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氏求勝性格(3 / 3)

天下總有意想不到的事。龔玉嬌在櫃台熟悉賬務時,見到更俊俏更風流的盧俊輝,移情別戀,日漸冷淡了趙德貴。趙德貴恨得咬牙切齒,真想一刀宰了盧俊輝,情敵之間的妒恨差點使趙德貴失去理智。但終究什麼也沒發生,事情順理成章地發展下去,小姐同盧俊輝結為連理,新的老板主宰了趙德貴的命運。

盧俊輝似乎知道趙德貴的心理,他對昔日的情敵毫不留情,故意叫趙德貴幹最苦最累的活兒,還常常克扣他的工資。新老板像欣賞受傷的山雞那樣肆意觸動趙德貴的傷口。趙德貴氣得幾乎發瘋。他隻有跨進賭場,拚命賭,以此麻醉自己的神經。

這次趙德貴又輸得精光,為避開討債鬼的糾纏,一出賭場,他便專揀僻靜小巷試圖溜回錢莊。可是迎麵一聲斷喝,幾個彪形大漢攔住去路,向他討賬。趙德貴已身無分文,隻得苦苦哀求。對方哪裏肯聽,一頓拳腳將他打倒在地。為首的拔出雪亮鋼刀,獰笑道:“沒有錢,割下兩隻耳朵抵債!”趙德貴嚇得魂飛魄散,正在緊急關頭,一位中年人走來,詢問了緣由。中年人摸出10兩銀子替趙德貴還了賭債,大漢們一陣風似地不見了。中年人自稱胡先生,拉起癱坐在地的趙德貴,踏進一家小店為他買酒壓驚。

趙德貴真是感激不盡,三杯酒下肚,把滿腹牢騷一股腦兒抖出來。胡先生憤憤不平,深表同情,願助他一臂之力,向情敵報複。如果順利的話,讓龔玉嬌投入他的懷抱。趙德貴聽得愣愣的,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胡先生據實相告,自己是杭州有名的“胡財神”,隻要趙德貴願意,便可跳槽做“阜康”錢莊的檔手,俸銀月人50兩,外加分紅。當然先要提供元昌盛的情況,另有重賞。

胡雪岩摸出1000兩銀票,滿臉凝重,道:“這是預付賞銀,事成之後,還要加倍。”趙德貴驚喜交集,知道胡先生並非戲言,當即信誓旦旦,死心塌地做他的眼線,打探盧俊輝的機密。

元昌盛的命運,就在小酒店決定了。胡雪岩心安理得回到錢莊,等待消息。

過了幾天,對手的情況胡雪岩了如指掌。盧俊輝執掌錢莊大權後,一反前任的穩慎作風,大量開出銀票以獲厚利。元昌盛現有存銀50萬兩,卻開出幾近百萬兩銀票,空頭銀票多出40萬,這是十分危險的經營方式。倘若發生擠兌現象,存戶們把全部銀票拿到櫃上兌現,元昌盛立刻就要倒閉破產。幸而元昌盛牌子硬,沒有人會懷疑它的支付能力,便不會發生同時擠兌的現象。盧俊輝正是基於此,把賭注押在錢莊的信用上,而出此大膽舉措。

胡雪岩暗暗叫好:“真乃天助我也!”他估計了自己的力量,目前尚有70萬現銀的頭寸可調,隻要設法收集元昌盛70萬銀票,便掌握了對手的命運,扼住了盧俊輝的咽喉。隻要高興,隨時用勁一勒,對方便嗚呼哀哉!

