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接手工作(1 / 3)

第二十七章 接手工作

赫魯曉夫喜歡開玩笑說他選了肯尼迪。自從肯尼迪在洛杉磯被提名那一刻起,赫魯曉夫就希望看到他擊敗尼克鬆,赫魯曉夫很討厭尼克鬆。在整個總統競選過程中,赫魯曉夫所言所為都沒有危及肯尼迪競選獲勝的可能,他為了慶賀肯尼迪成功獲選,甚至釋放了墜落在蘇聯的一架美軍偵察機的機組人員。赫魯曉夫曾有意滯留這些飛行員,原因在於早些釋放可能會對尼克鬆有幫助。

赫魯曉夫的這些姿態讓肯尼迪大受鼓舞,他認為蘇聯在美蘇關係方麵正尋求嶄新的開端,而蘇聯方麵也正是如此。但是他們同時也希望傳達一個信號:盡管他們很樂意看到肯尼迪擊敗尼克鬆,但他也不能認為他們本該如此。1月6日,正是肯尼迪就職典禮前兩周,赫魯曉夫在莫斯科對黨內高級官員發表了一次表麵上“機密”的講話:長達2個小時的演說——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新勝利。

他斷言現代世界可能發生三種戰爭——世界大戰,可能導致人類滅亡的核武器大戰;局部戰爭,成千上萬的人們可能因為某些爭端而喪失生命,而這些爭端本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解決;民族解放戰爭,像在越南、阿爾及利亞發生的戰鬥。赫魯曉夫宣稱民族解放戰爭是反抗壓迫的鬥爭,是“神聖的”的共產主義戰爭。

赫魯曉夫的演講沒什麼新內容,關鍵是時機問題。就在肯尼迪就職典禮前不久,他獲得一份赫魯曉夫講話的副本,他任職後兩天,就命令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對赫魯曉夫說的話要仔細閱讀,做出標記,深刻領會,徹底消化”。

赫魯曉夫以第三世界陣地挑釁美國力量,並不是基於蘇聯的優勢,而是蘇聯的弱點。在第三世界煽風點火仿佛不可能要蘇聯付出很大代價,而對於美國人來說倒像是不盡的麻煩。赫魯曉夫不希望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他隻想不付出任何代價發動冷戰。

同時,肯尼迪為了回應赫魯曉夫的挑釁,著手重組機構。自從他的父親1930年代在倫敦的美國大使位置上有不愉快經曆以來,他就瞧不上國務院及其外交官員。1950年代他以眾議員和參議員身份做環球旅行時,他對他們由瞧不起轉而變成蔑視。

國務院在新的行政管理部門中無足輕重,由肯尼迪已重組過的國家安全理事會取代。肯尼迪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克喬治·邦迪完全遮住了國務卿的光芒,肯尼迪嘲弄臘斯克是“好當差”。

和艾森豪威爾時期一樣,在肯尼迪時期,國家安全理事會根據外交政策和情報專家意見向總統提出各種意見。然而,新的國家安全理事會要小得多,國家安全理事會的職員突然從71人縮減至48人。而正當的應該是47人,可是還得算上一位年輕女子,她在拉德克利夫上學時,肯尼迪曾和她關係曖昧。肯尼迪安排她在國家安全理事會任職,這樣他工作之餘還可以隨時浪漫一下。

在肯尼迪看來,他正合意邦迪沒有任何外交經驗這一點。邦迪曾任哈佛學院院長,一度教授曆史,總統需要智力出眾和內心堅韌的人,然而邦迪結合了這兩類人的最傑出優點,這也十分重要。肯尼迪根據經驗判斷外交專家要麼缺乏這種品質,要麼缺那種品質,有時兩種品質都不具備。一天他對傑奎琳說:“他媽的,我和邦迪在白宮一天幹的比他們在國務院六個月幹的還多。”這聽起來更像是誇耀,而非抱怨。

