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到英格蘭北部裏茲市時,已經身無分文,加之語言不通,其艱辛可想而知。但值得慶幸的是,裏茲市聚集了很多猶太人,他們很樂意接濟新的本族人。該市的猶太富商杜赫斯特,專做批發百貨的生意,他覺得馬克斯為人忠厚,卻因不懂英語,很難找到職業,便主動借給他5個英鎊,要他做點小買賣維持生活。
要知道,5英鎊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字。當馬克斯得到這筆“巨款”後欣喜若狂,決定用這筆錢大幹一番。由於語言不通,馬克斯在售貨時不好討價還價,所以,他出售的貨物清一色標價1便士,並打出招牌“不要問價,每件l便士”,以此招攬顧客。果然,很多顧客來光顧這個設在露天的攤位。他的售貨原則與別人不同:別人總希望早點把貨物賣掉,而他卻總是收集各種好貨色放在攤位上,爾後用同樣的價錢出售,用開架式的陳列方式,讓顧客任意挑選。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馬克斯的生意有了一定發展。
馬克斯沒有陶醉,而是立即抓住機會,把“便士市集”開到約克郡和蘭開夏,並聘請一批女孩子當售貨員,他自己則奔跑於各地。由於業務發展太快,馬克斯越來越感到資金與能力均不足以應付目前的形勢。
經過冷靜思考後,馬克斯當機立斷,決定要求批發商杜赫斯特與自己合股,以進一步擴大業務。這時,馬克斯所欠的5英鎊早已還清了,所以對方也就不是債權人了。
但杜赫斯特卻無意去做零售商。於是他把自己的理帳員斯賓塞介紹給馬克斯。斯賓塞投入500英鎊,注入“便士市集”,從而成為其合股人。
斯賓塞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有經營頭腦。在他的策劃下。“便士市集”發展得更快了。到1903年時,“便土市集”已發展到36家,商店打出的“馬克斯一斯賓塞”的招牌也已小有名氣,並在倫敦開設了一家百貨商店。
此後經過一番波折,馬克斯的獨生兒子西蒙成為“馬克斯一斯賓塞”公司的董事局主席。1926年,公司再次麵臨起步時的難題:當西蒙從美國考察歸來後,準備大展宏圖.計劃通過集資的辦法開設新店並擴大倫敦總店的鋪麵時,其他董事一致表示反對,理由是不宜發展過急。西蒙對此感到孤立無援.一籌莫展。
恰好在這時,西蒙的妹夫伊斯利已加入董事局任董事,但卻一直在協助其父做生意。他非常同情西蒙的處境。為了雕友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表示願意辭去自己原生意工作,醜倫敦與西蒙聯手發展。
西蒙自然喜出望外,當即決定委任妹夫為董事局副主席兼總經理。兩人同在一間辦公室裏辦公。
兩人合作後,伊斯利大力支持西蒙的擴張計劃,一口氣增設了蘇蒙、黑池、掛賣頓三家分店。此後,“馬克斯一斯賓塞”公司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特別是在1956年至1966年10年問,公司的年銷售額從1956年的1.19億英鎊一躍升為1966年的2.38億英鎊。
可以看出,“馬克斯一斯賓塞”公司的兩次飛躍,均得益於及時與別人“聯手籌資”,通過與別人聯手,使公司的力量不斷壯大,並得以飛快發展。
如果說“馬克斯一斯賓塞”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其“聯手”
對象還相對比較單一的話,那麼在今天,走聯合發展之路,通過成立諸如企業集團之類的大型經濟實體,以便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更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