胡雪岩立即行動,調集頭寸,收購元昌盛銀票,一切有條不紊,暗中進行。而盧俊輝尚蒙在鼓中,全然不知。

元昌盛的銀票尚未收集夠數,盧俊輝又做出一項加速自己破產的蠢舉。他不知道胡雪岩正在收集自己的銀票,反而見存戶少有兌現,錢莊存銀白白放在庫中未免可惜,便取出20萬兩現銀,籌辦開設一家賭場。致使元昌盛庫中能兌現的銀子僅剩三十來萬,隻夠應付日常業務,達到十分危險的程度。

趙德貴及時送來消息,令胡雪岩大喜過望。他數數手中掌握的元昌盛銀票,已有50萬兩之多,憑著這些銀票,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敗對手,令盧俊輝敗走麥城。為了看看獵物在倒斃之前的模樣,胡雪岩趁盧俊輝舉辦30大壽之際,備辦厚禮,親自登門致賀。盧俊輝以為胡雪岩拱手稱臣,並不防備,兩人以禮相待,說些熱絡中聽的話語,頻頻舉杯,喝了不少陳年花雕。

沒過兩天,元昌盛櫃上忽然來了一批主顧,手持銀票,要求提現銀,一天之中,顧客提走20萬庫銀。盧俊輝聽夥計報告,以為偶然現象,並不在意。誰知第二天,更多的顧客蜂擁而至,紛紛揮舞手中銀票提現。沒等盧俊輝反應過來,庫銀已提取一空。

擠兌現象在元昌盛這家老錢莊門前發生了!

盧俊輝明白事態嚴重,連忙向同行各家錢莊告貸,請求援手支撐局麵。但他平常少年得誌,飛揚跋扈慣了,人緣極差,大家隻是袖手旁觀看熱鬧,並無行動。更有人妒恨他人財兩得,發跡太易,巴不得他垮下去。

元昌盛門前鬧哄哄一片,不能兌現的顧客罵聲不絕,義憤填膺。盧俊輝叫夥計關了店門,縮頭烏龜一般不敢露麵。眼看事情將要鬧大,官府已派人來錢莊彈壓,聲言莊主若不拿出銀子平息民憤,將按律治罪,抄家拍賣。這意味著老板流放,妻兒拍賣為奴,家破人亡。盧俊輝思前想後,唯有把店麵抵押給他人,錢莊易主,才可免禍。但同行錢莊老板誰也不願多事,隻隔岸觀火,做壁上仙人。這當口,胡雪岩翩然而至。他同盧俊輝談妥,以接收元昌盛銀票為條件,接管錢莊鋪麵,並當場向顧客宣布:凡元昌盛銀票,均可以到阜康分號兌現,決不拖欠分毫。持銀票的顧客大多係胡雪岩有意安排而來,聽他此說,一哄而散。一場風波,頓時雲開霧散。接著便清盤元昌盛,大到房屋家具,小到一根鐵釘,俱一一作價。算到後來,盧俊輝隻剩一身譾服,狼狽滾出莊門。一場富貴夢,終究成黃粱。

胡雪岩則名正言順,將阜康分號搬進元昌盛舊址。胡雪岩擴張勢力的性格又得到了加強。對於胡雪岩來說,這一步非常重要,取得了“地盤”與“臉盤”並收的局麵。

打開自己的生意大門

有時候,小商人並不是因為缺乏能力,而是因為性格怯弱所致;大商人總有從大處著眼、從小處人手的性格,所以小商人的生意門又窄又小,而大商人的生意門又開又闊。這是對“門麵”的兩種不同態度。胡雪岩說:“門麵就猶如人臉,不好會影響生意的。”怎樣搞好一個店堂的門麵呢?按照胡雪岩求善變大的性格,他製定了三個準則:宜址、精修、巧陳。

