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閩台熟語的結構、修辭與特征(3 / 3)

蜀年固望蜀年好,汗衫補成破夾襖

【注】閩中等地諺語。蜀年:一年。固:還。汗衫:襯衫。與“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工花不開”等諺語意同。喻指光有美好的願望是不夠的。

一九五八年,吃飯不要錢

【注】閩東周寧等地諺語。指1958年大躍進時期,在極“左”路線影響下,大陸城鄉曾一度刮起“共產風”,實行人人吃飯不要錢的錯誤做法。

三、主要特征

通常在一般的表達中,熟語或稱為“俚語”、“俗語”、“常言”等,這些名稱雖然未必是嚴格定義上的術語,但它們卻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熟語的某些特征。

一般而言,閩台各地的熟語大多具有俚俗形象、精辟幽默、靈活多義和多使用地方掌故等特征。閩台各地熟語通俗性的特征十分明顯,它主要應用於民間百姓的日常口語,用詞俚俗,通俗上口,一聽就懂,且易於記。它往往以民間的通俗口語,用一兩句話就完整表達了人人都能懂得的意思。在通俗平白的口語中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或生活經驗,所以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這裏試舉一例:閩西等地民間諺語“牽牛落水,六腳齊濫”。此諺在短短的八個字中,既描述了人和牛、六隻腳以及牽牛、落水等動作,同時又形象幽默地表述了人與牛在涉水時“六腳齊濫”的妙趣橫生的情景。由此還可以引申出類似於“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腳”之類熟語的意境,可謂充滿鄉土氣息,俚俗形象而又精辟幽默,實為閩台民間熟語中的精品佳句。此類諺語其實還不在少數,茲不贅述。舊時,一些富有哲理或帶有警世內容的方言熟語,由於其符合廣大社會的傳統道德觀念,因而甚至成為民間大眾為人處事的生活指南。此外,熟語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不像成語那樣有著刻板的固定形式。它可以因時因地變更其中某個字詞,或增減其中某個字詞、句式。由於熟語是詞彙係統的特殊組成部分,其表達的特征是言簡義賅,一條熟語可能可以同時涉及兩個或更多的內容。正因為如此,在閩台廣大民間長期流傳和運用過程中,往往會引申出不同的涵意,成為“多義語”,這是它的另一個特點。閩台各地熟語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使用各種民間傳說、地方掌故或曆史人物故事入句。熟語的表達形式主要適用於口頭,雖然大多是形象直白,但如果引章據典,或使用一些廣為人們熟知的民間傳說、地方掌故和曆史人物故事,其表達形式就顯得更加生動和親切。以下就閩台各地具有這些特征的熟語,分別擇要作一介紹。

(一)俚俗形象的熟語例子

一嘴傳一舌

【注】閩台等地諺語。猶如“一傳十,十傳百”之意。

一雷天下響

【注】閩台等地諺語。形容一舉成名。

十二生肖變透透

【注】台灣等地諺語。喻指三十六行,行行都幹過。

大細目,高低耳

【注】台灣等地諺語。喻指處事不公平。

三講四不著

【注】台灣等地諺語。喻指雜亂無章,錯話連篇。

三下餃,未見餡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形容才疏學淺。

有前蹄,無後爪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形容做事有頭無尾。

山崩見太平

【注】台灣等地諺語。喻指轉危為安,轉禍為福。

長衫重馬褂,尿壺無對掛

【注】閩中等地諺語。長衫重馬褂:穿長衫套馬褂,泛指舊時穿著像個有錢的人。無對:方言借用字,無處。形容有些人表麵衣著考究,其實貧無立錐之地,連尿壺都無處可放。

拉尿也著看風勢

【注】閩中等地諺語。著:要,必須。風勢:風向,引申指客觀情況、外部條件。喻指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方法。

