要掛帆行船。過去船靠風力和潮水,在順風時是最省力的。比喻有的人不把握時機,坐失良機,以致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想要扛轎步步進,無想牽罟例退走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牽罟:指拖魚網。本想象扛轎子那樣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沒想到卻像拖魚網一樣一步步地向後退。喻指事與願違、適得其反。
三虎必有一豹,三鷹必有一雞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即使在看上去很強大的陣營裏,也—定有它薄弱的地方;在強手如林之中,往往也有弱者存在。喻指良莠不齊是客觀存在的現象。
未落南,先食落南米
【注】台灣等地諺語。落南:指南下,向南部遷徙。還沒有開始南下,就已經開始吃為南下準備的糧食。形容寅吃卯糧。
衣裳笑破無笑補
【注】閩中、閩南等地諺語。衣服破了,補好後再穿就不會遭人嘲笑。穿破衣服遭人嘲笑,是因為懶而且邋遏,而不是因為窮。喻指勤能補拙。
一年動刀兵,十年無太平
【注】閩北、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動刀兵:指發生戰爭。一旦有了戰爭,必然國將不國,天下難以太平,百姓也將長期遭受苦難。
做賊一更,守賊一暝
【注】閩南等地諺語。暝:夜。意為凡事防不勝防。
儷看見賊食,無看見賊拍
【注】閩中等地諺語。儷:方言借用字,隻。食:吃。拍:打,此處指挨揍。
隻看到賊在享用著偷來的東西,卻沒有看見賊被抓到時挨揍的慘況。喻指做任何事情都必須付出代價。
人多好種田,人少好過年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種田是強體力勞動,人多了自然就能較快完成;過年需要花錢,人越少自然越容易過得紅火。
圓人會扁,扁人會圓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喻指世事變遷,可以促使興衰成敗循環往複。富人可能會變成窮人,窮人也可能變成富人。
魚趁腥,人趁嫩??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趁:此指乘機、抓住機會的意思。腥:鮮。吃魚當然是越新鮮味道就越美;人要學習當然是在青春年少時最合適。喻指人應當珍惜青春,努力學習。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人如果過於善良,一味忍讓,其結果往往是被壞人欺負,好比性情溫順的馬常常被人坐騎一樣。喻指對待壞人或不公正的事,不要作無原則的退讓和妥協,否則將永遠成為被欺侮的對象。?
捧儂飯碗,服儂教管
【注】閩中等地諺語。依:人,別人。教管:訓誡管束。服務於人,自然應該聽任管教派遣。
(六)諧音
懸到鼓山頂
【注】福州民間慣用語。鼓山為福州最高山。懸:方言借用字,福州話“懸”與“鹹”、“高”諧音,此處借以誇張形容菜肴太鹹。
眠床下踢毽——平平懸
【注】閩中等地歇後語。懸:方言借用字,福州話“懸”與“鹹”、“高”諧音。平平懸,喻指一樣高。
船底老鼠——堵昵討食
【注】閩中等地歇後語。堵昵:方言借用字,船堵底下。福州方言“堵”與“賭”諧音,此處以諧音譏諷賭徒。
方腸拉四角屎
【注】閩中等地諺語。方腸:與福州方言“荒唐”諧音。四角:方形。此語俏皮,常用以化解被罵人的尷尬處境。
東海龍王——敖廣
【注】莆仙等地歇後語。《封神演義》中東海龍王名“敖廣”,其讀音與莆仙方言“敢講”相近,遂成為譏人“還有臉敢講”的歇後語。
古戲——做伯喈
【注】莆仙等地倒裝歇後語。古戲:與莆仙方言“古意”諧音,“古意”,老實之意。伯喈:指莆仙戲《蔡伯喈》。此句譏人如古戲中的蔡伯喈,表麵“古意”(老實),實際上並不老實。
狗屎做鋼鞭,文(聞)不能文,武(舞)不能武
【注】閩北三明等地諺語。文:與“聞”諧音。武:與“舞”諧音。形容毫無用處。
娘奶姓康,豬屎也是舅
【注】閩中古田等地諺語。娘奶:母親。康:此處應當以諧音轉變為“糠”字。如果母豬吃了穀糠,拉出來的豬屎也是糠屎。意為無論如何,親戚終歸是親戚。
鴨姆討凹鼻,一人一中意
【注】閩東周寧民間諺語。凹鼻、鴨姆:均係舊時當地人名。意為物以類聚。
隱龜入廟——卜拜
【注】閩南、台灣等地歇後語。隱龜:駝背。駝背之人,行態如下拜的樣子。“卜拜”閩南話諧音“眩敗”,罵人敗家子。此句譏敗家子。
當天白日,雨潑對天窗入來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本來是好端端的天氣,突然間大雨卻從天窗潑進來。在閩南話裏,“雨”與“禍”同音,喻指禍從天降,猝不及防。
肚臍貼吊膏——無臍吊
【注】泉州等地歇後語。泉州方言“無臍吊”與“無才調”諧音,喻指無能為力的意思。
打破鼎——賣生
【注】泉州等地歇後語。鼎是生鐵做的,打破了當然隻能作廢生鐵賣了,而“賣生”與泉州方言“不會生”諧音,此乃諷女人不會生孩子。