第一,“宜址”,即店的地址選擇適宜。

1874年,胡雪岩選杭州吳山腳下的大井巷為址建屋造店,創辦胡慶餘堂,這是有他的深意的。

吳山坐落於西湖南麵,由紫陽、雲居、七寶、峨眉等十多個小山頭組成,西連鳳凰山、將台山和玉皇山。相傳,春秋時這裏是吳國的南界,因而得名,又因山上有座城隍廟,所以又叫“城隍山”。吳山曆史悠久,有很多古跡,如:春秋的伍子胥廟、晉朝的郭璞井、宋代的東嶽廟、明朝的城隍廟等。在吳山的山崗上,因石灰岩長期溶蝕作用形成了一組惟妙維肖的“十二生肖石”,山頂上有一座高8米、雙層重簷的江湖彙觀亭,登上此亭北望西湖明澈似鏡,南眺錢江宛若錦帶。到了清朝雍正年間,“吳山太觀”被列為“西湖十八景”之一,這個景目又包括金地笙歌、瑤台萬玉、紫陽秋月、三茅觀潮、楓嶺紅葉、雲居聽鬆等“吳山十景”。吳山的自然和人文景點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觀光,使它成為杭州客流量很大的一個地方。

另一方麵,杭州從唐宋以來就佛寺遍布,有“東南佛國”之稱。在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到立夏為止將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裏,各地(主要是杭嘉湖三地及蘇南一帶)的善男信女身背寫著“朝山進香”的黃布香袋,成群結隊地湧人杭城,到各寺院燒香拜佛、許願還願。這種年年必有、規模宏大,具有宗教色彩的特色旅遊給經商者帶來了生意,他們或在寺院附近定點設鋪、或隨處流動設攤,出售胭脂、簪珥、牙尺、剪刀、木魚、經卷、玩具、花籃、梳子、藥物等物品。據範祖述原著、洪如嵩補輯的《杭俗遺風》記載:“城中三百六十行生意,一年中敵不過春市一市之多。大街小巷,挨肩擦背,皆香客也……各色生意,誠有不可意計者矣。”這種因燒香拜佛者聚集而成的商業性集市叫作香市。吳山早在元代就有香市,元代詩人貢有初在《春日吳山絕句》中有:“十八姑兒淺淡妝,春衣初試柳芽黃。三三五五東風裏,去上吳山答願香。”就從側麵反映了吳山香市的情況。到了清代,吳山香市與錢塘門外的昭慶寺香市、嶽墳以北七八裏開外的天竺香市成為杭州持續最久、規模最大、集市最盛的三大香市。

鑒於上述情況,吳山在生意人眼中具有特殊意義,而其腳下的大井巷是人們登吳山的必經之路,所以胡雪岩選中這塊“黃金寶地”。他在上吳山的石級路旁購地8畝,開設建築麵積約12000平方米的胡慶餘堂國藥號,為其經營奠定了長期、固定的基地。應該說,這是很有眼光的。

第二,“精修”,即店堂修建精致,別具一格。

胡慶餘堂初造時由東西並列的三進建築組成(後來西邊一進被拆除,現隻剩兩進):頭進是營業店堂,二進是製藥工場,這種前店後場、產銷結合的組織格局有利於靈活、及時地適應顧客需要。兩進樓房之間有夾弄和風火牆相隔;每進設前、後天井,左、右有廊屋相連,呈環形通達之狀,外觀氣派,結構簡潔。

作為我國古代建築史中不可多得的建築群,胡慶餘堂除了具備江南園林大紅漆柱、鎦金描彩、雕梁刻枋、飛簷鏤格等古樸典雅的共性之外,還根據營業需要,有自己獨特的創意:整座建築被設計成仙鶴狀,象征著店鋪生機長存,四周造起高12米(牆腳就高達2米)、長60米的青磚風火牆。胡雪岩請人在靠河坊街的一麵牆上寫了“胡慶餘堂國藥號”七個特大漢字,十分引人注目。

胡慶餘堂的上簷有一般建築比較罕見的一排排花燈狀的垂蓮柱,正門在大井巷內,青石庫門坐西朝東,青磚角疊的門樓上鑲嵌著“慶餘堂”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跨過門樓,映人眼簾的是“進內交易”牌,四個鎦金大字遠看凸出,近看凹進,一望就知是高手之作。入口長廊被做成船篷軒。

