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違心地答應,帶來的隻有痛苦(1 / 2)

生活於世,相信每個人都經曆過“違心事”。孩提之時,父母的要求盡管一百個不願意,我們最終還是不得不做了;工作後,明明周末想睡個懶覺,但因為突然而至的客戶,我們不得不趕緊從被窩鑽出趕到公司……

是的,身為一名社會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違心的答應,這就是現實;然而,如果我們每一件事都違心地答應,從來就沒有過拒絕,那麼又會是怎樣的一種生活?

恐怕,就剩下兩個字:痛苦。

劉芳芳是一個很熱情的人,加上事業成功,所以很多人都圍繞在她的身邊。經常姐妹們聚會後,她都會說一句:“怎麼樣?沒玩夠去我家繼續!我家大門隨時向大家敞開,隨便住!”

其實,大家都知道,劉芳芳的這種話不過是客套話罷了。但是,這種話聽起來還是讓人很舒服,所以大家也都很高興。自然,劉芳芳也不是很當真。

不過,有一次她說完這句話,有一個剛認識的姐妹卻應聲答道:“好嘞,芳姐,這可是你說的!”

劉芳芳答應道:“這有什麼問題,走,去我家住!”

劉芳芳原以為,這個小姐妹不過隻是住一夜罷了,畢竟留宿也不是什麼多大的事情。誰知,這個小姐妹還回了趟家,不僅拉來了不少衣服、化妝品,還抱來了一隻小貓。一問才知道,原來她和男朋友吵架,於是決定搬出來住,氣氣自己的男友。並且,她還和劉芳芳說:“芳姐,這次我就在這裏住一個月!我要讓他一個人好好想想!”

劉芳芳聽完就愣住了,但是她也不好多說什麼,隻好讓她住了進來。結果這一個月,劉芳芳每天都是在單位和家裏疲於奔命,既要忙工作,還要照顧這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再加上自己對小貓的毛過敏,結果一個月下來整個人累得瘦了一圈。

劉芳芳的故事常見。曾經有一個小品名叫《有事兒您說話》,其實也正是這種人的代表。無論朋友、同事,還是領導,隻要一句話,即便對方隻是下意識的詢問,他就立刻答應下來,哪怕自己根本沒有那個能力。結果,小品中的主人公各種疲於奔命,甚至還要自己倒貼錢幫人,結果被妻子各種埋怨,讓家庭生活充滿混亂。

朋友的一次求助,我們可以理解並順利完成,畢竟想要完全隨心所欲地活,這不現實;但是如果每次都違心地答應,相信沒有人可以承受了。生活中,我們如劉芳芳那般的事情不少見,也許是親戚朋友借宿,也許是借車,最後多數都是應承了下來。小物件沒有關係,可是一些大物件,甚至是關係我們自己財務的方麵,我們卻很難做到內心完全平靜,結果讓自己的心裏長滿了疙瘩。

總是毫無原則地違心答應,讓我們處於一種煎熬之中。即便我們答應得如何爽快,也會如案例中的劉芳芳一般,內心卻依舊是波濤洶湧,甚至產生一萬個後悔:“我為什麼要隨口就答應下來呢?接下來我就是給自己找罪受!”隨後,各種負麵情緒不請自來,自己過得不開心,甚至還會影響家人、朋友的情緒。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為什麼我們不能提前拒絕,將以後的各種煩心拒之門外?恐怕在朋友提出要求的那一瞬間,我們就已經忘記了之後的煩惱,就像小品中的主人公,總是將“有事兒您說話”放在嘴邊。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旦應承下來,再想拒絕就非常不禮貌、不理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