番仔生鍋——無臍
【注】泉州等地歇後語。舊時舶來的生鍋,係用鋁衝壓而不是鑄造的,所以無澆口,當地方言稱為“無臍”。其與“無才”諧音,譏喻某人沒有才德。
豬母推倒屎桶——大拉
【注】泉州等地歇後語。泉州方言稱大事鋪張為“大拉”,此句以諧音譏之。
狗食大麥——無便
【注】泉州等地歇後語。泉州方言“無便”與“無變”諧音。為仍舊之意。
番蟶幹——雙爪
【注】泉州等地歇後語。泉州方言“雙爪”與“雙了”諧音,為蝕本之意。
番仔跋輸繳——賣教堂
【注】漳州等地歇後語。番仔:洋人。跋輸繳:賭博輸錢。“賣教堂”與漳州方言“莫夠長”諧音,喻指不夠長。
老人食麻油——老熱
【注】泉州等地歇後語。泉州方言“老”與“鬧”諧音。老熱:方言,熱鬧之意。
土地公生須——老神
【注】泉州等地歇後語。老神:與泉州方言“老成”諧音。喻指人老練。
惠安童生——有考無不考
【注】泉州等地歇後語。泉州方言“有考無不考”與“有可無不可”諧音。
過官橋——大盈
【注】南安等地歇後語。南安縣的官橋鄉和大盈鄉毗鄰,南安方言“大盈”與“大贏”諧音。喻指某人發財大贏錢。
和尚摸頭殼——無發
【注】泉州等地歇後語。泉州方言“無發”與“無法”諧音。喻指某人無法無天,或喻指沒有辦法。
有功拍毛勞
【注】閩台各地慣用語。方言“勞”與“鑼”同音。毛:方言借用字,沒有。喻指有功勞者沒有得到獎賞,或形容賞罰不公。
(七)押韻
有裙沒褲,世事著顧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著:方言借用字,要。即使窮到沒有衣服褲子穿,人情世事仍然要顧到。喻指人情世事大於一切。
心間搭搭,伓驚菩薩
【注】閩中等地諺語。心間:胸口。搭搭:拍一拍。伓驚:不怕。菩薩:福州民間對各種神靈偶像大多泛稱為菩薩。不做虧心事,拍拍胸口,問心無愧,就不用害怕麵對神靈菩薩。
犁頭戴鼎,為了某囝
【注】閩南等地諺語。犁頭戴鼎:閩南方言,形容彎腰耕作之狀,此處指辛勤操勞。某囝:老婆孩子。意謂為了家庭妻兒老小的生活,隻好辛勤勞動謀生。
嫁著臭頭翁,有肉有蔥;嫁著賭博翁,一家空空
【注】閩南等地諺語。翁:丈夫。喻指賭博的危害性。
雁叫一聲,窮人一驚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當秋雁嗚叫時,就意味著寒冷的冬天即將來臨,而對於缺衣少穿的窮人來說,日子將更為艱難。所以聽到雁叫,窮人會心驚肉跳。
遠看白波波,近看全無膏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白波波:形容人有一副好相貌。膏:喻指內涵,真才實學。遠遠看上,一表人材,可是一接觸交談,才發現沒有什麼才幹。喻指徒有其表。
目困花花,匏仔看做菜瓜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目困花花:方言,形容睡眼朦朧。匏:葫蘆的一種;菜瓜:指絲瓜,兩者完全不同。眼睛看不清,把匏瓜看做絲瓜,以此喻指某人看錯對象,認錯事物。
一暝頭路,天光無半步
【注】台灣等地諺語。頭路:指生計、辦法。天光:天亮。想了—個晚上,想出了許多辦法,但到天亮時,發現這些辦法都沒用處。喻指徒有空想。
會算伓除,糶米換番薯
【注】閩北、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除:泛指珠算中的除法。懂得簡單的加減,但不懂得更複雜的乘除,以致用細糧大米換來粗糧地瓜,做了虧本生意。喻指缺少心計的人往往吃虧。
臭屁腹內風,不管大伯共叔公
【注】閩南等地諺語。共:和。放屁是無法控製的。喻指有些事是難以控製的。
做善善,報現現
【注】莆仙等地諺語。善善:十分善良。現現:眼前。喻指好心有好報。
偷占偷撚,一世人欠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偷撚:偷拿。手腳不幹淨,老是想占別人的便宜,結果往往是被人識破,日子難過,終身貧窮。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
【注】閩中、閩北等地現代民間諺語。道理再淺顯不過。
做儂新婦著省配,蜀頭蝦米咬兩嘴
【注】閩中等地諺語。做儂新婦:做別人家的媳婦。著:要,必須。省配:進餐時少吃菜。配:方言借用字,下飯的菜。蜀頭:一隻。咬兩嘴:分兩口吃。
一隻小小的蝦米還要分兩口咬,喻指舊時媳婦人家生活的艱辛。
四書讀透透,伓曉寫龜鱉鱟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經典,也是舊時讀書人必讀之書。把四書讀得滾瓜爛熟,卻不會寫龜、鱉、鱟這三個字形相近的字。喻指做事不求甚解,也就不能應用。
六月鱟,爬上灶
【注】閩中等地諺語。鱟:海中古老的節肢動物。農曆六月是鱟大量上市的時節。
雷拍夏,無水洗犁耙
【注】閩中等地諺語。春季無雷,立夏以後才聞雷聲,預示著幹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