人靠臉皮,店仗門麵,胡慶餘堂如此不落俗套的設計能不使人頓興好奇和讚歎嗎7

第三,“巧陳”,即店堂的內部擺陳巧妙適宜。

如果說,胡慶餘堂像一隻棲息在吳山腳下的美麗仙鶴,那麼,它的門庭就像“鶴首”。過了門庭拐彎就是“鶴頸”長廊,迎麵是一個八角石洞門,門洞上有青磚雕出的“高人雲”三字,左側橫牆上堆塑著取材於神話傳說“白蛇傳”的“白娘娘盜仙草”圖案,整個長廊的石壁掛著36塊用銀杏木精製、黑底金字的藥牌,如外科門神丸、胡氏辟丹、安宮牛黃丸、十全大補丸、大補全鹿丸、小兒回春丸等等,牌上標明各種丸藥的主治功能,於裝飾之中巧妙地為顧客提供了極好的藥材和藥品性能的說明,既傳播了中醫藥知識,又起到了廣而告之的作用。

過了石洞門,長廊的末端有四角亭,簷掛精雅的宮燈,梁繪中醫始祖神農嚐百草、白娘娘盜仙草、桐君老祖白猿獻壽以及李時珍、朱丹溪的故事,栩栩如生。看到這些飾畫,人們很容易浮想聯翩,如登仙界,如返幽古年代,在得到美的享受之餘,從這些與中醫密切相關的神話人物和古代先賢圖中體會到中醫文化的源遠流長。四角亭下麵有一排紅漆鋥亮的“美人靠”,這是視顧客為“養命之源”的胡慶餘堂為顧客特設的小憩之處。長廊四周奇花爛漫,異草蔥翠。

穿過“鶴頸”長廊往右拐就是第二道門,門樓兩邊有“野山高麗東西洋參,暹羅(泰國舊名)官燕毛角鹿茸”的對聯,上端橫臥一方“藥局”匾。要知道,過去的藥業分藥店和藥局兩類,藥局規模大,包括直接向產地進貨的藥號、批發的藥行。胡雪岩有銀號、錢莊、典鋪互為挹注的金融網,資本大、手麵寬,兼營藥號、藥行、藥店,因此,堂而皇之地掛了“藥局”匾,頗有雄視醫藥界的威風。

跨過“藥局”門樓的青石門檻,便來到坐北朝南、金碧輝煌的營業大廳。這裏雕欄畫棟、宮燈高懸,頂棚玻璃透光明亮,廳堂陳設琳琅滿目。牛腿(連接柱、梁的建築構件)精雕吉祥動物圖案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大廳兩旁分立高大的紅木櫃台,左側為配方、參茸櫃,右邊是成藥櫃,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櫃台後邊更高大的“百眼櫥”擺著色澤不同的瓷瓶和幽幽發光的錫罐,神秘而又高雅。“百眼櫥”格鬥裏存滿各種藥材飲片,正中的“和合”櫃台,兩邊掛著“飲和食德,俾壽而康”的“青龍”招牌,說的是飲食適可、有規律,使人健康長壽,也在向行人揭示“飲和食德”是要擠垮、吞並杭城另兩家資格老、規格大的藥號“許廣和”與“葉種德”,含有競爭的火藥味。“和合”櫃台兩側有兩副對聯,外麵一層是“莊雲在霄甘露被野,餘糧訪禹本草師農”,橫批是“真不二價”;裏麵一層是“益壽延年長生集慶,兼吸並蓄待作有餘”,中間上方掛“慶餘堂”橫匾。兩副對聯筆法道勁,而且各自巧妙地把“慶”、“餘”二字用於對聯首尾。值得一提的是,“慶餘堂”三字出自南宋奸相秦檜(1090~1155年,江寧人)在秦府落成時書寫的“餘慶堂”的手跡。秦檜在宋金對峙的形勢下,主張向金稱臣納幣、主持和議,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精忠報國的抗金名將嶽飛,結果被後人鑄成反剪雙手、麵嶽墓而跪的鐵像,還落得個“白鐵無辜鑄佞臣”的千古罵名。不過,秦檜品德雖然不好,卻是一位大書法家,而且他在北宋末年曆任左司諫、禦史中丞,南宋高宗年間兩任宰相,前後執政19年,特別是冤殺嶽飛一案提高了他的知名度,雖是遺臭萬年,但幾乎家喻戶曉。胡雪岩將秦檜“餘慶堂”手跡顛倒為“慶餘堂”來用,除了欣賞秦檜的字,恐怕還隱含從反麵利用秦檜的“名人效應”的因素,這大概又是他得意的一則廣告創意吧。

