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該如何做,才能擺脫這樣的痛苦呢?在此之前,我們首先應當建立這樣的思維:

1.明白拒絕不會破壞友誼

對待他人的請求,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意識:能夠幫忙絕不推辭,但如果超過本身能力,就應明確拒絕。也許,你會擔心這樣做得罪了別人,但事實上,隻要找對方法,就不會產生這樣的後果。

對於習慣了“不說拒絕”的你而言,也許一開始就直言拒絕不免有些要求過高,這時候不妨采用這個方法:在你拒絕對方以後,馬上提供一個機會,讓對方也拒絕你一次。畢竟,你剛剛用“不”拒絕了對方的請求,那麼此時,對方心裏一定是非常難過的。但是,如果你同時提出了一個他不得不拒絕的要求,這時候他的心理就會平衡很多,不暢快化為無形。

以小蘭為例子。如果她對同事說:“真不好意思,我手頭有不少工作要忙,真謝謝你找到我,但這會兒我的確沒有辦法。對了,下星期我出差不在公司的時候,能不能請你幫忙料理一下我的事務?”

這個時候,同事一定會禮貌地拒絕,並同樣說明為什麼無法幫助,這樣一來,小蘭的尷尬就會化解。

2.建立自我的意識

不願意拒絕的深層原因在於:沒有自我意識,聽到請求就立刻想到別人,忘記了自己。所以,想要杜絕痛苦,就應該強化“自我”的這個觀念。

當然,這個過程是需要一定時間和方法的。我們不妨這樣做,來提醒和強化自己:

每天早晨起床,對著鏡子和自己說:“你就是你自己!我今天有什麼事情是必須做的?那麼我今天一定要完成!”

中午時刻,將一天的安排寫在紙上,然後看哪些已經完成,哪些是還未完成又必須完成的,然後提醒自己。

傍晚時刻,再一次對自己說:“今天自己的事情做完了嗎?如果沒有,請把其他事情全部推後,否則就不要吃晚飯!”

如此循環一段時間,你就會漸漸產生了“自我”的意識,不會因為不懂拒絕而痛苦。當然,這不是說不再幫助朋友,而是強調在完成自己的工作、生活之後,再去全身心投入地幫助朋友。

3.自己並沒有那麼重要

有一些人總誤以為自己很重要,大家都要依靠自己,其實很多時候,別人的求助不過隻是隨口一說,他們一樣有備用方案。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因為拒絕就糾結、就痛苦。每天,我們同樣可以告訴自己:“我也隻是個普通人罷了!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其實,因為不懂拒絕而產生的痛苦,正是人際交往的痛苦。我們要不斷提醒自己: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大可不必為了博得所有人的歡心而為難自己。如果總是為了別人而為難自己,那麼久而久之反而會讓自己陷入人際旋渦之中,憑空增添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