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變通篇(3 / 3)

今通商口岸及內地,向多妓寮之處。開寮者率皆惡棍、毒嫗,倚門者大半貧苦良女,幼遭騙賣,陷落火坑,逼學善媚,強令應客,稍不如指,非法用刑。至南方所謂“半開門”者,多係父母逼其女、翁姑逼其媳、夫逼其妻、兄弟逼其姊妹,一切強惡尊長逼其卑幼、強惡卑幼逼其尊長為娼。民之無告,於斯為極.又忍坐視乎!

今宜於妓寮多處,設女閭局:令開寮者同甲首到局,計口報捐,由局員親往驗實;嚴諭該寮主:“嗣後不許收買十四歲以內幼女入寮,十四歲以外婦女許收買,惟須先同甲首帶本婦女到局,問取甘結。不許非法用刑;欲從良者,止許索還原價,不許浮勒分文。”當麵責取切結,給帖開寮,按月計口收捐。局員不時密查.如有前項情弊,無論寮主是男是女,均杖一百.枷號三月,發懲罪所十年,封寮招開。

半開門娼家,亦令該家長帶同本婦女到戶曹出首報捐,由曹長問取本婦女甘結,給帖,許其為娼,按月收捐,禁止諸色人等索擾。無帖私開娼寮,及為半開門之家長者,無論男女,均杖一百,枷號三月,發懲罪所十年,封寮籍產,該婦女由官分別處置。

若係力不能製本婦女為娼之家長,著聲官;查實無罪,該婦女由官送入娼寮。若娼寮主及半開門家長敢行威逼婦女到官,具為娼甘結,實非本婦女所甘者,杖一百,枷號三月,發懲罪所永錮,封寮籍產,該婦女由官分別處置。

其婦女自欲為娼,而製於家長者,許同甲首聲官,由官送入娼寮,願報捐領帖自居者聽,不許家長及甲首阻撓。

凡欲遊娼者,著同甲首到官.計日報捐,[孤客,著同館東、房鋪東到官_報捐]具“並無父母妻子異言”等情切結,由官收捐,給執照往遊。無執照私遊者,許該寮、該家中人殺死,無罪;若送官者,官、紳、衿、兵,俱革;平民,杖五十,枷號一月。如娼寮家私納無執照之人,杖一百,枷號三月,發懲罪所三年。

凡帖、月照捐,均以貧富為多寡之數,依官煙檢戶法亦理;帖三年一換,依官煙、官博法;照,填明年月日,過限作廢紙。

孤客無眷屬者,不準開寮;欲遊者,臨時酌其捐數多寡。[官煙、官博、女閭之捐既行,可以漸減關卡、鹽之稅、厘課;然足國之源則仍在乎留意商政、大興礦學也。]

婚嫁章第三十

男女年未十六,不許家長訂婚;犯者,官、紳、衿、兵俱革,平民杖二百,毀其婚書,離其男女。[民間有所謂“童養媳”者,往往被舅強汙、被姑毒虐,處境之苦.耳不忍聞,尤宜懸為厲禁]

及年訂婚,婚書須本男女親填甘結;如本男女不能作字,許家長或親戚代填,令本男女畫押。無兩邊甘結,及有甘結而無押之婚書,倘涉訟呈官,以廢紙論;該家長以誣指訂婚論。若家長背行代填、代押,非真出本男女者,依未及年訂婚例懲治,毀書離婚。

男女許自相擇偶:己倆屬意者,家長不得阻撓、另訂;違者,許本男女狀求保正、甲首反複開導。不聽者,保正徑為本男女主婚,勒令出婚嫁貲;不肯出者,依未及年訂婚例懲治;係保正家事及保正力不能製者,歸鄉正辦理;係鄉正以上家事及曹長力不能製者,歸知縣自行辦理。倘因阻撓、另訂而致斃其女者,該家長依未及年訂婚例懲治外,發懲罪所十年。若係伯叔為家長而致斃其侄女,兄弟為家長而致斃其姊妹者,無論官、紳、衿、兵、平民,均斬立決。[凡阻撓致斃之事,須先經收過本男女狀詞者乃論]

至古人於妻有七出之禮,所定條目,實未皆協於情理之公。然自出禮廢,而夫婦之倫始多苦矣!今宜改定三出禮:舅姑不合,出;夫不合,出;前妻男女不合,出;皆由夫作主。欲出妻者,備禮致詞,送回母家,請其改適,不許下貶語。另設五去禮:其三與“三出”同,其二則一為妻妾不和,一為父母無子,歸養,皆由妻妾作主。欲去者,向該舅姑、該夫禮辭而去。蓋不設“五去禮”,則為婦女者,不幸而遇盜賊、滅倫之夫,惟有身與之俱死、名與之俱臭,斯乃數千年來第一慘政也,豈宜仍行於盛世哉!