在胡慶餘堂製藥工場的東樓和作為門市部的西樓之間有一條長長的通道相連。封建時代不允許商人在店堂裏擅設通道,但胡雪岩被賞戴紅頂花翎、穿黃馬褂後,成為晚清商界“異數”,才有此特例。這條通道名叫“長生弄”,中間比兩旁高出些許,儼然如皇宮及官府內的甬道,顯示出胡慶餘堂藥號主人的顯赫聲勢和大藥號的排場。

可見,胡雪岩的店址的選擇佳宜、修製精好、擺陳巧妙,使得胡慶餘堂的門麵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與眾不同,極有個性色彩。胡氏的三個準則在今天也還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胡氏求勝性格之現代釋用(一)

先借別人的錢。再去賺更多的錢

胡雪岩是善借高手,他明白不靠借勢是很難打開商道的,所以在“借”字上下盡百般功夫。從胡雪岩借勢經商看,告訴古今中外所有商家一個基本的經商之道,就是隻有善借者,才能先得天下。特別是一個初涉商道的人,手頭的資金不夠,那麼怎樣才能借別人的錢,賺更多的錢呢?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下麵舉例說明:

丹尼爾·洛維格,1897年生於美國密歇根州,洛維格父親是個房地產生意的經紀人。洛維格10歲時,父親和母親因為個性不合離婚了。這樣,洛維格跟隨父親離開家鄉,來到了得克薩斯州的小城——阿瑟港,一個以航運業為主的城市。

洛維格對船情有獨鍾,幾乎到了著迷的程度。終於,高中沒念完就去碼頭工作了。他先給一些船主做幫工,拆裝修理輪船引擎。洛維格對這一行有出奇的靈氣,簡直稱得上無師自通。

由於他手藝出眾,攬的活越來越多,忙都忙不過來。於是幹脆辭職,獨自開了個修理行。

就在洛維格即將30歲的時候,靈感開始進發了。童年的一個小小的賺錢經曆出現在他的腦海裏。

在9歲時,他偶然獲悉鄰居有條柴油機帆船沉在了水底,船主人想放棄它。洛維格向父親借了50美元,用其中一部分錢雇人把船打撈上來,又用一部分錢從船主人手裏買下它,然後用剩下的錢請人把那條幾乎報廢的帆船修理好,再轉手賣出去。這樣他淨賺了50美元。他知道如果沒有父親的那50美元,他難以做成這筆交易。洛維格發現,對於一貧如洗的人,要想擁有資本就得借貸,用別人的錢開創自己的事業,為自己賺更多的錢。

