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氏善算性格
草率出手就會失手
掙錢的感覺真好!這是許多商人的真切感受。但錢不是水龍頭裏的水一擰就來,需要靠思考“擰”出來。這就是說,盡管掙錢的感覺很好,但不能像猛李逵那樣掄起板斧四處開花,草率為之,而是要能像諸葛亮那樣掐掐算算把每一步都計劃得嚴絲合縫。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善算的性格。要能坐得住、想得妙。可惜有很多商人都是一味求快、快、快,結果就像一個莽漢在商場中亂蹦一樣,不但累了自己,還會顆粒無收。胡雪岩特別注意訓練自己善算的性格,學會像工兵一樣去摸勢察情,輾轉左右,敲敲打打,然後再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一旦出手,就絕不失手。此等力戒草率的性格,你可能一兩次體會不到其好處,但一旦你前功盡棄的時候。就會人仰馬翻。所以勸你多向胡雪岩學一學這種善算的性格。(一)細算性格:
以發現問題為第一
做事要想好.但絕不拖延
有些性格草率的人,做事情總是急急忙忙,腦子中並無多少把握的時候,就開始動手,結果失敗者居多。胡雪岩性格謹慎,不了解情況時,為求了解,急如星火,等到弄清楚事實,有了方針,他就從容了。說是“慢慢兒來”,但絕不是拖延,更不是擱置,幫他做事,須知這一點。
對於胡雪岩這樣一位眼界開闊、頭腦靈活且敢想敢幹的人來說,實在是到處都能見到財源,到處都能開出財源。比如他為銷“洋莊”走了一趟上海,在上海的“長三堂子”吃了一夕花酒,酒宴上與那位後來成為他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古應春的一席交談,就讓他抓住了一次賺錢的機會。
古應春是一位洋行通事,也稱“康白度”或“康白脫”。中國開辦洋務之初,這樣的通事是極要緊的人物。他們表麵上主要充當的是類似今天的外事翻譯的角色,但由於這一角色的特殊性,在當時的外貿活動中,他們其實還承擔著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的職能,實質上也就是後來所說的買辦。“康白度”或“康白脫”等也就是英語compra-dor的音譯。有意思的是,在鹹、同年間名人的筆記中,也有將這個詞譯作“糠擺渡”的,並就中文意思加以附會解釋,稱買辦介於華人和外商之間以助成交易,猶如以糠片做擺渡之用。這種解釋既有指明買辦居間於華、洋之間的作用,也暗含譏誚。不過盡管如此,卻也歪打正著,部分道出了買辦的職事性質。
胡雪岩要和洋人做生意,自然一定要結識這樣的要緊人物。胡雪岩來到上海,設法托人從中介紹與古應春相識。請吃花酒是當時上海場麵上往來應酬必不可少的節目,於是便由胡雪岩做東,尤五出麵,在怡情院擺了一桌以古應春為主客的花酒。酒席上,古應春談起他自己參與的洋人與中國人的一樁軍火交易。那一次洋人開了兩艘兵輪到下關去賣軍火,本來價錢已經談好,都要成交了,半路裏來了一個人,直接與洋人接頭,聽說太平軍有的是金銀財寶,缺的是軍火,洋人一聽立即單方毀約,將原來議定的價格上漲一倍多。買方需要的軍火在人家手裏,自然隻能聽人家擺布,白白讓洋人占了大便宜。
古應春講這段經曆,是因為憤慨於中國人總是自己相互傾軋,以致讓洋人占了便宜。但古應春的這段經曆,也引起了胡雪岩要嚐試與洋人做一票軍火生意的興趣。在胡雪岩看來,當時有兩個情況決定了這軍火生意可做,而且一定可以做成功。第一,當時上海正鬧小刀會,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都為此大傷腦筋,正奏報朝廷,希望多調兵馬,將其一舉剿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以先備下一批軍火,官兵一到,就可以派上用場。胡雪岩知道江蘇巡撫是杭州人,他可以通上這條路子。第二,此時太平軍也正沿著長江一線向江、浙挺進,浙江為地方自保,正在辦團練,也就是組織地方武裝。辦團練自然少不了槍支彈藥,借王有齡在浙江官場的勢力,促使浙江地方購進一批軍火,也不成問題。反正洋人就是要做生意,槍炮既然可以賣給太平軍,也就沒有不賣給官軍的道理。
