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咖啡館之歌(2 / 2)

艾米莉小姐和愛密利亞小姐,像鬼和鬼的影子。她們絕對封閉自己、拒絕時間引起變化的姿態,是何其相似。艾米莉小姐製造了一個愛的標本,愛密利亞小姐則把自己變成了標本。這些瘋女人尖銳而偏執,有一種打擊現實的可怕力量,像席卷而來摧毀一切的颶風的中心,靜止到令人窒息。她們的眼眸在黑夜裏閃爍,劈啪放出火光,仿佛望見了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南方,對於麥卡勒斯和福克納,都是神秘、陰鬱而淒美的,有著地獄般的場景:破敗的鄉村教堂,烏雲密布的天空,一間著火的房子,糾結廝殺的鐵絲網,幽靈一般的古樹,野草瘋長的曠野,戴著鬼魂麵具的情人,一節廢棄的火車。

這種深具孤獨感的女作家,還有一位是艾米莉·狄金森。狄金森1830年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名叫艾默斯特的小鎮,她在離家不遠的一所女子學院就讀不足一年即告退學。從25歲開始,狄金森棄絕外交,足不出戶,在家務之餘埋頭寫詩,直至1886年病逝。生前,她隻有十首詩作得以公開發表,其餘一千八百餘首都是在她死後30年內由其親友整理、結集和陸續出版的。《孤獨是迷人的》一書收錄了狄金森的102篇日記,這些日記的公開披露,距狄金森過世已逾百年。活著時,她離群索居、默默寫作;離世前,她不僅將千餘首詩作深鎖箱中,還吩咐妹妹焚毀所有朋友的來函。1915年,在狄金森去世近30年後,一位木匠在整修她舊居的牆壁時發現了她的日記,此時的狄金森已聲譽鵲起,木匠是她的崇拜者,偷偷收藏了這本日記。

接下來的64年間,他經常取出閱讀,卻始終不願將其公之於眾,包括家人;1980年,89歲的木匠臨終前,才將這個秘密告訴他的孫子,而這位孫子也繼承了對狄金森的熱情和私欲……如此反複,又過了10年,75年後,狄金森這本日記才得以公開印行。狄金森選擇孤獨的原因不僅僅緣於她深居簡出、拒絕社交的生活方式,更多的還由於自己的詩歌不為人所知。而她卻是這樣理解的:“我安安靜靜地活著,隻為了書冊,因為沒有一個舞台,能讓我扮演自己的戲。”“不過思想本身就是自己的舞台,也定義著自己的存在。”“思想才是最大的事件,怎麼可能不思想而活著呢?有些時候簡單的生活反而是最複雜的。”

時代往往不斷誤讀著孤獨者的思想,但是她們情願用紙頁吸收所有的痛苦,在自己的世界裏說話和歎息。因為這樣才能讓她們在孤獨中感覺到靈魂的狂喜,並樂意聽從未來的評判。

一個念叨著“孤獨是迷人的”,一個哀歎“心是孤獨的獵手”,才華橫溢的女人結局大多是悲淒的,似乎與生俱來的神經特質早已注定了她們孤獨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