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變通篇(2 / 3)

縣祿章第十六

裁知縣俸廉,令議院清核曆年錢糧、稅契、雜項、陋規之入數,肥缺減舊三之一,瘠缺減舊四之一[大數準此.不必過泥]。明以予之,正其名曰“縣祿”。

民納糧稅及縣祿,均以錢計枚起算。米納折色縣分,折價由議院議定。變通之後,知縣有敢於縣祿之外巧立名目浮征、勒折者,錢五百千、米五百石以內,革職發懲罪所五年。[即發該犯服官縣分懲罪所]過此數者,斬立決,家產悉充公。

勸植章第十七

西國最講種植,以其益甚大也。今宜加道員職名三字,曰“某道勸植使”,以勸植為正責而兼及其餘。

變通之始,各道先令屬縣議院會議應多植何樹,複飭各縣立辦。道員以變通後五年為始.每年親巡屬縣一次,沿官路點核樹株,每十裏以一千株為至少之限;不滿者,知縣及農曹長均革職。倘有風折、水漂、盜燒或伐事情,須議院報上;其有一望蔚然、林木尤盛者,知縣及農曹長均議敘;倘道員不勤不公,許議員徑達督撫查劾。

文武章第十八

文武分職,前明之失,我朝因而未改。武職久為世所輕,苟非行軍之時,雖有才誌,無可稍展,位至提、鎮,猶被文員奴視,非所以鼓舞其精神也。

今縱未能盡去文武之名,宜改提、鎮、協、參為文職,雜用文武出身人員;改提督官名為兵政使,遊擊以下姑仍為武職。

督撫章第十九

分天下為東、西、南、北、中五路,設總督五:東路轄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六省,西路轄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四省,南路轄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六省,北路轄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四省,中路轄河南、湖北、四川、西藏四省;各駐本路適中衝要之地,不與巡撫同城,舊缺概裁。其舊設總督無巡撫及舊有巡撫今以總督兼管者,悉改為巡撫缺:增巡撫缺四.罷奉、吉、黑龍江將軍及駐藏大臣等改設[互見下籌邊章]。

巡撫理民政,提督理兵政,各專奏,不會同總督。藩、臬、鎮、協以下,公事不申總督。總督取有威望者,坐鎮一路,掌察撫、提之稱職與否;每五年一巡轄省,注各撫、提考語入奏;非巡年亦許薦劾。藩、臬、鎮、協以下,分歸撫、提注考、薦劾。撫、提以下,除近在千裏以內者外,不許離任遠見新總督。總督每逢寅、午、戌年,各行特薦山林隱逸之士一名;[薦不止一,聽;非寅、午、戌年而薦,聽;撫、提以下薦所知.聽]無者,記大過一次。登薦者係某省人,發該省各縣議院複奏;不與過半者,作罷論;與之過半者,天子仿古法,行特征禮起之。不肯起者,欽賜“先生”、“處士”名號,得與京外極品官抗禮。所在知縣,每月朔日親拜其門,免其賦役,刊其著述。總督、撫、提相往來,仍用敵體禮。

正名章第二十

省、府、縣之名皆應切附其境內山川,或古國號、或先哲姓字、或今時物產,使學者、官者察名而曉險要、明水利、慕聖賢、知物產;挈領提綱,由略考詳,正名之益,殆不勝言。

今切附者甚少。姑以省言之:如吉林應改名長白,直隸應改河北,安徽應改上江,江蘇應改下江,江西應改彭廬,湖北應改江漢,湖南應改衡湘,廣西應改湘南,廣東應改嶺南,貴州應改黔中,雲南應改滇中,福建應改閩中,甘肅應改隴西,新疆應改天山,台灣應刪“福建”二字。[新疆、台灣業已設省,今公文仍牽連“甘肅、福建”二字,甚無謂也]至各府、縣之名,除奉天、順天二府自應特異外,其餘浮泛不切及承訛踵謬者,皆應改正。

宜令各處議院紳生以山川、古國、先哲、物產四法按核舊名,分別應仍、應改;其應改者,切附擬上,依改。姑以江浙言之:如江寧府應改名鍾山,安慶應改古皖,南昌應改彭南,蘇州應改古吳,杭州應改宋都,江寧、上元二縣名應並改為秦淮,吳、元和、長洲三縣名應廢吳、元而仍長,仁和、錢塘二縣名應廢仁而仍錢。[互見上知縣章。此條看似極紛繁,實乃極簡便;看似無關政治.實乃大有關係]