洛維格能選擇的唯一辦法,就是向銀行申請個人貸款。在相當長的日子裏,紐約的很多家銀行裏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得說服銀行家們貸給他一筆款,並且使他們相信他有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的能力。可是銀行對他的請求一一給予了拒絕。理由很簡單,他幾乎一無所有,貸款給他這樣的人風險很大。希望一個個像肥皂泡般破滅。就在絕望之際,洛維格突然計上心來。他有一條尚能航行的老油輪,他把它重新修理改裝,並精心“打扮”了一番,以低廉的價格包租給一家大石油公司。然後,他帶著租約合同等去找紐約大通銀行,說他有一艘被大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輪,如果銀行肯貸款給他,他可以讓石油公司把每月的租金直接轉給銀行,來分期抵付銀行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經過研究,大通銀行的經理們答應了洛維格的要求。當時大多數銀行家都認為此舉簡直不可思議,把款貸給洛維格這樣一個兩手空空的人,等於是把錢白白扔進大海裏。但大通銀行的經理們自有他們的道理:盡管洛維格本身沒有資產信用,但是那家石油公司卻有足夠的信譽和良好的經濟效益;除非發生天災人禍等不可抗拒因素,隻要那條油輪還能行駛,隻要那家石油公司不破產倒閉,這筆租金肯定會一分不差地入賬的。洛維格思維巧妙之處在於他利用石油公司的信譽為自己的貸款提供了擔保。

他拿到了大通銀行的第一筆貸款,馬上買下一艘貨輪,然後動手加以改裝,使之成為一條裝載量較大的油輪。他采取同樣的方式,把油輪包租給石油公司,獲取租金,然後又以包租金為抵押,重新向銀行貸款,然後又去買船,如此循環往複,像滾雪球似的,一艘又一艘油輪被他買下,然後租出去。等到貸款一旦還清,整艘油輪就屬於他了。隨著一筆筆貸款逐漸還清,油輪的包租金不再用來抵付給銀行,而轉進了他的私人賬戶。

洛維格擁有的船隻越來越多,包租金也滾滾而來,洛維格不斷積聚著資本,生意越做越大。不僅是大通銀行,許多別的銀行也開始支持他,不斷地貸給他數目不小的款項。

洛維格沒有就此滿足,他有了一個新的設想:自己建造油輪出租。

在常人看來,這是極為冒險的舉措。投入了大筆的資金,設計建造好了油輪,萬一沒有人來租,怎麼辦?憑著對船特殊的愛好和對各種船舶設計的精通,洛維格非常清楚什麼樣的人需要什麼類型的船,什麼樣的船能給運輸商們帶來最好的經濟效益。他開始為一些客戶“量體裁衣”地設計油輪和貨船。然後拿著設計好的圖紙,找到客戶,一旦客戶滿意,立即就簽訂協議:船造好後,由客戶承租。

洛維格拿著這些協議,再向銀行申請高額貸款。此時他在銀行家們心目中的地位已與過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了。以他的信譽,加上承租人的信譽,洛維格向銀行提出給予他很少人才能享受的“延期償還貸款”待遇,也就是說,在船造好之前,銀行暫時不收回本息,等船下水正式營運後,再開始歸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來,洛維格可以先用銀行的錢造船,然後租出,以後就是承租商和銀行的事,隻要承租商還清了銀行的貸款本息,他就可以坐收源源不斷的租金,自然而然地成為船的主人了。整個過程他不用投資一文錢。

洛維格的這種“空手套白狼”的賺錢方式,乍看有些荒誕不經,其實每一步驟都很合理,沒有任何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

如果說洛維格的初步成功是靠了他的天才思維,那麼後來他的事業跨上巔峰,多少還是靠了一定的機遇。

二戰爆發時,也就是洛維格40歲的時候,他已經有了規模不小的船廠和碼頭。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始和加劇,美國政府需要大量船隻。洛維格和政府機構很快打上了交道,政府向他訂購了大量的船隻。洛維格的資本急劇地膨脹起來。

戰後,美國經濟開始走向繁榮,可是洛維格卻逐步陷入了困境。因為政府大大地提高了對造船業的稅率,各種各樣的稅賦山一般沉重地壓得這一行業的人喘不過氣來。同時,工人工資提高、原材料價格上漲,形勢逼人。就在此時,洛維格以他的遠見,決定走出美國,向國外輸出資本。