糞池石,又臭又硬

【注】閩中、閩東等地諺語。喻指作惡多端而又毫不悔改的壞人。

開飯店固驚大食

【注】閩中等地諺語。固:難道還怕。大食:指飯量大的顧客。指要善於招徠顧客。

做媒儂毛儷嗨包生囝

【注】閩中、閩北等地諺語。媒儂:媒人。毛儷嗨:方言借用字,不能,辦不到。生囝:生兒子。喻指無法承諾未來不可知的結果。

銅鼎仔快熱快冷

【注】閩中福清等地諺語。喻指對人時好時壞,反複無常。

自家沒鼎,應承別人煮牛頭

【注】閩東寧德等地諺語。自己家裏連煮飯的小鍋都沒有,還答應借人一個熬牛頭的大鼎。形容吹牛騙人不用花本錢。

街頭死雞仔,傳到街尾死豬仔

【注】閩東寧德等地諺語。形容以訛傳訛。

一鋪眠床十六隻骹

【注】閩東寧德等地諺語。骹:腳。指舊時貧窮人家,有以四條板凳拚成一個床,故說“十六隻骹”。

關爺擔豆腐,人硬貨不硬

【注】閩東福鼎等地諺語。或喻指嘴硬心軟。

六十年穀種會發芽

【注】閩北建陽等地諺語。喻指六十歲的男人仍有生育能力。

橫切豬肉直切筍

【注】閩北將樂等地諺語。喻指凡事都要根據事物不同的特點來處理。

三年食長齋,蜀條蝦米須開葷

【注】閩中等地諺語。食長齋:長年奉佛吃素。蜀條:一根。須:觸須。喻指往往因為一念之差,毀了長期努力的結果。

和尚死某不敢哭

【注】閩南等地諺語。某:老婆。喻指做了見不得人的事,隻好啞巴吃黃連,自食其果。

尼姑病仔病澈澈

【注】閩中、莆仙等地諺語。病仔:此處暗指尼姑有喜。病澈澈:病得一個不剩。喻指不該發生的事情卻發生了。

.閑柴燒滾湯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閑柴:多餘的柴火。滾湯:開水,此處指已經燒開了的水。喻指徒勞無益的消耗和浪費。

頭回養豬母,半暝去擔潘

【注】閩中等地諺語。頭回:初次。豬母:母豬。半暝:半夜。擔潘:挑豬食。潘:潲水。喻指初做某事,積極性往往特別高。

和尚寺內賣篦梳

【注】閩台各地諺語。和尚光頭,無須梳頭。喻指不合時宜的做法。

查某孫教引媽斷臍

【注】閩南等地諺語。查某孫:孫女。引媽:接生婆。小孫女來教接生婆斷臍帶。喻指本末顛倒。

老命配冷肉粽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作背水一戰。

戇蚊叮神明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蚊子去叮咬泥塑的神像,想要吸血,結果可想而知。喻指徒勞無功的愚蠢行為。

甲孔子公諍字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孔子公:孔子,閩台民間尊稱為“孔子公”。諍字:爭辯字句、比學問的意思。和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比學問,無異於班門弄斧。喻指沒有自知之明的愚蠢行為。

屎緊,褲帶拍死結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急著要上廁所方便,褲帶卻打死結。喻指在緊急關頭卻偏偏遇上麻煩事。

路頭燈心,路尾鐵錘

【注】閩南、閩西等地諺語。挑擔子初行雖輕,愈後就愈重了。

編籮編簍,重在收口

【注】閩西等地諺語。意為凡事均有主次關係。

頭殼戴風爐

【注】閩南等地諺語。頭殼:腦袋。形容火氣太盛或事情太傷腦筋。

叫鳥無肉

【注】台灣等地諺語。叫鳥:特別會鳴叫的鳥。善叫的鳥被宰殺後,並沒有多少肉。喻指能言善辯的人,未必有真才實學。

旗杆尾縛尿布——大閱

【注】閩南等地歇後語。喻指過分宣揚的不恰當行為。

烏鼠跋落灰坑

【注】台灣等地諺語。灰坑:石灰坑。黑老鼠掉進白石灰坑裏,爬出來時顯得黑不黑、白不白,使本來可憎的麵目顯得越發醜惡。比喻有些人越打扮越醜。

老鼠不留隔夜糧

【注】閩台等地諺語。喻指人無法積累財富。

老鼠也藏十二月糧

【注】閩中等地諺語。喻指凡事有備無患。

牛鼻不牽牽牛尾

【注】閩台等地諺語。牽牛須牽牛鼻子,這是常識。如果牽著牛尾,牛肯定不會順從使喚,反而會造成麻煩。喻指那些做事有悖常理、惹是生非的人。

燒燒麵煦人清骹川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燒燒:熱乎乎的意思。煦:靠近,貼近。清:冷、冰涼。骹川:屁股。用熱乎乎的臉去貼別人冷冰冰的屁股。喻指對人滿腔熱情和友善,卻不被買賬,反被潑了一頭冷水。

