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昭弟過伊闕,見山上石佛數萬,體皆不全,詢之為狄梁公所毀。慕廬雲“此靈太後所鑿也。”應州木塔甚奇,馮訥生主政雲驤有登塔詩一帙,序略日:“塔建自遼,疊木為之,七級八麵,高見數十裏,朱欄碧瓦,玲瓏飛竦。登之河水一杯,孤城如彈也。”唐太原王知敬書《洛川長史賈公德政碑》,在修行寺東南角,極峻利豐秀,至今路人識者駐馬往觀。見唐竇?《述書賦》。餘家舊拓一本出自大內,後有元翰林國史院印。
唐顧況《題石上藤》雲:“委曲結繩文,離披草書字。”黃山穀《題蕭子雲宅》雲:“風流掃地無尋處,隻有寒藤學草書。”白樂天《池上絕句》雲:“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元張仲舉詞雲:“吳娃小艇應偷采,一道綠萍猶碎。”即此見古人措語必有所本也。
府穀李玉衡國瑾,古君子也。為國學典簿,貧不能買書,日取國學經史板摩挲讀之,手爪盡黑。久而淹貫,為世名儒。嚐與餘共居蕭寺,日惟炊俸米一飯,冬夜無火,與一老仆共被敝裘而坐,洵近世所罕聞也。著有《石花魚賦》,甚佳。曾書一紙寄餘,為友人攜去。
根梅出均州太和山。相傳真武折梅枝插根樹,誓曰:“吾道若成,開花結實。”後果如其言。今樹在五龍宮北。桹木梅實,杏形桃核,道士每歲采而蜜漬,充貢獻焉。黃州郡丞張秀升登舉前為其郡司李,收根梅最多,曾以饋餘,味甚甘美。
京師鷲峰寺在城隍廟南,有旃檀佛像。《帝京景物略》雲:“像為旃檀香木所造,鵠立上視,前瞻若俯,後瞻若仰,衣紋水波,骨法見衣表。左手舒而植,右手舒而垂,肘掌皆微弓,指微張而膚合,三十二相中鵝王掌也。勇猛慈悲,精進自在,以意求之皆備。”按《瑞像記》雲:“釋迦如來初為太子,誕七日,母摩耶棄世生忉利天。佛既成道,思念母恩,遂升忉利為母說法。優闐國王欲見無從,乃刻旃檀為像,目犍連尊者以神力攝三十二匠升忉利天諦觀相好,三返乃成。及佛返人間,王率臣庶自往迎佛,此像騰步空中向佛稽首,佛為摩頂受偈曰:‘我滅度千年,汝從震旦利人天。’像由是飛曆西土一千二百八十五年,龜茲六十八年,涼州一十四年,長安一十七年,江左一百七十三年,淮安三百一十七年,複至江南二十一年,至汴京一百七十七年,北至燕京十二年,北至上京二十年,南還燕京內殿五十四年,燕宮火,迎還聖安寺一十九年。元世祖迎人仁智殿十五年,遷於萬安寺一百四十餘年。以上元學士程钜夫記。
複居慶壽寺一百二十餘年,嘉靖戊戌慶壽寺災,奉迎鷲峰,迄天啟丁卯共居八十八年。計優闐造像當周穆王辛卯,至熹宗丁卯凡二千六百一十餘年。以上蜀僧紹乾續記。萬曆己未寺僧濟舟在殿誦經,一上人禮拜墀下,僧睹儀觀有異,乃迎上殿,士固不可,僧固迎不已。士自通曰:‘城隍也,殿有戒神嗬護,我小神,不敢輕入。’語罷不見。”餘康熙癸卯秋偕米紫來漢雯同往瞻拜,三日後奉太皇太後旨,請像入大內矣。
同裏楊滄嶼先生鎬奉使高麗,得瑪瑙桃一枚,上紅點如丹砂者七,以錦袱裹之,袱上織成六字雲:“此桃原現七星。”黃安馬醫某治馬如神,人有以病馬來者,骨骼硉兀,左脅下腫起如鬥。某雲:“此馬無病,偶飲水吞蛭耳。”以腳向腫處踢之,下蛭數升而愈。
楚人有信卜者,雲必遭虎傷,遂住武昌江中龍蟠磯寺以避之。偶早起,見一虎蹲寺門外,遂驚墮磯下,虎隨而齧之,立死。寺僧呼漁人共擒虎,虎從容乘流東下,正遇大船迎之而來,船上人投一布被蓋虎頭,以篙櫓亂擊殺之,撈取載去。
明神宗時日本僭稱帝,由朝鮮入犯,楊滄嶼先生奉命經理,戰功甚著。旋被讒罷歸,朝鮮人思之,為建祠立碑,賦詩歌詠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