譯義章第二十一

東三省、新疆、內外蒙古等處地名、旗名、山水名,舊多譯音不譯義,閱者苦於難記;即能記亦絕無領悟之益;宜著各處通人悉行譯出漢義。倘有難於譯義,或譯出而詞不雅馴,於命名四法無當者[詳見上正名章],著改擬、依用。餘諸流土地名、山水名,有於漢義無當者,一律辦理。

籌邊章第二十二

東三省宜設巡撫一員,兼轄於北路總督;西藏宜改為省,設巡撫一員,兼轄於中路總督;依內地法,一律設府縣。青海歸西路總督轄;內外諸蒙古,歸北路、西路總督遙轄;五歲一巡其境,便宜行事[互見上督撫章]。

賢館章第二十三

各省城及通商大埠,宜置禮賢館一區。司其事者名曰“察客”,由闔省議院公舉本省人員充當;專取學識,不論階品。

凡懷奇負異而不得誌之士,許其到館上書,自陳所長。察客先行閱書,如有可觀,即行麵試;屬實.送該管督撫再行麵試;將該賢兩次試卷並察客批尾刊印,發千裏內屬縣議員紳生,令各以己意評點,填明“應取”、“不應取”字樣,除路程外,限一月繳還。該督撫檢各批尾,填“不應取”過半者,謝遣之;填“應取”過半者,分別疏薦於朝,禮延於幕,或轉薦於樞垣、總督及封疆大臣。無論取與不取,均將兩次試卷本、察客及各議紳生批尾概發屬縣議院,令其登諸日報。[互見上議院章]

察客送賢督撫,每歲每署至多以五名為限;如無可送之人,不得濫送。倘本年送限已滿,而複有人求試,仍許察客收試。屬實,留館候選,欲去聽去,仍將試卷、批尾呈督撫刊印,發議院,批繳。倘卷優,而查係察客作弊,非出本人者,將察客革職。候試、候批者,亦令居賢館。凡居館者,飲食一切,由館供給,不致空囊。同時居館以十人為限。

賜階章第二十四

宜永停大小職銜暨貢、監生捐例。所有現在京外文職人員,無論何途出身、已未得缺得差,宜欽派大臣分行調集,麵試史論五首、判五通[大臣宜依總裁主考法:由四品以上京官及各省督撫、布接疏薦,用被薦事者]。其文理太不通者,係軍功、洋務出身,改武職;係捐納出身,以原品勒休;係場屋出身,革職。所有現在貢、監生非原係廩、增、附者,不準鄉試;令以貢、監與文童一體應提學童試,一體取入學做附生。

永停捐例之後,惟采秦漢賜爵遺意:懸一品至九品大夫、郎等階號,聽民報捐,分別授封,而重其捐數。得之者衣頂榮身,不列仕籍,惟許本縣舉充議院紳;欲入仕者,除充議紳十年、依原階改職外,餘原係舉貢、生員、平民,仍令與舉貢、生員、平民一體從場屋、書院、鄉官、賢館等途出身[捐例既停.宜暫仿西國法,開局售票.以助要需]。

工商章第二十五

宜仿西國勸工之法:令民有能殫精極巧、創造機器用物為中外向所未有而極便好者,許呈總署或各省督撫;試實,以異常勞績保獎。一麵給與執照,許三十年獨專其利;三十年內如有仿造出售者,許該家指名稟官,即提仿造人及買主從重懲罰。其能造東西各國所已有而中國所未有之器物者,給十五年專利執照。

勸商之法:宜令民有能自備輪船、每歲開往西洋各國五次以上者,經五年,以尋常勞績保獎。[須令每次先於開行之日呈請本埠官驗看,再於到彼之日呈請公使及領事驗看]後依此遞保。

市井壞風,莫甚於東倒西張以詐人財,宜嚴加整頓。

水利章第二十六

令民有能自備經費、仿東法或西法開成自湧井五十口以上者,以尋常勞績保獎;二百口以上者,以異常勞績保獎。欲任開者,著呈請該省督撫批就官地試開,不成不問;成,則除保獎外,所開之井許其專賣水之利三十年,然後歸官。不滿五十口者.亦依此例,惟不保獎。其自就業地開成者,亦依官地例保獎。

凡官水道應開者,由官擬定深、廣、長之大數,出示招民:自備經費任開,不成不問;成則酌行保獎。該水道給與收船、網等租三十年,惟不許私塞作田。

宜選通知古今、精於測算之士,給資遊曆,分纂《今水經》;務極詳明,頒行天下,令學者無不熟於水道。水道熟而經濟之宜思過半矣。

口外水名不雅馴者,宜悉行譯義改定.以便誦記[互見上譯義章]。又江、河乃二水之名,今南北諸水多稱某江某河,非但欠通,且病繁亂;宜悉行改稱某水,雙名者悉改單名,以歸簡晰:如吳淞江宜改稱淞水,錢塘江宜改稱浙水,餘依此。

