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坦誠大方,更容易引起好感(1 / 1)

有很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對口才的理解上產生了偏差,他們認為好的口才就是心藏玄機之下的伶牙俐齒和滔滔不絕。在他們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總要故作高深,在交流的時候要麼遮遮掩掩,要麼就是講一些看似深奧而實際上沒有任何價值的東西。他們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掌握了溝通的技巧,了解了口才的秘訣,而實際上,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得到別人的好感,反而會給人一種不誠實的感覺,別人會因為你的不誠實而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失去和你繼續交往的興趣。

白居易在詩中寫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們評價一個人講話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通情達理”,通情的關鍵所在就是要求坦誠,而不是藏掖和躲避,耍些手段。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強調為人林真誠,俄國著名的將領庫圖佐夫在給葉卡捷琳娜皇後的信中說:“您問我靠什麼魅力凝聚著社交界如雲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實、真情和真誠。”隻有坦誠大方,開誠布公地說話才能夠引起別人的好感。

管仲曾經說過:“善人者,人亦善之。”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要想得到對方的好感,首先就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誠實的人。因為,每個人都十分討厭帶有欺騙性質的花言巧語,渴望真情實感的交流,願意和坦誠大方的人進行合作。畢竟,人是感性動物,有了誠摯的感情作為鋪墊,才能夠消除雙方心中的芥蒂,迅速找到共同語言。

真誠是成功說話的第一要素。真誠是一種處世態度,更是一種為人的境界。一個人的言談哪怕是經過旁征博引、引經據典之後的,還可以加工,而一旦缺乏真誠的元素就會變得一文不值。那些繞圈子,耍手段的說話和為人方式,隻會讓別人對他越來越疏遠,也越來越厭惡。那些自以為聰明的談吐,最終不過是自我欺騙的伎倆而已。

因此,在我們和別人進行交談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真誠運用有效的語言傳遞給對方。隻有當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後,他才會打開心扉,接受你所講話的內容,彼此間才能實現真正的溝通和交流。

有一位剛剛上任的廠長在就職大會上對全體員工說:“我能夠成為咱們這個廠子的廠長,打心眼裏感到高興!但是廠長卻並不好當,畢竟壓力大,任務重。我想在座諸位心裏也會想,這個心來的廠長到底能把廠子管理成什麼樣子。現在我向大家交個底兒,我既然來了,就準備在這個廠長長期幹下去,絕對不會弄些麵子工程‘撈一把’就走人。我既然當了廠長,就非跟大家一塊幹出點名堂不可,咱們好比一根繩上拴著的螞蚱,飛不了你們,也蹦不了我……”這幾句話平實、通俗,沒有大道理,更沒有表麵的客套,但讓人們聽了都覺得心裏很舒服,比那些長篇大論的官樣文章好出許多倍。他的這一番話讓一些對他持有觀望和懷疑態度的人打消了顧慮,認為他是一個真心想幹事的人。許多人說:“這個廠長是個實在人……”“廠長很老實,我們跟著這樣的廠長幹,心裏就會很踏實……”

這位廠長的第一次亮相就在工人們的心裏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這些看似十分平淡的話卻是經過慎重考慮的,他知道講一些場麵話絕對不會引起工人們的好感,倒不如竹筒倒豆子,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工人們。當他把自己上任時的心理活動和打算和盤托出的時候,也正是與工人完成良好溝通形成相互信任關係的時候。

在我們和別人進行談話的時候,一定要讓對方感受到我們誠懇。當你用坦誠的態度來說話的時候,即使在措辭上可能會出現一點瑕疵,別人不僅不會介意,反而會被你真誠的態度所感動。有一句話說得好:“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想迅速得到別人的信任和認可,不妨從坦率的說話方式開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