歪喙雞專啄大粒米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大粒米:顆粒飽滿的好米。歪嘴雞有好米吃,比喻傻人有傻福。此句含有對別人的好運氣,懷有羨慕和嫉妒之意。

風吹單條竹

【注】閩中等地諺語。單條竹:孤零零的一杆竹子,此處喻指獨子。形容孤竹易折,獨子易夭。

未放屎,先呼狗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還沒有拉屎,就招呼狗來吃屎。喻指有的人還沒有開始做事,就先吹噓自己的成就。

搬嘴小姑,缺嘴夜壺

【注】閩南等地諺語。搬嘴:好搬弄是非。好搬弄是非的人,就像缺嘴的夜壺一樣,兩者皆受人討厭。

目啁看過雙重壁

【注】閩南等地諺語。目啁:方言借用字,眼睛。喻指人神經過敏。

旺梨麵,桂花腹

【注】閩南等地諺語。旺梨:方言,菠蘿。喻指女子麵形不俏,但品德很好。

嘴共腳川作奴才

【注】閩南等地諺語。共:給。腳川:屁股。譏貪吃暴食而吃壞肚子的人。

嘴硬腳川軟

【注】閩南等地諺語。腳川:屁股。形容色厲內茬,外強內虛。

腳川裂到嘴

【注】閩南等地諺語。形容事情糟透了。

腳川給椅仔挾著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啞巴吃黃連,不便訴苦。

腳川按鐵板

【注】閩南等地諺語。譏人厚麵皮,不怕唾罵。

在腸通尾口

【注】閩南等地諺語。尾口:肛門。喻指坦率正直的人。

腹肚縛草繩

【注】閩南等地諺語。形容一貧如洗,身上空空如也。

隱龜蛤四正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隱龜:駝背的人。四正:端正,直起來。駝背的人不會直起來。喻指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猴行官禮

【注】閩南等地諺語。形容小人裝氣派。

白竹紙包鳥卵蕃薯

【注】閩南等地諺語。鳥蛋和蕃薯都是不值錢的東西,喻指不相稱配。

金蒲蠅屎腹

【注】閩中等地諺語。金蒲蠅:紅頭大蒼蠅。屎腹:肚子裏盡是屎。喻指徒有其表的無德無能之輩。

吃大豬料,叫豬囝聲

【注】閩中等地諺語。喻指拿厚薪卻偷懶不想做事。

兵過籬笆破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喻指魯莽者所到之處,不免造成破壞。

算盤掛心間拍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心間:胸脯。拍:打,撥打(算盤)。喻指精於心計,凡事斤斤計較。

豬姆肉,賣鄉裏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豬姆:母豬。鄉裏:街坊鄰居。母豬肉難以食用,但一些沒有道德的販子,用母豬肉蒙騙熟人,以牟取利益。喻指無良者連熟人也要不擇手段地加以欺騙,以售其奸。

清水煮白米——清清白白

【注】莆仙等地歇後語。以清水和白米為喻,喻指某人清白無暇。

乞食婆選好漢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乞食婆:本義是指討飯的女人,這裏泛指無財無貌的女人。女子自身的條件並不好,卻想要挑選條件優越的男子做丈夫。喻譏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無錢娶老某

【注】閩南等地諺語。老某:此指年齡較大的女人。喻指限於自身條件,勉強將就辦事。

番囝番囝做

【注】閩中、莆仙等地諺語。番囝:洋人,有時也指久居海外的華僑。喻指違反常規的怪異做法。

趁錢給人娶某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趁錢:賺錢。某:老婆。賺錢給別人討老婆。形容白辛苦了一場,自己什麼也沒有得到,反而給別人創造了機會,讓別人得到許多好處。喻指為他人做嫁衣裳。