當時,日本政府積極恢複經濟,正急需引進外資,以求發展。野心勃勃的洛維格把目光投向了那裏。日本戰前的海軍重港、從前專門生產其主力艦、航空母艦的地方——吳港,因為戰爭的緣故,被美軍夷為平地。工人們紛紛被遣散,造船廠也關門大吉了。當時日本人一心想重建它,但又不敢驚動美國政府,怕美國把吳港作為美軍的軍事造船基地。精明的洛維格猜透了日本政府的顧慮,便以私人的身份來到這裏,向有關部門進行遊說。他很快贏得了吳港地方官員的信任,跟他簽訂了造船協議,並向他提供了廉價的勞工和平價的鋼鐵。

洛維格租下了碼頭,不僅租金低廉,日本政府還給予他免稅免賦待遇。吳港的發展給洛維格的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所造的船噸位越來越大,船隊也越來越龐大。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裏,都有了洛維格的船隻。

借錢生財,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可謂深悟經商之道。△胡氏求勝性格之現代釋用(二)

靠廣告效應造聲勢

胡雪岩經商重視招牌的巨大作用,甚至把名氣看得比賺錢還重要,這是大商家的經商意識,尤其值得令人學習。在現代經商中,打名氣的常用手段是借助於廣告,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做生意,廣告具有強大的推動效應,因為廣告能宣傳自己,打出品牌。現代商家,都非常重視通過廣告打造一塊發亮的金匾,以求做到品牌化。實際上這與胡雪岩的重名氣、打招牌術是一致的。可看一例:

1961年日本經濟在世界市場中實施自由化,速溶咖啡也是從這一年的7月1日開始向日本自由進口,因而形成了速溶咖啡的風潮。在此後的30年,雀巢咖啡完全控製了日本的速溶咖啡市場,速溶咖啡占有量經常保持在日本市場的。70%以上。

雀巢咖啡在日本市場的銷售成功,是因為借鑒美國的現代經營策略,得力於廣告宣傳的效果。因為日本經濟自由化後,雀巢咖啡以廣告宣傳來加強商品形象,尤其是推行對口廣告的宣傳策略,在電視、報紙及雜誌上大獲成功。

1961年,雀巢黑標瓶裝咖啡通過“我就是雀巢咖啡”這部有名的廣告片反複出現在日本各電視台節目中。廣告中提到“雀巢咖啡保證讓您有買到好東西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口味不同、香味不同、溶解不同……溫水一泡,瞬間即成!在冰水中亦可即刻溶化,是最高級的速溶咖啡,喜愛喝雀巢咖啡的家庭占世界第一,請您一定要嚐試。”當時的雀巢咖啡絕對不便宜,但在這簡短的廣告中,雀巢咖啡已強調出它的高級感。第二年,“集千萬粒咖啡於一匙中”的文案經常出現在報紙、雜誌上,由弘田三枝子主唱的廣告歌曲——“43粒”,在電視上也出擊見效,弘田三枝子也由此一躍成為耀眼的歌星。接著在1965年,雪村泉主唱的“咖啡,就是雀巢咖啡”,也成為日本兒童琅琅上口的兒歌,雀巢咖啡在大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雀巢咖啡開始降價,消費者群體進一步擴大。1967年,以冷凍幹燥法製成的雀巢咖啡開始上市,“世界都市係列”廣告片也同時開播。

“世界都市係列”廣告片動人的內容給日本大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在紐約的晨景中,‘迅速泡一杯咖啡嗜好者所愛喝的咖啡,雀巢咖啡’,傳達了紐約商業社會那種緊張的生活。‘如夢幻般的遊船泛於湖上,威尼斯這個戀情的發源地,令人興奮的雀巢咖啡,咖啡嗜好者的咖啡,雀巢咖啡’。”

隨著“更好喝的雀巢咖啡”的口號,冰咖啡衝泡六法的廣告活動由此開始。“咖啡嗜好者所推薦的咖啡,雀巢咖啡”也開始於這個時期。1970年,雀巢推出剔除9l%咖啡因的紅標雀巢金牌咖啡。這個以鋼琴家中村宏子鮮“紅”裝扮出現於觀眾麵前的廣告片,至今仍使人記憶猶新。