肯尼迪麵臨的第一次外交危機來自老撾,他總對這個名稱發錯音。1958年,在老撾左傾中立主義力量獲選執掌政府。但是這個政府麵臨著親共的老撾戰線黨的遊擊武裝力量的挑戰。這支隊伍有蘇聯的武器裝備,又有身經百戰的北越軍隊的資助,死死地控製著老撾北部大部分地方,而老撾北部與中國南部接壤。

1960年,反共產主義將軍富米·諾薩萬早有反叛之意,推翻了中立政府,他相信他能得到美國的支持。其後不久,資金,武器,還有22名美國軍事顧問紛遝而至。可是,1961年1月,老撾皇家軍隊解散,巴特寮共產主義遊擊隊得到蘇聯空投武器的支援,一個月內,跨越平原,趟過湄公河,長驅直入老撾首都萬象。

肯尼迪在電視講話上告知美國人民這場即將來臨的危機,發誓要支持富米的武裝力量。但是,3月初,巴特寮遊擊隊就已經蕩平富米的軍隊。富米將軍在真正戰鬥剛打響的時候誇口要收回平原,以渡過難關。肯尼迪憤慨不已,他告訴他的朋友本·布拉德禮:“富米將軍是一堆十足的狗屎。”

美國短時間內派往老撾的兵力最多達到1萬人,這不足以確保擊潰巴特寮遊擊隊,而且如果北越把他們自己的正規軍投入戰鬥,美國可能要投入高達30萬的兵力。中央情報局認為,既便如此,敵方仍然具備數量上的優勢。

肯尼迪清晰地想起法國1954年在奠邊府是如何潰敗的。他知道如果他派美國軍隊進入老撾,他們會像法國人一樣首先被隔離,然後再被包圍,最終被迫投降。這樣的話,肯尼迪就不可能參加連任競選。有一次,他詢問:如果美國軍隊發現處於被包圍之中,會怎麼辦?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張他必須動用戰術核武器。那是沒有保障的保險之策。

肯尼迪對老撾問題考慮越多,就越不情願幹涉此事。最終還是希望富米的失敗,這樣仿佛提供機會在萬象組建新的政府,並且再度啟動這一方案。

3月23日,肯尼迪在全國電視講話上露麵,他手持指示器,一邊指著三張老撾的大地圖,一邊滔滔不絕。在這次頗有說服力的講話中,他突出了新的解釋——我們毫不動搖地直接支持老撾獨立和中立的目標。那一刻,肯尼迪放棄了艾森豪威爾時期通過打擊而不斷挫敗老撾戰線黨遊擊隊的政策。他正想在聯合政府的框架下使整個國家處於中立狀態,也就是要回到富米政變之前的狀態。

為了確保此時的中立政府,必須阻止力量再度複蘇的老撾巴特寮遊擊隊控製萬象。中央情報局已經秘密空運美國士兵到老撾境內。他們大部分從特種部隊抽調出來,不是作為軍事顧問,而是和老撾皇家軍隊一起作戰,有時還做老撾皇家軍隊的先鋒部隊。老撾皇家軍隊依然忠誠於富米·諾薩萬。這支倉促集結的部隊奮力戰鬥,抵禦老撾巴特寮遊擊隊向萬象進軍,他們得到了泰國皇家軍隊兩個炮兵營和洪族部落的支援。

肯尼迪在橢圓形辦公室和蘇聯外交部長安德雷·格羅米科進行了長時間的坦誠會談,他讓格羅米科毫不懷疑地相信,無論老撾結局如何,那都會在將來很長的時間內影響蘇美關係。

對於俄國人而言,這場危機在外交上相當於雞肋態勢。僅僅幾個月之前,赫魯曉夫告訴美國駐蘇聯大使烈衛林·湯姆普遜不值得為老撾發動一場戰爭。赫魯曉夫說:“為什麼要冒這樣的風險?最終到我們手裏不過是個爛蘋果。”4月1日,也就是肯尼迪同格羅米科會談後的僅僅一星期,赫魯曉夫宣布他願意接受停火協議和中立的聯合政府。盡管小型衝突在這個平原上持續不斷,直到六個星期後正式會談開始才停止了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