無名無姓,問鋤頭柄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形容有的人在問路時沒有禮貌,隻用“喂”之類的語言。喻指為人處世應當講究禮貌,否則寸步難行。

毛米兼閏月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毛:方言借用字,沒有。家中斷炊了又偏偏逢上閏月。喻指雪上加霜,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來。

一身死了了,隻剩一個嘴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譏嘴硬的人。喻指花言巧語的人,除了能說會道,沒有其他本事。

想富窮到,想食屎漏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整天想著發財,日子反而越來越窮困;想要多吃一點,結果造成拉肚子。形容富貴不可強求。

舊年吃菜頭,今年才發嗽

【注】閩南等地諺語。舊年:去年。菜頭:蘿卜。譏喻事過境遷,重翻舊案。

十嘴九腳川

【注】閩南等地諺語。腳川:屁股。喻指七嘴八舌,意見不合。

買四兩肉,問船豬到幾隻

【注】閩南等地諺語。僅僅買四兩的豬肉,卻打聽人家運豬的船來了幾艘。譏喻不合時宜的小題大做。

狗尾到處搖,人尾看不著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狗對人的態度可以從狗尾的搖動方式看出來,而人沒有尾巴,真正用心難以判斷。喻指人心難測,要有防備,方保平安。

牽馬穿好衫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牽馬:泛指馬夫。養馬的馬夫卻穿著漂亮的衣服。喻指不注意身份,不合時宜。

身軀斷錢銑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錢銑:銅錢鏽。身上連銅錢鏽都找不到,更別提有錢了。形容已經到了身無分文的地步。

自己做醫生,腳川爛一畔

【注】閩南等地諺語。腳川:屁股,喻指自顧不暇,焉能顧人。

大水蓋草埔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大的事情把小事掩蓋了。

一龜對二餅

【注】閩南等地諺語。一龜:龜形的糯米粿,喻指兩者旗鼓相當。

一斤蟶不及四兩蠔

【注】閩南等地諺語。蠔:海蠣。蟶帶殼含水,海蠣無殼而少水分,喻以少勝多。

擔鼎阿頌烏褲

【注】莆仙等地諺語。擔鼎阿:賣鍋的人。頌:方言借用字,穿。舊時仙遊民間曾以鑄鍋揚名,新鍋滿是黑灰,賣鍋的自然隻能長年穿黑色褲子。喻指事出無奈,不得不已。

送菜回豬骹

【注】莆仙等地諺語。回:還禮。豬骹:豬蹄。莆俗民間重視禮尚往來,送來蔬菜,則以豬蹄為還禮。有受人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之遺風。

好酒墜甕底

【注】閩台等地諺語。缸底的陳酒更香,亦喻好事在後頭。

(二)精辟幽默的熟語例子

半斤對八兩

【注】閩台等地諺語。八兩:舊製十六兩為一斤,亦即半斤。喻指一樣貨色,不分上下。

牛頭不對馬喙

【注】閩台等地諺語。喙:嘴。即牛頭不對馬嘴。喻指答非所問,文不對題。

犬形老虎狀

【注】閩中等地諺語。喻指虛張聲勢。

蝦精鱉怪

【注】閩台等地諺語。喻指那些碌碌無能之輩。

請鬼醫病

【注】閩台等地諺語。喻指用人不當,適得其反。

風龜短命

【注】閩南等地諺語。風龜:閩南方言,指好吹牛或好出風頭的人。此句意為不夠謙虛謹慎的人,最容易失敗。

軟土深掘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得寸進尺,或老實人易被人欺負。

一嘴掛雙舌

【注】閩南、閩北等地諺語。喻指信口開河,強詞奪理。

比正鑿歪

【注】閩中等地諺語。喻指瞄正打歪。

著箸遮鼻

【注】閩中等地諺語。以小遮大,形容欲蓋彌彰,無法遮掩。

鼻屎當鹽食

【注】閩中等地諺語。喻指吝嗇之極。

空嘴講白話

【注】閩中、閩東等地諺語。喻指空對空。

空腹食拳頭

【注】閩中、閩東等地諺語。意為得益沒份,受過有份。

五十五,固蜀孵

【注】閩中等地諺語。五十五:泛指年齡較大的婦女。固:還有。蜀孵:蜀,一;孵,本意是指母雞孵卵,此處喻指又生一胎。舊時55歲左右的婦女,一般都不能再生育了,此諺喻指老蚌生珠,當然其中含有戲謔的成份。