事情一旦想到,立即便著手進行,這是胡雪岩一貫的作風。請古應春吃花酒的當晚,酒宴散後已是子夜,胡雪岩也仍不肯休息,留下尤五商談與古應春聯手同洋人做軍火生意的事宜,甚至將如何購進、走哪條路線運抵杭州、路上如何保障軍火安全都考慮到了。第二天他又約來古應春,又細細商定了購進槍支的數量、和洋人進行生意談判的細節、如何給浙江撫台衙門上“說帖”等事宜。第三天,胡雪岩就和古應春一道會見了洋商,談妥了軍火購進事宜。從動起做軍火生意的念頭到此時,不到72個小時,這筆生意就讓胡雪岩做成了。
胡雪岩認為,隻要發現是財源,甚至隻要產生一個念頭,就立即想到去付諸實施,這就是要反應迅速,敢想敢幹。生意人麵對的總是與時局、政局緊密相連,且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具體的市場。市場出現的各種具體情況以及變化,對於生意人來說往往既是挑戰也是機會。能及時針對具體市場情況作出迅速反應,才能不斷地為自己開辟新的經營渠道,也就是為自己開拓出新的財源。
想好就幹,神速出擊,值得任何一個現代商人深深體會和借鑒。
憑智慧與做人做生意
智慧型的人,總有這樣一種性格,不是靠蠻力做人辦事,而是靠智力做人辦事,所以總能達到“巧妙”的境界。胡雪岩經商講究“智”。他所謂智即權變,也就是觀察市場,通權時變。這是一個商人的基本要求。而胡雪岩的商業智慧,還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特點。第一是把智運用到義上,以攻人心為上,以此把握商情;第二是把智化解為“眼光”,以此評判生意。
胡雪岩的智慧的首要特點就是化智入義,把自己在人情關係上的基本才智充分發揮出來。體人情,通人性。他對人情的體察到了十分細微的地步。
比如他因資助王有齡而丟了飯碗,自己落魄了,他絕不去找老關係的麻煩,寧可屈就去吃門板飯。一旦發達了,他又精挑細選禮品,把老同事們服侍得服服帖帖。個個覺得,胡雪岩這人有難了不會找熟人麻煩,有福了會和大家一起享。
這個智慧就是人情的智慧。胡雪岩知道人心厭惡噦唆,有人給你找麻煩總是件不快的事;反過來,人本性中又總愛占小便宜,你能滿足他這一小小本性,他就會喜不自勝。
這個人微體貼的關於人性的知識運用起來了,做出來的行為就入了義。
比如和淞江漕幫的尤五談“民折官辦”的事情時,揣知尤五賣米有難色,不是不賣,而是賣了不甘心,自有隱衷。胡雪岩就捕捉到了這一心理,並且拿話挑明了,告訴尤五,有什麼難處,胡雪岩自然會幫,否則還不如不買這批糧食。
難處積在心裏頭,被人講明了,並且幫你落實了解決辦法,這就是為人籌計的舉動,顯見出是朋友了。因此,關於人性的體察,又化作了與義有關的舉動。
這種智,算不算商業智慧?應該算,而且應該是上乘。因為這種智慧是邊拆邊用,邊用邊結,最後上升為義,又為以後的商業往來打開了路子。新的機會,由於受這種義智的鼓勵,是越滾越多,越擴越大。等於每一次都為未知的下次增加了取勝的機會。它和單純的商業市場估計大為不同。
我們拿綠營兵羅尚德存銀12000兩的例子來做比較。
按一般的市場規則做的話,隻需點明銀兩,立折為憑即可。或者按現代銀行儲蓄來做,發現此人行蹤可疑,身份與銀兩出入太大,先把來人穩住了,找到警察來盤問清楚再說。
胡雪岩卻是人未打交道,義名已經在外。羅尚德是聽了自己的表親楊書辦講述胡雪岩的俠義之舉後作出判斷的:姓胡的這人靠得住。
這個判斷正是胡雪岩關於人性智慧運用後化智入義的結果。
一次是資助王有齡,人皆盡知。
第二次是阜康開業,先開二十個大洋的戶頭折,托楊書辦一一送 到官場內室手裏。
有了胡雪岩的一貫表現,羅尚德就有信心上門存銀了。
存銀卻不要折,也不要息,顯見是別有隱曲。換一個人不見得會 處理。胡雪岩卻借故要和他擺一碗。