以“烤後的法國麵包充滿笑容”來襯托巴黎的早晨,以“在冷風中的熱雀巢咖啡,令人垂涎”來襯托斯德哥爾摩的風景——“讓雀巢咖啡,無論何時何地,與您同在”的廣告片,是以世界各都市的風貌來吸引家庭主婦。同時,黑標雀巢咖啡的銷售量並沒有因為金牌咖啡的上市而受到影響。“清爽的一天開始了,清爽的味道,雀巢咖啡,涼快的清晨,愉快的笑容”的廣告效果,還是不斷地使黑標雀巢咖啡繼續成長。

1972年,“了解差異性的男人”廣告片推出,以特殊限定來提高形象的做法,終於擴散為“一般性”需要。

“雀巢金牌咖啡”上市後,所創製的電視廣告,如“了解差異性的男人”、“世界都市係列”等更是接連告捷。

和雀巢咖啡競爭失敗的品牌,誤認為雀巢咖啡的成功隻是得力於廣告和銷售手法,斷定隻要模仿其做法即可與之競爭。事實上,雀巢咖啡的廣告、促銷和銷售方法,完全公開,任何人都可以模仿。雀巢咖啡廣告強調的是“雀巢金牌咖啡”與主力產品“雀巢卓越者咖啡”之間的差異性,即製造方法與原料的不同。並且,自我限定附屬性產品的銷售量以襯托其主力產品,雀巢金牌咖啡就是這樣自我限定,使其營業額停留在主力產品——雀巢卓越者咖啡的l/2以下,以支持雀巢卓越者咖啡的銷售成功。

為回應消費者多樣化購物導向,雀巢產品也力求具有多樣化性 能。尤其是雀巢的速食品,這種多樣化性能更為突出。雀巢公司的美 極品牌等速食產品大多具有多種性能,而其他品牌性能往往較單一。 雀巢卓越者咖啡具有這樣的多樣性能,從小孩到成人、老人,不論男 女,皆可隨心所欲地購買,再加上與其銷售渠道的選擇連成一氣,因 而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也由於消費者對普通型的雀巢卓越者咖啡已 經習慣或有親切感,所以當雀巢公司再推出“高級”品牌時,消費者 自然也會全力支持。

在雀巢咖啡中,普通型的卓越者咖啡和高級型的金牌咖啡、總統 咖啡,加起來在日本市場約有70%的占有率,而其中60%左右是屬於 雀巢卓越者咖啡。從這種比例可以看出,電視中各種產品廣告的比例 均有明顯的差異。對口廣告的奧秘蓋在於此。

1981年,雀巢公司進一步推出新的廣告文案:“夏天一到,歐洲 翩然而至。”“豐富的味道,世界各地都喝雀巢咖啡。”此時,日本獨 特的冰咖啡喝法開始普及,市場也開始穩定。“手製的餅幹,加上雀 巢咖啡,悠閑自在的生活”;“把香榭麗舍大道燒得滾燙的巴黎之夏, 雀巢冰咖啡就像塞納河的冷風,冰涼了您的杯子”。這種廣告讓人感 覺好像置身於巴黎的咖啡廳喝雀巢咖啡,備感愉快,這給逐漸西化的 日本國民以極大的誘惑。這也是雀巢咖啡溶入日本人生活,產生日本 式獨特喝法最有力的證據。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電視廣告音樂的效果。從1980年開始,雀巢 咖啡也像可口可樂一樣在廣告片中插入許多首歌。它的廣告歌詞乍聽 之下,可以知道是在宣傳熱咖啡的種種優點,但翻譯成日文,卻是強 調喝冰咖啡的愉快感。這種別出一格的廣告音樂,當然會引起消費者 的極大興趣。

總之,雀巢的成功,銷售量的穩定增長,與獨具特色的廣告宣傳 手法,加上配合廣告所采取的適當的促銷策略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