柴博炭,齊好看

【注】閩中等地諺語。博:交換。齊:一齊,都。你送我一簍炭,我送你一捆柴,大家麵子上都有光彩。喻指禮尚往來,而“博”字用得相當精辟。

手指做門閂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喻指勉為其難地行事。

圓鼎四角甑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鼎:鐵鍋。四角甑:方形的蒸籠。喻指不配套,搭配不上。

年老學轍豬

【注】閩中等地慣用語。轍:閹割。喻指年紀很大了,才勉為其難地學習某種新技能。

豬屎籃結彩

【注】閩台各地慣用語。喻做事不看對象,處理極為不當。

風台過了才回南

【注】閩台各地諺語。風台:指台風。當狂風驟雨的台風過後再刮南風,往往會雨過天晴。民間常以此喻人在大發雷霆之後才平靜下來。

肉食肉做,菜食菜做

【注】閩中等地諺語。喻指給什麼樣的報酬,就幹出什麼樣的活兒。

鐮刀掛壁嘴掛牆

【注】閩中等地諺語。舊時農民收成交租後所剩無幾,生活仍然貧困。

打鐵師做官——一味打

【注】閩南等地歇後語。打鐵匠隻懂得“打”字,由他來當官問案,自然是一味打。譏諷舊時蠻官問案。此語既有諧音,又為歇後語,實為妙趣橫生的幽默佳句。

針上削鐵

【注】閩南等地諺語。形容生意微末利薄。

有日無頓

【注】閩南等地諺語。形容極窮,經常斷飲。

有路無厝

【注】閩南等地諺語。厝:屋。形容無家可歸的人。

有腳走嘸路

【注】閩南、閩北等地諺語。形容陷入困境。

佛尿傀儡屎

【注】閩南等地諺語。兩者均是無從取得的東西。喻指異想天開。

十一叔,正經人

【注】閩南等地諺語。“十一”成“土”字,譏諷土頭土腦的人。

熟皮包戇餡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熟:指成熟。戇:傻、笨。成熟的外表下裹著一顆又傻又笨的心。喻指徒有其表,貌似聰明,實為愚笨。

錢空裏翻筋鬥

【注】閩中、莆仙等地諺語。錢空:舊時銅錢中有方孔,故稱錢空。在錢孔裏翻跟鬥,眼睛裏隻有錢,喻指守財奴。

拍鐵阿拉長屎

【注】莆仙等地諺語。拍鐵阿:打鐵匠。長屎:喻指大便時間長。打鐵匠長期生活在高溫環境,常發生便秘。此諺譏喻借故辦事拖延時間的人。

看命嘴,犬放屁

【注】閩中等地諺語。看命嘴:算命先生的嘴,喻指算命者的胡言亂語。

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

【注】閩台等地諺語。喻指出力不討好。

毛水遊九鋪

【注】閩中等地諺語。毛水:方言借用字,沒有水。鋪:舊時的裏程單位,十裏為一鋪。帶有貶義地喻指某人精明過人,神通廣大。

食死皮包骨

【注】閩中等地諺語。食死:拚命吃。皮包骨:形容極瘦。喻指即使加倍努力,也沒有什麼結果。

閑工補笊籬

【注】閩中等地諺語。閑工:閑工夫。笊籬:漏勺。喻指做毫無意義的事。

食酒憑間壁桌

【注】閩中等地諺語。食酒:指參加酒宴。憑:按照……做。間壁桌:鄰桌。喻指拿不定主意該怎麼做時,就隨大流。

狗眼看人低

【注】閩中、閩北等地諺語。喻指勢利小人的目光短淺。

十賅九漏

【注】閩中等地諺語。賅:福州方言借用字,陶器,泛指甕缽之類的陶容器。喻指做事錯漏百出,幾乎件件都有毛病。

走賊抵著虎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走賊:指從賊的手中逃脫。抵著:遇上。剛從賊匪的手中逃走,卻又碰上了老虎。喻指禍不單行,在劫難逃。

