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時光

時間過而無痕,如果固執地去尋找,那就在咖啡裏覓得幾分蹤跡,或者看看這部電影一——《咖啡時光》。

肇開著一家二手書店,業餘喜歡收集電車的聲音。他的書店開在喧鬧市區,狹小卻整齊地堆滿了夾著白色書簽的舊書。自由撰稿人陽子是一個來自台灣高崎並在東京獨居的女孩,她總是穿著寬大的白襯衣、黑裙,戴著一頂黑帽,背著大大的、空蕩蕩的黑包,行走在東京縱橫的街巷。肇和陽子像兩顆星星,彼此守望彼此溫暖,維持著摯友的關係。肇會在陽子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去車站接她,聽陽子說自己懷孕了,很輕微地“哦”了一聲,默默地走在前麵,像一堵擋風遮雨的牆。在陽子感冒的時候,去廚房為陽子煮一袋速食麵,倒一杯水。打開自己的筆記本電腦,讓她看自己設計的電車路線圖,錯綜的線條中,蜷著一個嬰兒的圖形。

陽子喜歡喝咖啡,是一家咖啡屋的常客。

這裏的係著黑色領結的老侍者,穿白色和服的夥計,都和陽子相熟。寧靜的下午,陽子帶著筆記本電腦,要一杯咖啡,坐在臨窗的榻榻米上。

屋內的光線如一杯濃稠的咖啡,刺眼的陽光在木格子的窗外躑躅,一束一束地蹩進來,像攪動咖啡的小銀勺。陽子一口一口地啜飲著咖啡,也一點點地淡忘著城市的蕪雜、喧囂和忙碌。

在肇的書店裏,陽子第一次知道了江文野,一個30年代來日本學電器的台灣人,迷戀上了音樂,業餘去上野的音樂學校學習。肇拿出彙集了江文野作品的CD盤,放在小小的cD機裏,摁下Play鍵,水流一樣的音樂,煙一樣繚繞在小店裏。陽光被不斷駛過的車和不斷走過的人碎割成零屑,透過窄窄的玻璃門,漫來漫去,漫到靠著書架的陽子身上,漫到了她手上拿著的附帶在CD盤裏的小冊子上,漫到了她低頭細看的臉上,漫過了坐在門邊椅子上的肇,也漫過了白色門簾下靜靜傾聽的那條白色大狗。店外的車鈴聲、喇叭聲像是幽林裏的鳥鳴,襯出一種繁華都市難得的掙謐。

在咖啡屋,陽子見到了江文野的遺孀,一個門發蒼蒼,帶著金絲邊眼鏡的老太太。

老太太給她看自己發黃的照片,講起他們戀愛往事,臉上甚至還帶著少女般的羞澀。手撫在照片上,看著江文野和妻子年輕、飽滿、甜蜜的笑,陽子仿佛觸摸著歲月,手心沁進時光的一縷縷溫暖。

從咖啡屋出來,早春的陽光鋪滿一地,陽子抬起頭,讓陽光盡情地撫摸全身,然後走上橋去,橋下兩位腳步蹣跚的老人走過。肇隨著人流上了陽子乘坐的電車,看到了在座位上打盹的陽子,不由得微笑起來。

站台上,肇舉著話筒,陽子在旁邊等待。兩人的身影被飛馳而過的電車切割得像一段段恍惚的時光。

《咖啡時光》素雅恬靜。就這樣彌漫著淡淡的生活氣息,在一個個固定的長鏡頭下,在一幀幀流動的畫麵中,體味生命的孤獨與快樂。咀嚼人文的複雜和悠長。這部電影是鬆竹映畫為了紀念日本電影巨匠小津安二郎誕辰一百周年,請來台灣導演侯孝賢先生執導的。整部影片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情節故事,都是女主人公陽=產從台灣回到日本,然後坐電車從此地到彼地,和父母見麵說著未婚先孕的事,尋找著作曲家江文野的資料,和書店老板肇維持著暖昧溫暖的關係。這些互不相關的事件在她的生活中穿插著,攜出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態度和日本社會現狀,顯現出日本社會中傳統與新思想的碰撞,和不同時代成長形成的代溝。新一代日本人對於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獨立堅強的生活方式,已經不存在各種拘束。現代東京的生活狀態,更多時候是:電車裏一場小睡,榻榻米上攤開手腳的無心無思,陽光下凝神佇聽的一段音樂,半夜醒來廚房裏的一頓宵夜,咖啡館或酒肆裏靜靜獨坐的時光……啖著咖啡,看時光從杯上飄過,杯外陸離的世界在杯壁上投下駁雜的影子,杯內是寂寞紛亂的思緒。盛著咖啡的杯子同樣容著你我的無奈,再華麗的杯子也容不下歲月的蒼涼,就像再豔麗的濃妝也遮不住容顏的衰頹。隻有用心煮出的咖啡,才能漫出醇香,並留駐在時光和心靈深處。

而咖啡的價值便得到了完美的體現,時光亦輝出絢麗的色彩,咖啡和時光便一同凝成了永恒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