這一擺就有了時間緩衝。胡雪岩又算對了,酒酣飯飽,羅尚德把 自己的故事全倒給了胡雪岩聽。
羅尚德年輕時嗜賭,結果親家老丈召他人堂,告訴他,如果他願 意退婚,原借債不算,另外奉送他1500兩銀子。羅受此刺激,撕了婚 約,投軍攢錢,用盡了各種手段,發誓要把這筆欠款還清。
胡雪岩的商業頭腦又活動開了,向羅尚德表示,羅的這筆錢,以 3年為期,3年後來提,15000兩足銀。
利息給的是高了點兒。
不過,首先,又是一個化智入義的機會。有了自己的這一表示, 成例放在那裏,經羅尚德回去那麼一宣傳,恐怕短期內的存款,單是 羅尚德這一號當兵的,累加起來也會不下10萬。其次,利息高低,全 看你對存款如何運用。頭寸足了,生意大了,區區利息,實不算什麼。
胡雪岩的商業智慧,實在是以智養智了。
還有一點,胡雪岩不但用他對人情的通透了解結義,化智入義, 而且善於攻心,化智為利,化智為勢。
比如對撫台黃宗漢的貪吃貪索,那是毫無“義”字可言的。但是 胡雪岩照塞不誤。先是從上海往他老家彙去了20000兩,後是從杭州 往北京幫他彙到戶部10000兩。
前一筆化為黃宗漢對王有齡的提拔,從海運局轉為署理湖州府; 後一筆化為對嵇鶴齡的補缺,允許由嵇代王有齡在海運局的原差使。
兩個差使各管一攤官銀,隻要自己人在,不愁官銀不從阜康過,阜康的頭寸手麵實力更不在話下。
嵇鶴齡曾戲稱寧可拿錢塞狗洞,也不肯白出孝敬費;王有齡也對撫台大人的暗示置若罔聞,落得撫台大人把臉一沉,端茶送客。
胡雪岩隻是聽,聽出門道了,就適逢其時地派人把事情辦了。
這就是胡雪岩攻人心的智慧,即便它是人性的負麵,表現出來是惡劣的,也要順著對它的了解去做。
不僅如此,胡雪岩還具有化智為“眼光”的高超本領。
在上述羅尚德存銀一例中便可看出胡雪岩的眼光來。通俗地說,化智人義均是眼光。就是說,胡雪岩人在做眼前的生意,思想卻是放在將來。所以他不做一錘子買賣(好像準備趁著誰還沒醒悟過來,大撈一把,趕快洗手似的)。
胡雪岩的眼光還有另外一種:“做生意怎麼樣的精明,十三檔算盤,盤進盤出,絲毫不漏,這算不得什麼!頂要緊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遠。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的生意。”
這是從大處顯示商業智慧。
眼光看得大,看得遠,手頭做起事來就放得開,擺得勻。比如官票初次發行,信用不可知,小眼光的隻看到這一點,大眼光的則看到官府平逆,民心所向,所以這信用得靠同行維持,官府信用好了,做錢業生意的也跟著占便宜。
胡雪岩的商業智慧,有這兩點與眾不同,也就注定了胡雪岩走上與官府合作、受朋友擁戴的道路。尤其是化智入義這一點,把俠義之心滲入到商業活動中,把握了人性中極為複雜的方麵,使得胡雪岩有了“東南大俠”的尊譽。現在的人,之所以為胡雪岩所激動,正是因為胡雪岩迎合了人們的浪漫性格。假定一個商人工於算計,斤斤計較,按現代資本主義眼光看,符合商人的一般標準,但其智慧是冷苛型的,作出的事也必平庸無奇、無情無義,總沒有胡雪岩的義智型來得光豔照人。
先收編.再征服
做生意必須要有好幫手,不能單打獨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對於胡雪岩來說,他有一句名言,叫“先收編,再征服”,意為要學會找人為自己謀天下。因此,胡雪岩的善算性格,在這一點就表現得特別明顯。胡雪岩在湖州做生意,與洪幫勢力的誠心接納,是其經營生涯中極為精彩的一筆,因為他這是用心智籠絡對手的。
這一年,王有齡補了湖州知府的實缺,要去湖州府上任。啟程那天,胡雪岩和一幫朋友,定了5艘大官船,滿載禮物饋品、地方土儀、陪唱戲子,在船上開桌子擺酒,張張揚揚、風風光光,給王有齡送行。
船行至湖州境內,兩岸的桑林引起了胡雪岩濃厚的興趣。
憑借職業的敏感性,他仔細觀看河邊,見桑林連綿,無邊無際,有如綠色海洋,寬闊浩瀚。如此廣大的桑林地帶,該養活多少做絲的農家!