水尾倒漲

【注】閩南等地諺語。水尾:潮汐快要結束。喻指事出反常,後來居上。

食銅吐鐵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得不償失。

買鹹魚放生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不知死活。

無柴起纖

【注】閩東周寧等地諺語。起纖:指木片上的小刺。喻指無事生端。

(三)靈活多義的熟語例子

合字難寫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合字:泛指事業合作或家庭、夫妻和睦等。喻指合作做事,往往難以取得一致意見。亦喻指家庭成員或夫妻之間難以和睦相處。

籠床貓顧餜

【注】台灣等地諺語。籠床:蒸籠。餜:年糕。蒸籠邊上的貓為了防止年糕被盜,終日守在蒸籠旁,不出去覓食。此句喻指做丈夫的怕妻子有外遇而整天守候在妻子身邊,不願出外謀生創業。亦用來諷刺那些隻顧家事而胸無大誌的男人。

喙飽目未飽

【注】閩台各地諺語。肚子已經吃飽了,但眼睛還在看,心裏還想吃。民間常用來形容小孩嘴饞貪吃的樣子。也喻指貪心不足的人。

鳥嘴牛骹川

【注】台灣等地諺語。骹川:屁股。像鳥嘴那樣一點一滴地進食,可排泄時像牛糞那樣大量地排出。喻指掙得少而開銷大,入不敷出,連糊口都很艱難。或也諷刺那些隻能賺小錢而花起錢來卻大手大腳的人。

一錢一滴血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把每一片錢都看成是自己身上的滴滴血,形容某人視錢如命。此外,也可用以比喻錢來之不易,都是用血汗換來的,需要珍惜。

十二月卯,不見草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卯:卯時,即早晨五時至七時。此句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在農曆十二月卯時這段時間裏,天未亮或天色朦朧,還看不清草木。另一種解釋是若在十二月卯日立春,天氣太冷,草木不生。

三日風,兩日雨

【注】閩中、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此句有多義。一是喻指風風雨雨,反複無常。在台灣民間,或又專門用來描繪基隆的天氣狀況。基隆被稱為風港,三日風、兩日雨是常有的現象,用以形容當地風雨交替的時間較長。

有燒香,有保庇

【注】閩南、台灣民間諺語。隻有虔誠燒香,才能得到神明的保佑。在現實生活中,這句諺語可以從好的方麵去理解,即用心去做就有效果,“功夫不負有心人”。也可以用於貶義方麵,即通過人神之間的交易,來得到神靈的護佑。亦用來諷刺社會的不良風氣,隻有請客送禮才能辦事。

家內有菩薩,反去拜觀音

【注】閩南等地諺語。舍近求遠之意。亦指家有美妻反而到處拈花惹草。

喙是毛底深坑

【注】閩中、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喙:嘴。毛:方言借用字,沒有。人的嘴就像是沒有底的深坑。此諺含有多義,可以比喻人的欲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也可以形容多嘴多舌會給自己惹來麻煩;還可以比喻貪吃會招來禍端。

看人食肉,伓看人破柴

【注】閩南等地諺語。一說在一邊看別人吃肉,雖然有損自己的臉麵,但不會有任何危險;而在一邊看人劈柴,卻有一定的危險,因為亂飛的柴片可能刺中圍觀的人。比喻與己無關的事不要涉及,免得招來莫名的橫禍。二說不但要看到人在食肉,而且更要看到人在劈柴。喻指不但要看到別人在享受,同時更要看到別人在勞動。因為有了辛勤的勞動,才有好日子過。

腳川後罵皇帝

【注】閩南等地諺語。腳川:背後。喻指在背後隨便罵人,亦作假大膽。

食飽換飫

【注】閩中、閩南等地諺語。飫:餓。喻指替人做事,報酬全無。或指得不償失,徒勞無益。

三分病,喊死症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隻是得了一點病,便大喊大叫說得了絕症,要死了。此句批評有的人沒有心理承受能力,稍受刺激便大驚小怪;也可喻指有的人善於誇大事實,借機興風作浪。

爛索牽豬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喻處理某種事必須采取溫和的方法,循序漸進。一說二者條件懸殊很大,難以奏效。