官煙章第二十七

鴉片目前難行禁絕,宜暫立官煙局。民欲開張煙館者,令其到局計燈報捐,由局給帖開張。於帖內填明燈數,開張後按燈收月捐;敢有私增燈數,及月捐遲繳十日者,封館入官;無帖私開者,除封館入官外,發懲罪所三年。

現任、候選補京外文武各官,進士、舉貢、生員,旗、綠、防營兵勇,不準吸煙。其成癮在變通以前者,著聲明願戒,以一年為限,限滿不能斷癮者,著自首:現任官勒休,候選補官永停選補,進士、舉貢、生員永停殿、會、鄉試,朝、歲,科考,亦不許充議院紳生及書院師生;兵勇除名;均聽與平民一體報捐明吸。若有癮而不聲明、限滿而詭稱已斷,及私吸成癮在變通以後者,查實均行革盡。枷號一月,發懲罪所三年。犯上四條諸色人等,無論幾年後能戒斷者,準升官開複。至罷官至鄉及捐階者[捐階詳上賜階章],不禁吸;惟吸者不得充議紳及書院師生。

凡欲吸煙者,著到局計口報捐,由局給執照,準到煙館或在家吸;於執照內填明吸口姓名,不許餘口私吸。給照後。按口收月捐。無執照私吸者,係半民,杖一百,枷號一月,發懲罪所三年;係鄉紳,革為平民,家產均籍沒;煙館私納無執照之人,封入官。

每縣就本縣較貧富,分戶為九等;客戶另編為九等。[客戶少者,不必分九]民來局欲領館帖、吸照者,檢冊查戶,以為捐數多寡之則。[何等戶開館吸煙,應捐帖照月銀幾,先令議院議定,由戶曹長注冊.局事即以戶曹長司之,臨時檢查甚便]先責取本人及甲首“並無父母妻子異言”等情切結.複行查實,然後收捐,給帖、照。

瘴癘極重縣分,準外來之官、士、兵勇吸煙;移往非瘴重處,仍不準吸;土著仍依官煙法辦理。

孤客無籍者,不準開館;欲吸者,臨時酌其捐數多寡。

官博章第二十八

每省城準五家於正、八兩月開場聚博,號曰“官博家”。[通商大埠亦準五家,府城三家,縣城二家,鄉一家]欲充者著先同甲首到戶曹報捐,麵具“並無父母妻子異言”等情切結,由曹長查實,依官煙檢戶法收捐,給帖準開。每逢正、八月,量收月捐;[檢博家博冊,視其進數之多寡以為月捐之多寡。每逢準開月分,由戶曹長派人分坐博家,登記進數,號曰“博冊”]非正、八月私開者,許他人搶場奪錢。若事發到官,係紳、衿、兵,革[議院紳生、書院師生,不準充博家];係平民,杖一百,枷號一月,發懲罪所半年;無帖私開者,依此辦理,惟發所三年。

民欲博者,依博家法:先同甲首到戶曹,具結報銷;由曹長檢戶收捐,給執照,準入博家。無執照私入博家者,著該博家嚴拒;不肯去者即行送官,紳、衿、兵,革;平民,發懲罪所三年;有執照入私博家者,依此辦理。非準升月分入官博家者,依官博家非準開月分私開例辦理;官博家私納無執照之人,依無帖私開例辦理。[煙館、博家帖,三年一換;煙口、博徒照,每年一換;每次換給,均著依前數報捐,舊帖照繳官。其不願再開、再吸、博者.亦著於換給期聲繳帖、照]

女閭章第二十九

《管子》“女閭”之設,大有深意;儒者非之,殆勿思也。蓋天地之氣不能有清而無濁,即世界男女不能有貞而無淫;天地之氣清少而濁多,即世間男女貞少而淫多。化之未易遽化,誅之不可勝誅;惟有先行抑淫以扶貞、別淫以全貞之法,而後可冀淫之風漸衰、貞之風漸盛也。

今律嚴禁娼妓,然窮鄉僻壤,無處無之,通都大邑尤繁有徒。其故由於無明者則暗者必不能禁絕;既知必不能禁絕,遂相與置之;於是士大夫以娼門為勝地,而群相護持,是陽抑而陰扶也。

今若嚴申律令,必期禁絕,無論萬萬不能;即作能禁絕論,彼淫者之野心能遽化乎?不能遽化,則傷風亂倫之事必且益多,是貞者益難自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