凡欲出、欲去者,著本人先行狀白保正;保正收狀,即行判允;嚴諭該父母、該舅姑、該夫、該妻妾等,不許阻撓,一麵著甲首到該家議給本婦出貲、去貲,監催速行。出、去之禮,該父母等敢有阻撓者,除分別革、杖外,均發懲罪所十年。

然近世婦人太偏重節,欲行此條,必須與“停旌”條並舉;[詳見下停旌章]令被出者、自去者易於改適,如館師、署友、店夥然,適者不以為恥,娶者不以為賤;[古人實是如此,故曾子、孟子皆以小故出妻:若如今之重節,則曾、孟之舉,不情已極,稍有仁心者所不忍為,而況聖賢乎?]然後可免輕生自盡之多耳。[嫁女隨奩,誇多鬥靡,薄力勉為.往往力困.溺女之風,緣此而起。今宜令各縣戶、禮二曹長會同議院.就本縣分戶九等,限定其數.務從簡省;敢逾限者.將該家長分別懲治。惟止限外件飾觀之數,不限內件金玉、產業之數。]

婢妾章第三十一

嚴禁買賣婢妾、勒寫“不許女親來往”之契券。改買賣之名為“永雇”,改買價之名為“永雇錢”。蓋彼特不幸而為貧家之女,何忍賤而等諸動、植之物,辱而加以“買賣”之名,且責以獸道,而斷其父母兄弟天性之恩愛也!又往往遭主人、主母毒虐,欲去不能,惟有待死,可悲實甚!

今宜改行著令:自大臣至平民,所有婢妾,無分長幼,但未生子,及雖生子而子年未滿十六、或不及十六而亡者,該家長應以雇工相待,該婢妾亦應以雇工自處,去留兩便;[謂不用“三出”“五去”禮]有事涉官,以雇工論。至已生子而子年已滿十六者,無分其子是男是女,公私文字均著改稱“側妻”,有事涉官,一切與“正妻”同等論。其夫有官而正妻得封者,側妻亦行例封,惟降正妻一品。

停旌章第三十二

今俗:已字未嫁,夫亡不字者稱“貞女”,自盡者稱“烈女”。已嫁,夫亡不再適者稱“節婦”,自盡者稱“烈婦”,例得旌表。然此風盛於宋、元以後,實則用情太過,不合禮經,未嫁“貞”“烈”,尤為無謂。蓋其初不過一二人情好特深,感激為此,等於士夫之俠行,雖非中庸,要自獨絕。自儒者專以“貞”、“節”、“烈”責婦女,於是號稱“貞者”、“節者”、“烈者”,多非其本心,而劫於名議,而為婦女者,人人有不聊生之勢矣。

今南方大族,為之長者,往往逼死其族中夫亡無子之幼婦,以希冀仰邀旌表為一族榮。富貴之家.夫亡不適,久成鐵例,閨房之流,豈盡賢聖?於是不能遏欲者,內則亂倫,外則通仆,潰決極於烝報,偶合反於異類.適則不適也,而人理或幾乎滅矣!

夫真貞、真節、真烈者.感激情好,原不為名。若曰“彼雖不為名,而有國家者宜以名寵之”,則如今之紛紛開報,珠目難分,使鬼而有知,彼真者必無樂乎大書、深刻於坊,而類聚群登於誌矣!

今宜永停旌表夫亡守誌貞女、節婦、夫亡自盡烈女、婦例,並除再適婦不行封贈例,以救婦女之窮,而複三代之治。若慮驟變駭俗,則可先停旌表貞烈女、烈婦例,除不封贈再適例;其節婦暫且照舊旌表。至民間女子有願不嫁以永侍父母者,女婦拒強暴死者,自當以孝烈旌表。

勒分章第三十三

古者一夫授田百畝,餘夫二十五畝。今西國子壯則必析其產,蓋不使惰者病勤者、奢者病儉者、惡者病善者、強者病弱者,法至良,意至美也。

自漢後議論:以親在別籍異財為薄,數世同居為厚。於是家庭之內,大抵惡強者隋且奢而樂,善弱者勤且儉而苦。老父寡母製於子婦,孤姪孀嫂製於伯叔,弱兄製於強弟,善弟製於惡兄。同居一門,苦樂天壤,率天下之人而趨惡強者,陋儒之罪也。

今宜令民男女已訂婚嫁者,限三月內,著該家長具已行析產切結,並抄析產字據呈地方官存案;無產者,亦著呈家常物件析據,妻死續娶,而前妻有男女者,依此。

凡人家男正長死,無論親子孫接管家務、伯叔兄弟代管家務,除接管者之子孫外,餘人無論尊卑長幼,均著該接管、代管家長依此具結呈據。凡析據到官,無論如何析法,該地方官但行收閱存案,不許批行差查,違者革職。其有析產不公者,許本人或親戚狀求保正查判;逾限未呈析據者,由保正出票嚴催;係保正本家,由鄉正票催;係鄉正或曹長本家,由知縣票催;三催不遵者,無論家長係官、紳、衿、兵、平民,除分別革、杖外,均發懲罪所五年,著該家另推家長。

除慘章第三十四

國朝初起東方,製刑寬簡,大辟之外,惟有鞭笞。及世祖撫有中原,命大臣定律,當時議、纂諸臣,學識淺陋,未能仰體聖皇仁隱,因仍故明慘法,遂至斬之上有淩遲、斬之次有絞。淩遲極刑,非唐虞三代所有,豈宜行於盛世?絞之苦聞甚於斬.則名輕而實反重矣!