河溪對門路,也有番薯也有芋

【注】閩南等地諺語。喻指形勢有利。也指時機一到,佳景自來。

前鼎未滾,後鼎啪啪滾

【注】閩台等地諺語。閩南、台灣等地或說成“大鼎未滾,細鼎滾衝衝”。前鼎、後鼎:舊時一般人家多在灶膛正上方的鍋坑放置“前鼎”,偏後的位置加設一個利用餘熱的鍋坑,放置“後鼎”。鼎:鐵鍋。滾:水沸騰。啪啪滾:形容沸騰狀。喻指本來該做的事未做好,而本來不該做的事卻做好了。或喻指在實際生活中,真正有才學的人總是虛懷若穀,不輕易發表意見,更不會亂放炮;隻有那些淺薄的人,才會喋喋不休地賣弄和炫耀自己。

(四)使用曆史掌故的熟語例子

查晡莫學百裏奚,查某莫學買臣妻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查晡:男人。查某:女人。秦國的百裏奚一當上宰相,就嫌棄妻子人老珠黃而另娶新歡;漢代的朱買臣在出仕之前窮困潦倒,妻子嫌貧愛富棄他而去。當朱買臣衣錦還鄉後,那個不能共患難的妻子想要破鏡重圓,其結果自然是覆水難收。此句告誡男的不可效仿百裏奚,女的不要學買臣妻,夫妻應當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行卜好伴,居卜好鄰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旅行時要有好旅伴,居住的地方要有好鄰居。喻指在與人的交往中,要注意選擇好相處的對象。此語源自《晏子春秋·雜上》:“君子居必擇鄰,遊必擇士。”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注】閩台各地諺語。源自李白的詩《把酒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以此感歎人生短暫,變化無常,而隻有宇宙才是永恒的。

人死留名,虎死留皮

【注】閩台各地諺語。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王彥章傳》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意與之類似。強調人們應當珍惜自己的名譽。

無半瓜之福,有百雞之樂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傳說宋代呂蒙正少年時當過乞丐,有一次好不容易討得半根黃瓜,正想在橋上吃的時候,一不小心黃瓜落人河中,隨波而去。當呂蒙正淚流滿麵,哀歎“無半瓜之福”時,呂洞賓忽然出現,告訴他現在雖然“無半瓜之福”,但將來“有百雞之樂”。後來,呂蒙正當了三任的宰相,“百雞之樂”自然不在話下。諺語在於勸誡人不要因為一時的落魄失意而喪失信心,要相信未來要比現在更美好。

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

【注】閩台等地諺語。此句源自元代紀君祥《趙氏孤兒·楔子》中屠岸賈的上場詩。人雖然沒有傷害老虎的想法,但老虎卻有吃人的念頭。比喻對敵人不要抱有幻想,否則會被其所害。

申公豹阿——儂前蜀麵,儂後蜀麵

【注】莆仙等地歇後語。申公豹:《封神演義》中的人物。阿:詞尾。儂:人。蜀:一。喻指當麵一套,背後一套。

孔子不敢收隔暝帖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以孔夫子為例,喻指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凡事未可預料。

項羽千斤力,不及劉邦四兩命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以項羽、劉邦為例,喻指聖人雖賢,但總不及命運的安排。

程咬金陣陣出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以程咬金為例,譏諷人好出風頭。

薛平貴做兩國王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以薛平貴為例,喻指內有糟糠之妻,在外卻再娶老婆。

王寶釧拋繡球,認著婿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以王寶釧拋繡球為例,喻指選中了意中人。

猴敢死,豬哥敢不無命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在《西遊記》中,齊天大聖孫悟空為保唐僧西天取經,總是衝鋒在前,不惜生命;豬八戒等人在他的感召下,也能齊心協力,奮勇向前,終成正果。此句用來比喻如果別人能夠對死無所畏懼,那麼自己也應該如此。

仙拚仙,海市猴齊天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亦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程咬金仔福將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在《隋唐演義》中,程咬金的武藝並不是十分高強,但他每次都能因為有好運氣而逢凶化吉,得勝而歸。此句用來形容幸運兒。

程咬金三日皇帝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程咬金曾經控製起義軍大營瓦崗寨三天,做了瓦崗寨的三天首領,終因能力等原因而被迫讓賢。喻指好日子不能長久。

