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導彈危機結束之後(1 / 3)

第三十四章 導彈危機結束之後

導彈危機結束兩天後,肯尼迪和國會領導人召開每周例會。“我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他告訴他們,“蘇聯不會再給我們造成任何威脅,未來麵臨的威脅主要來自中國。”

從這次危機中他還學到了其他一些東西,除了麥克納馬拉和邦迪,他沒有告訴別的任何人。蘇聯的問題並不在於其軍事力量太強,而是在於他們相對較弱。他們所處的劣勢地位令他們的領導人行事不計後果。肯尼迪決心改變這一現狀,減弱美國的軍事領導地位,同時幫助蘇聯改進他們的戰略性武器。肯尼迪和麥克納馬拉都堅信,依據麥克納馬拉後來稱之為“相互保證毀滅原則”來處理超級大國之間關係,可以減少兩國之間敵對危險,而且更容易處理兩國之間的問題。

12月初,在密歇根大學舉行的一年一度的國際軍備控製研討會上,肯尼迪安排五角大樓總顧問約翰·T·麥克諾頓發言。在一個多小時的發言中,麥克諾頓透露了美國如何管理核武器的機密。麥克諾頓對記者們說:“我們當然希望——並且我也願意再次強調這一點——蘇聯政府將會看到這些政策背後的合理性,並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為了確保蘇聯政府注意到麥克諾頓的演講,在隨後的幾天裏,美國駐莫斯科的外交官們紛紛詢問他們的蘇聯同仁對演講的看法。

很快總統就獲得了答案。自1958年以來,由美國、英國和蘇聯組成的技術專家委員會在日內瓦就如何限製核試驗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他們麵臨的絆腳石在於,蘇聯不同意接受現場檢查,赫魯曉夫公開譴責這是一種“間諜行為”。12月19日,赫魯曉夫在給肯尼迪的信中提到了使用地震檢測裝置來傳遞檢查結果。信中赫魯曉夫的語氣發生了明顯變化。過去常見的咆哮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通情達理的語氣。

在競選活動期間,肯尼迪曾經承諾設立裁軍機構,但在他入主白宮後,當史蒂文森和漢弗萊提醒他認真對待裁軍問題時,他卻對此不屑一顧。“裁軍,”他說道,“那隻是一種宣傳手段而已,難道不是嗎?”雖然如此,他卻一直擔心大氣層核試驗的影響。1961年4月,肯尼迪告訴他最喜歡的新聞記者之一——錢莫斯·羅伯茨,他不確信艾森豪威爾是否真的想禁止核試驗。“但我是真的想。”大約在同一時期,他向副國務卿切斯特·鮑爾斯解釋了自己為什麼反應如此激烈。“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兒老掉牙,”肯尼迪說道,“如今我們的世界並不會十分在乎這一點,但是我女兒卡羅琳生活的時代也許會,我將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同俄國人就核武器問題達成協議。”

1961年9月25日,肯尼迪第一次以總統的身份在聯合國致辭,他的演說主要是呼籲核裁軍。第二天,肯尼迪簽署了設立美國軍備控製和裁軍署的議案。

然而僅僅三周之後,蘇聯就引發了一顆相當於58兆噸當量的爆炸,這使得過去三年來的中止核武器試驗的努力化為了泡影。作為回應,美國立即於1962年進行了許多小當量的地下核試驗和大氣層核試驗。肯尼迪說,進行如此眾多的試驗並非是為了和蘇聯較量,而隻是為了“保持軍事優勢”。

原本就非常艱難的軍備控製努力中止了,而且沒有一絲恢複的希望。接著,導彈危機爆發。麥克米蘭竭力奉勸肯尼迪把解決這次危機看作東西方關係的新開端,而且正好從軍備控製著手。肯尼迪接受了這個建議,他開始尋求同盟。

一般來說,他盡力避免同“理智核武政策全國委員會”之類的極端自由主義組織打交道,該委員會由一名左翼新聞記者——諾曼·庫辛斯所創立。但在1963年的春天,肯尼迪卻將庫辛斯作為他和赫魯曉夫之間的非官方調解員。這是典型的肯尼迪式的解決問題方式:讓政府官員從事裁軍問題的同時,還邀請不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參與,但兩者各自獨立行動。

同一時期,日內瓦的委員重新開始討論被英美談判代表擱置了一年多的條約。此前蘇聯對此不屑一顧,但是一度不可接受的事情突然之間變得可以重新磋商了。

另一方麵,古巴危機導致的具體成果之一是:1963年5月,美蘇達成協議,建立“華盛頓-莫斯科”之間的熱線聯係。肯尼迪和赫魯曉夫可以在第一時間內通過電話直接聯係。這是美國和蘇聯在核武器對峙時期達成的第一個軍備控製協議。

五天後,肯尼迪在距離白宮不到一英裏的美國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辭。“讓我們重新審視對待蘇聯的態度。”他向那些穿著學士服的、激動的年輕聽眾們呼籲。俄國人在空間核武器上是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們也曾為擊敗希特勒受盡了苦難。

“歸根結底,我們有著最基本的共同的聯係——我們都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上,”總統說道,“我們呼吸著一樣的空氣。我們都珍愛自己的子女。而且最終我們都會死去。”他宣布美國將停止核武試驗,而且希望蘇聯也采取同樣的舉措。

在整個演說中,肯尼迪反複表達了和平的主題,他還特地對其加以解釋——“我所說的和平,並非是通過武力強加於世界的、美國強權統治之下的和平。”這一聲明顯然還針對著某個不在現場的聽眾——赫魯曉夫。

第二天,他讓埃夫裏爾·哈裏曼動身前往日內瓦,要求他“達成(核試驗)協議,然後才回來。”肯尼迪還要求哈裏曼在日內瓦盡可能地從蘇聯獲得有關中國發展核武器的計劃。美國必須知道中國人製造的原子彈進展狀況。

到5月中旬,禁止核試驗協定的主要條款已經達成一致,剩下的工作就是細節方麵的問題了。協定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海底進行核試驗。蘇聯可以不接受實地檢查,因為地震監測裝置可以滿足這一要求。

隨著首次加入條約的三個超級核大國漸漸達成一致,7月23日,肯尼迪在橢圓形辦公室召開首席參謀長聯席會議,讓大家就禁止核試驗一事各抒己見。除了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M·沙普將軍外,其他人都對此表示反對。各位首席參謀長們認為,如果禁止大氣層核試驗,發展反彈道導彈就不可能,因為隻有配掛核彈頭,反彈道導彈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