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學齡前的我就愛偷偷地擺弄哥哥的筆亂寫亂畫,搞得亂七八糟,常被批評,所以我總盼著自己能有隻支像樣的筆。
八歲那年走進學校的我總算有一支三分錢的鉛筆,興奮之情難以言表。那時一支五分錢的鉛筆才帶橡皮擦,但家中生活困難,隻能買一支不帶橡皮擦的鉛筆。當寫錯需要擦改時,找一個青黴素針劑瓶的橡皮蓋之類的東西,當作橡皮擦用,偶爾買支帶橡皮的鉛筆或花兩三分錢買塊橡皮算是奢侈之事,著實讓人激動一番。但經常連一支三分錢的鉛筆還得省著用一直用到三個指頭拿不住後又用兩個指頭夾住寫,直到實在沒法寫了還要設法用竹棍或其他什麼東西夾著用……削鉛筆時也不削尖,一方麵削尖容易削斷或折斷鉛筆頭,另一方麵筆尖粗些可以轉著寫不是省些嘛。但最省的還是用本棍當筆,大地做紙,在地上用本棍寫生字和演算題。還有一種在地上很好用的筆,那就是將廢幹電池砸爛,取出碳棒作筆用,那時這玩意還是很受歡迎呢!
到了二三年級慢慢開始用圓珠筆了,那時我們叫它“油筆”。同樣因為經濟貧困的原因,一兩毛錢的圓珠筆也常買不起,大多數時間隻花八分錢買支筆芯,在家中竹掃帚上抽根竹棍截好後將筆,芯塞進竹棍內,固定好便是自製的圓珠筆了。不知什麼時候用上了哥哥用過的舊鋼筆,從小學步入中學我買的鋼筆沒有超過一塊錢的,直到我上初二時,才花了一塊八毛錢買了支鋼筆,就是這支鋼筆伴我上完初中又考上高中,讀完高中後又踏進大學的校門,一直伴我走上工作崗位後的第三年才去向不明。算進來這支鋼筆整整寫了我九年的履曆,也是這支鋼筆伴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生十字路口,是這支鋼筆給我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功底,使我後來能用筆抒情、言誌,常使我攜筆前進,義無反顧。雖然這支鋼筆兩次配過筆尖,後來全身傷痕累累,帶著纏裹的膠布離我而去,但怎麼也無法忘懷。雖然現在的日子買一支什麼樣的鋼筆都不算難事,但隨著時光流逝,歲月悠悠,怎麼也難以淡忘那三分錢的鉛筆、八分錢的圓珠筆,芯和那支用了九年的鋼筆留給我的那份情。
1996年5月22日刊登於《銀川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