聞西國決犯有擊腦、閉氣諸法:擊腦者,用電正對腦擊,可以立斃;閉氣者,閉之小室,令新養氣不得入,可以漸斃,皆遠異斬、絞之慘。

今宜除淩遲律,犯此者,改為斬決;除絞律,犯此者,改用西國擊腦、閉氣法決之;並除父母兄弟妻子連坐律,以仰體列聖仁慈之隱,繼其未及改定之誌,則三代後未有之仁政自我朝開之,億萬年不拔之基在是矣!

至今法審犯,必取其招供為憑,致問官動用非刑逼招.痛昏之下,何求不得?若已確知其情,又焉用招?宜除取招供法,無論輕重案件,但令問官詳查細審,求情定罪;除笞、杖、枷及責掌嘴之件外,其餘一切刑具及各衙門自製私刑,著悉行燒毀,示永永不複用。京外掌刑官及非掌刑官,敢有私藏舊刑具及私製新刑具者,斬立決。此亦除慘之一大端也。

重醫章第三十五

醫之為道,關係於民生甚巨。西國最重醫,故治其術者日精。而民生其間,大受福利。中國則以醫為小道,業此者.非市井粗識之無之徒,即學八股文而不成之輩,否則才士久困場屋,垂暮奄奄,迫於生計者也,又何怪術之不精.民生之無幸乎!

今除以黃帝《內經》列於經科中,正經試士外,宜令每縣公舉醫師一人[本縣無可舉者,聽舉別縣人],每年甄別合縣醫生一次。甄別之法:就中、西醫書中命題,令作論,或由該師擬一病問,令各行立案開方;鎖門分號,限一日交卷,由該師閱定,分一、二、三等及不取,出榜示眾。列等者,月課一次,如甄別法;筆資、輿馬費依本年甄別所定之等差其多寡,由各縣戶曹長會同議院就本縣情形酌定,不許多勒。

又宜令精醫而通西文之中人,或精醫而通中文之西人遍譯西國醫書:又宜令通化學者用化分法遍行化驗中土藥物,得其真性,定著一書,命曰《本草求是經》,以救承訛踵謬之禍。[凡關係醫政者.戶曹長司之]

禮拜章第三十六

西國七日一禮拜之法,最有深意;蓋所以使民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今中國號稱尊儒教,然各處孔廟荒草沒庭,徒有一二無聊教官坐臥其中,即間有號能舉職者,不過導諸生以科舉之學,於世道人心毫無裨益。

今宜重教官之任,改用本縣人,歸議院紳生公舉;依西國禮拜期,集諸生禮拜孔子,歌詩講學。諸生除客遊者外,在城者不許曠禮拜,在鄉者分班輪到;農工商諸色人等欲隨同諸生禮拜、歌講者,聽。

又宜勸民多創禮拜堂,奉孔子神主,按七期禮拜、歌講,如官廟法。

樂教章第三十七

今之演戲,其鋪寫忠孝節義,感人最速,入人最深,蓋即古樂教之遺也。惟無行文士每好虛構男女淫亂情事,作為傳奇,傷風敗俗,莫此為甚!

今宜令各縣樂曹長各就本縣舊演傳奇本,選其大指不詭於正者,刪改疵累,命曰《樂部官書》.撮舉要領為目錄,命曰《樂部官書目錄》,刊印,發各保正收存.準演。[欲演新傳奇,須先將該本呈樂曹長核閱,登官書乃得演]除優伶不準應試例。[京外狎優惡習宜厲禁]民欲掌戲班者,著先同叫甲首到樂曹.具“不敢私演淫戲”切結,由曹長給帖.並令買領《樂部官書》,準其掌班赴演;敢有私演《官書》所無之本者,該掌班與開演處甲首,每犯一本均杖一百.枷號一月;犯滿十本者,發懲罪所三年;無帖私行掌班赴演者.該掌班與開演處甲首,犯一本即發懲罪所三年.仍先行杖,枷:其不演戲而賣唱者.依此辦理。[大概依此,不能過泥]

各處大小學,均令置備琴瑟、鍾鼓等樂器,朝夕習之。小學目前無力全備者,聽;但不準全不置,不準以俗樂器充數;置西國樂器者,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