三國看得透,又忠又孝;三國看

透,又奸又臭

【注】閩中、閩東等地諺語。三國:指《三國演義》。

:方言俗字,不。意為讀懂《三國演義》,可以成為忠孝之人;曲解《三國演義》,將為奸惡之徒。

有關公也著有周倉,有薑子牙也著有周文王

【注】閩南漳州等地諺語。意為凡事都需要互有幫襯。

張飛斷橋臭屎計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在《三國演義》中,勇猛有餘、智謀不足的張飛在長阪坡大戰曹軍後,想用燒毀橋梁的辦法阻止曹兵的追擊,卻暴露了自己兵力不足的弱點,所以說斷橋計是一個拙劣的計策。此句喻指有的計謀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曹操遇馬超,脫袍剃嘴須

【注】閩東等地諺語。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兵敗於馬超,最後隻好脫袍剃嘴須,混入士兵中逃跑。喻指人在敗落時的狼狽相。

曹操戴董卓帽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以曹操和董卓為例,喻指雙料奸臣。

吃曹操飯,做劉備事

【注】閩北等地諺語。喻指吃裏扒外。

有諸葛亮,也著子龍將

【注】閩南、台灣等地諺語。以諸葛亮和趙子龍為例,喻指人雖聖賢,但也需要有人輔助。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注】閩中、閩西等地諺語。呂布:三國名將。赤兔:關雲長的著名坐騎。喻指人中豪傑。

魏延撞倒七星燈

【注】閩南漳州等地諺語。魏延:三國人物,以做事莽撞著稱。孔明病重時,曾擺起七星燈以解厄運。他知道魏延莽撞,特地把七星燈擺在後門,到第七天時,魏延來見孔明,他怕撞倒七星燈壞了孔明的大事,所以從後門進來,結果還是撞倒了七星燈。此句喻指為人做事莽撞。

三國全歸司馬懿

【注】閩台等地諺語。喻指天下一統,人心所向。

射圃裏看匾額

【注】莆仙等地諺語。射圃裏:莆田荔城地名。匾額:此指科舉時代的錄取發榜。科舉時代莆田及第士子名單張榜於射圃裏,未中第者看了自然心中不是滋味。

此句喻指事已成定局,聽其自然。

龍華厄貓鯉——食齋

【注】莆仙等地歇後語。龍華厄貓鯉:龍華村的貓。食齋:吃素。舊傳莆田龍華村全村人吃素,所以養的貓一定也是吃素,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喻指偽裝清白或清廉。

演武亭的雀鳥仔伓驚銃

【注】閩南等地慣用語。演武亭:指明末清初鄭成功在廈門操練水軍的亭子。雀鳥仔:麻雀。演武亭上的麻雀不怕槍炮聲。喻指對事物已經司空見慣。

拆觀音堂,起五帝廟

【注】閩中等地諺語。起:修建。五帝:福州民間信仰的瘟神,有張、鍾、劉、史、趙五位,合稱五帝,神像形貌醜惡。喻指拆東牆補西牆。這條諺語出自《閩都別記》記載的一則民間傳說:有一個叫吳瑞的人到閩江邊的五帝廟抽簽有靈驗,於是擬在觀音堂左側建新廟答謝。新廟上梁後,夜裏人工散盡,次日來看,個梁架到了觀音堂頂上,其餘木料卻被拆卸置於江邊。人們認為這是五帝顯靈,表示心願。為了取悅五帝,就拆去了觀音堂,改建成五帝廟。

貽順哥燭蒂

【注】閩中等地諺語。貽順哥是福州民間故事中典型的吝嗇鬼形象,處處算計,最終人財兩空,隻落下幾根燭蒂。喻指吝嗇鬼。

招姐做新婦——懵懵眩

【注】閩中等地歇後語。招姐:福州民間故事中的喜劇型人物。做新婦:出嫁,當新娘。懵懵眩:慌慌張張,手忙腳亂。喻指初次涉世,緊張得手足無措。

皇帝嘴,乞食身

【注】閩中等地諺語。乞食:乞丐。此句源自有關羅隱的民間傳說,後來引申為喻指身份低賤卻愛說大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