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歌(1 / 2)

天馬歌

《漢書·武帝紀》:元鼎四年秋,馬生渥窪水中,作《天馬之歌》信太初四年春,貳師將軍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來,作《西極天馬之歌》。胡震亨曰:漢郊祀《天馬》二歌,皆以歌瑞應。太白所擬,則以馬之老而見棄自況,思蒙收贖,似去翰林後所作。

天馬來出月支(蕭本作“氏”)窟,[一]背為虎文龍翼骨。[二]嘶青雲,振綠發,[三]蘭筋權奇走滅沒。[四]騰昆侖,[五]曆西極,[六]四足無一蹶。[七]雞鳴刷燕晡(音逋)秣越,[八]神行電邁躡恍惚。

[一]《史記》:天子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雲。郭璞《山海經注》:月支國多好馬。《史記正義》:萬震《南州誌》雲:大月支在天竺北可七千裏,地高燥而遠。國中騎乘常數十萬匹。城郭宮殿與大秦國同。人民赤白色,便習弓馬。土地所出及奇偉珍物,被服鮮好,天竺不及也。外國稱天下有三眾:中國為人眾,大秦為寶聚,月支為馬聚。

[二]漢《天馬歌》:虎脊兩,化若鬼。應劭注:馬毛色如虎脊者有兩也。

[三]顏延年《赭白馬賦》:垂稍植發。李善注:發,額上毛也。

[四]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整蘭筋。李善注:《相馬經》雲:一筋從玄中出,謂之蘭筋。玄中者,目上陷如井字。蘭筋堅者千裏。呂向注:蘭筋,馬筋節堅者,千裏足也。漢《天馬歌》:誌敘俶儻,精權奇。《赭白馬賦》:精權奇兮。張銑注:權奇,善行貌。《列子》: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

[五]《淮南子》:經紀山川,蹈騰昆侖。高誘注:騰,上也,昆侖,山名,在西北,其高萬九千裏。[六]漢《天馬歌》: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

[七]《說文》:蹶,僵也。

[八]《赭白馬賦》:旦別幽、燕,晝秣荊、越。劉良注:剛,括也。秫,飼也。幽、燕,北地名。荊、越,南地名。《韻會》:晡,日加申時也。杜預《左傳注》:秣,穀馬也。

天馬呼,飛龍(一作“黃”)趨,目明長庚臆(音益)雙鳧,[一]尾如流星首渴烏,[二]口噴紅光汗溝珠(當作“朱”)。[三]曾陪時龍躍(蕭本作“躡”)天衢,[四]羈金絡月照皇(一作“星”)都。[五]逸氣稜稜淩九區,[六]白璧如山誰敢沽。回頭笑紫燕,[七]但覺爾輩愚。

[一]黃伯仁《龍馬頌》:耳如剡筩,目象明星。《初學記》:長庚,太白星也。《史記索隱》:《韓詩》雲:太白晨出東方為啟明;昏見西方為長庚。《齊民要街》:馬胸欲直而出,鳧間欲開;望之如雙鳧。又曰:雙鳧欲大而上。注:飛鳧,胸兩邊肉如鳧。

[二]《埤雅》:舊說相馬,擎頭如鷹,垂尾如彗。《後漢書》: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章懷太子注:渴烏,為曲筒,以氣引水上也。此言馬尾流轉,有似奔星,馬首昂矯,狀類渴烏,即如彗如鷹之意。

[三]《齊民耍術》:相馬之法,口中欲得紅而有光。又曰口中欲得色紅白如火光,為善材,氣多良且壽。張率《舞馬賦》:露沬噴紅,沾汗流赭。《赭白馬賦》:膺門沫赭,汗溝走血。李善注:《相馬經》雲:膺門欲開,汗溝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