胡雪岩怦然心動,叫過船家詢問。船家告之說,湖州自古為絲米之鄉,農家終年三件事:栽桑,養蠶,種稻。湖州絲質量上乘,遠銷海內,連上海外國洋行的絲廠,也要到湖州采購生絲呢。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胡雪岩暗暗叫好,他早就有心要做生絲生意,苦於無從下手,沒想到應在湖州地麵。做生意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胡雪岩盤算,眼下正當產絲季節,可謂天時,湖州為產絲地方,正合地利,最後一個也是頂頂重要的條件,王有齡赴任湖州,自大一方,令行禁止,誰敢不從?可做絲生意的強大靠山。
想到就做。當夜,胡雪岩同王有齡在艙裏促膝長談,提出自己的設想。
王有齡不懂經營生意,但會用人,他相信胡雪岩具有經濟天賦,隻要放手去幹,必會大發利市。自然言聽計從,支持他在湖州開辦絲行。
當王有齡在湖州府衙大堂坐定時,胡雪岩的絲行也在湖州城開張了。他原以為憑借知府大人的權勢,湖州百姓自會源源不斷地將生絲送到絲行來。但開張幾月,門可羅雀,眼見同業絲行生意興隆,自己卻無絲可收。胡雪岩猜測其中必定有蹊蹺,派了一個貼心夥計四處打聽,到底是誰從中作祟?沒過幾日,小夥計滿載而歸,把打探所得告訴胡雪岩。
湖州的絲行,統歸順生堂調遣。順生堂雖是民間會社,來曆卻非同一般。明朝崇禎四年,燕人洪盛英中進士,官拜翰林,他為人精明練達,慷慨好義,豪俠之士紛紛慕名而來,投拜在他門下,時人稱他“小孟嚐”。後來清軍入主中原,洪盛英聯合明朝遺民進行反清活動。後戰敗陣亡。其徒眾撤至台灣,在鄭成功指揮下,創立“運論堂”,此為江湖“洪門”最早的秘密會社。
雍正九年,清兵火燒少林寺,洪門子孫四散逃跑。翰林學士陳近南力諫朝廷停止摧殘少林寺,未能如願。陳近南回湖北故鄉,收羅洪門弟兄,以“洪”字為結盟之姓,創“三合會”組織,各地紛紛響應,借洪門為招牌,創立“天地會”、“哥老會”、“義興黨”等洪門團體,從此,“洪幫”在江湖上形成浩大聲勢。湖州“順生堂”是“洪幫”在湖州的一個分支,以“洪門”為正宗,信奉五字真言:明大複興一。本來,洪幫與清朝對峙,屢遭朝廷圍剿取締,處於地下狀態。但洪幫人多勢眾,深受百姓擁戴,清兵剿而不滅,越剿越多,反有燎原之勢。同時,從洪幫分出的青幫也與洪幫遙相呼應,成犄角之勢,朝廷對洪幫的態度也隻有漸漸改變,改剿為撫,收買籠絡為上。
湖州順生堂打出“安清順民”旗號,保境安民,排解糾紛,官府對它並不反感,時時還要借重它安撫民心,防止變亂。順生堂在湖州的主要財源,乃是壟斷生絲收購。湖州盛產生絲,每到收絲季節,順生堂派出人員,保護商道安全,維護絲行秩序。絲行同業按一定比例繳納保護費,大家相安無事,各不侵犯。胡雪岩貿然開設絲行,觸犯了順生堂的利益。順生堂懾於知府權勢,並不公開同他作對,暗地裏傳令養蠶人家,不得賣絲與胡雪岩。順生堂的命令,在湖州百姓心目中有如聖旨,違抗不得。若有違反,便是違犯了洪門家法,輕則棍打、掛鐵牌,重則活埋、淩遲、三刀六洞。
胡雪岩了解到上述情況,暗暗責備自己粗心大意,競忘了江湖弟兄們的存在。有道是到了鄉門,先拜土地,順生堂便是湖州的土地神,沒有它的首肯,胡雪岩一個子兒也休想拿走。
胡雪岩備下厚禮,去順生堂見堂主尹大麻子。
尹大麻子在洪門是有一席之地的。他的祖父是洪門盟主朱洪竹的關門弟子,惠及子孫,尹大麻子便做了湖州洪門的首領。尹大麻子好勇鬥狠,武藝不凡,性情暴烈倔強。一次,順生堂弟子因械鬥犯案,官府緝拿凶手,尹大麻子挺身而出,力保弟子無罪。知府冷笑道:“你若能將身上的肉剜下作保,可不予追究。”尹大麻子一聽,手持牛耳尖刀,大堂之上,眾目睽睽,他用刀尖從兩頰剜起,一共剜下十五塊蠶豆大肉塊,鮮血淋漓,恰恰符合被押的15個弟子之數。知府大驚失色,隻得放了洪門弟子,賜酒為尹大麻子嘉勉。從此,尹大麻子臉上布滿15個疤痕,名副其實成了“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