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生活中,都避免不了和別人打交道,而打交道最直接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語言溝通。不過,說話是需要掌握一定分寸的,如果超出了一定的範圍,就會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禍從口出”就說明了這個道理。“禍從口出”的根源,大部分和一個人喜歡背地裏說別人的壞話有關係。一個喜歡八卦,議論他人是非的人,永遠不會受到歡迎。

辦公室裏有一名叫小郝的員工,為人比較熱情,工作也十分努力,但是他有一個壞毛病:經常把別人的是非當成笑話講,比如小李被老婆罰跪了,老王和一個年輕姑娘逛商場了,錢菲菲結婚後不孝敬公婆了……談起這些話題來,小郝可謂是眉飛色舞,神氣活現,好像身臨其境一樣。曾經有一天,他正在辦公室裏議論小李“妻管嚴”的事,恰好被小李聽到了,就狠狠地把他教訓了一頓。可是,小郝好了傷疤忘了疼,說人是非的毛病就是改不了,好像不做“長舌婦”心裏就不舒服似的。他原以為別人會對他的話感興趣,但是卻發現同事們對他越來越反感了。時間一長,小郝的人緣一落千丈,在辦公室裏幾乎成為了“過街老鼠”。

無論何時何地,長舌的人永遠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小郝說別人的是非可能是隻圖一時痛快,並沒有什麼惡意,但是在別人看來卻覺得受到了侮辱,因此就對他產生痛恨和厭惡的情緒。俗話說:隔牆有耳。所以我們要做到“寧在人前罵人,不在背後說人”。萬萬不能養成背後說別人是非的習慣,否則的話,不僅會讓被說的人討厭你,同時也會讓聽者所深惡痛絕。

有句話說:“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無論什麼時候,一個喜歡搬弄是非的人都是不會受到別人歡迎的。因為,你當著一個人的麵去說別人是非的時候,對方就會想你也很可能在背後說他的是非,從而就對你產生戒備之心,在心理上就將你拒於千裏之外。再者,“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你背地裏說某人的是非,早晚有一天會傳到他的耳朵裏,從而讓人對你產生輕視和憤怒,最終你也將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小孫畢業之後在一家報社做編輯。她在工作上非常努力,並且在編輯工作方麵有著很高的天分,因此單位領導對她十分重視,並且多次在眾人麵前要求每個人都向她學習。後來,領導們就把一些比較重要的工作交給了她,這讓她感到十分興奮。

後來單位又招聘了一個新的員工——小陳。小陳無論是天分還是工作態度,都遠遠超過了小孫。漸漸的,公司領導就越來越重視她了,而對小孫的表揚也一次次的減少。那些原本圍繞在小孫旁邊的同事看到小陳更有前途,就紛紛把那些羨慕的眼光、讚美的詞語轉移到了小陳的身上。小孫感覺受到了冷落,覺得小陳是自己的威脅,因此心裏十分妒忌她。從此之後,她就不能再安心工作,整天想著把小陳排擠出去,重返往日的輝煌。於是,她每天都挖空心思、想方設法無所不用其極地對小陳進行栽贓陷害,傳播流言蜚語。

後來,她從別人那裏聽說小陳在上大學的時候曾經做過“第三者”的事,如獲至寶,於是就背著小陳在辦公室裏神秘兮兮地向同事們宣揚這個秘密。同事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紛紛對小陳指指點點,小陳實在受不了這種打擊,隻好遞交了辭職信,離開了報社。

小孫終於如願以償了。當她看到小陳收拾東西離開辦公室的時候,心裏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她以為,從此之後,她的好日子又要回來了,但是事情並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樣。以前那些要好的同事對她變得越來越冷淡,見到她的時候要麼裝作沒看見,要麼就是擺出一張冷冰冰的臉,工作上遇到了什麼問題,誰也不願意來向她求教,當她有困難的時候,再也沒有人主動幫忙。領導們對她表現出了很大的不滿,嚴厲地警告她說:“以後再在別人身後搬動是非的話,就不要在報社裏呆著了!”小孫聽了,欲哭無淚,後悔莫及。

無論是出於什麼居心,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拿別人的是非作為聊天的談資,更不能作為傷害別人的利器。無論是有口無心也好,別有用心也罷,說別人的是非,都是一種不道德的表現,再給別人帶來傷害的同時,還會嚴重地影響自己的名聲,不利於個人的工作和生活。

背後說別人的是非的人往往會被別人稱為“小人”,也很容易讓人把他和“口蜜腹劍”、“陽奉陰違”、“兩麵三刀”這些成語聯係在一起,給他一個惡劣的評價。因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無論是出於閑談的目的還是競爭的需要,在說話上一定要掌握好必要的分寸,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人見人恨的小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