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男人成功要懂得經營人脈(2 / 3)

誠信的基礎是信用。誠信就像是一輛直通車,選擇的是溝通心靈距離的最佳路徑,喚起的是一種大家發自肺腑的參與感、認同感和榮譽感。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人格信譽是自身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李嘉誠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現在就算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找我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可見,一個誠信的人,他的一生將因此擁有更多人脈,更多成功的機會,從而受益無窮。

會做人才會有好人緣

作為男人,要想成功,必然懂得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良好人際關係是男人成功的頭等大事,許多男人失敗就失敗在做人上,做人差,在關鍵時刻得不到他人的幫助。而那些成大事的男人們,他們的成功與他們網絡人際關係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每當危險時機,總會有人出來扶他一把,最終使他們走向輝煌。

網絡人際關係是一門學問,不是說一兩天就能學會的。世上做人是最難,把好人做全更難,所以想把人際關係搞得如魚得水,確實要花一番工夫。以下介紹幾種成功男人交際的法則:

(1)做人誠實。誠實是成功男人交往的基礎。誠實,字麵含義就是真心真意。真、善、美是人們追求的三大理想境界,誠實是這一理想境界的要素之一。誠實如果成為某個人的穩定態度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就構成他的性格,這種性格是可貴的。有人說:“腹心相照,謂之知心”。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誼是通過真誠相處才能獲得的。正如古人所說:“朋而不心,麵朋也;友而不心,麵友也。”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總是要求別人對他誠實但卻常常忽視自己對他人的誠實。例如,有人在交友時總要考慮他人對自己是否“有用”。有利可圖,就虛情籠絡;無利可圖,則棄之不理。這種交往,已經走進“死胡同”,等待他的將是孤立。那麼,怎樣做到誠實呢?誠實,就是要正直無私。誠實,就是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誠實,就要表裏如一,襟懷坦蕩,言行一致。

(2)尊重他人。人人都有自尊心。可有些人在交往中強調尊重自己,卻不尊重別人。你不尊重別人,別人自然也不會尊重你,你與他人就沒法溝通,沒法合作,因為你已經失去與他人溝通的基礎。相反,你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你。古人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畫家尤金·威爾遜是位印花模板的製造商。他向一位設計師推薦他的作品,推薦了三年也沒有推出一幅,每次退回畫稿都被告知:“這圖案我不欣賞。”後來威爾遜帶了幾張沒有完成的底稿去,說:“不知道應該如何完成它,不知道你方不方便給我指點指點。”對方說:“先將畫放在這兒,兩三天之後再來。”結果,戚爾遜接受他許多意見,並按他的意見完成畫稿。那位先生不僅購買了他這批畫,還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3)善於辯解。在人際交往中,真誠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信仰、意願的同時,應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通過辯解增加交際雙方的溝通了解,既表示自我尊重和自我能力,也表示尊重他人。

無力自我辯解的人表現得缺乏自信,無原則,憂心忡忡,畏首畏尾,一事無成,這樣的人,誰會願意與他交往?還有另一種人則表現得自我意識過高過重,不顧及他人的感情和權利,為自我利益我行我素,讓人生厭。自我辯解者恰處以上兩者之間,自信地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不壓抑自我,也尊重對方,顯得成熟、有骨氣、有意誌、有進取心和競爭力,才能迎得他人的好感。

(4)寬容大度。對於他人的過錯,你應該表現得大度,不應該斤斤計較。但這樣做,應堅持一定原則。否則大度得過火,就會表現出你為人散漫,不僅對自己造成損失,也會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美國提多瑪毛織公司在剛成立不久時,一天,一位顧客衝進董事長提多瑪的辦公室爭論:“職員去函催款,說我方欠公司15美金,根本沒有這回事。”他專程從芝加哥飛到紐約來爭論,聲明要和該公司斷交,他對董事長發泄了半天,情緒平穩多了。等他說完,提多瑪和顏悅色地說:“您特意從芝加哥趕來,我真不知如何感謝您,對於下屬打擾您我由衷抱歉。實際上,應該我去訪問您才對。而且錯誤也許就發生在我這邊,這15美金就算了。”說完,還向他推薦一家信譽相當好的公司,並與他共進午餐。午餐後,這位顧客竟自動提出再向公司訂貨的要求。回芝加哥後,他冷靜查賬,發現竟是自己的錯誤,於是他馬上補寄了15美元支票和道歉信。沒過多久,這位顧客的太太生了一個女兒,他居然起名為提多瑪。在以後的23年中,他與提多瑪密切往來,成為好朋友。

(5)待人平等並能入鄉隨俗。能成功的男人都會以平等的態度與他人交往,不會自恃自己的地位、特長,盛氣淩人,任何時候都把自己當作普通一員,這也是成功交往的一個要訣。有時候,人家也許對你產生誤解,但你堅持這一條必會受益。

商愷在新聞界是一個相當成功的男人,他在與各色人物交往時,就很注意把握這一條。他說:“要學會入鄉隨俗,上了公共汽車,你是普通乘客,得聽售票員的。走在路上,你是普通行人,得聽警察的。不要老想著自己是什麼‘長’,位置擺得對,就充實。”

(6)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A在地上寫了一個6,站在對麵的B硬說這是9,兩人吵得不亦樂乎,C來了,看出端倪,勸他們相互站到對麵的角度再看看,A和B恍然大悟。這說明:隻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才好理解對方,如果我們了解事情的全局,就可以寬恕任何片麵的意見。

美國汽車大王享利·福特說:“如果成功有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倘若你與別人發生了爭執,如果能夠冷靜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認識和思考問題,你或許會發現自己是錯的,而且你肯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不僅使矛盾得到又快又完美的解決,還會在交際活動中使他人建立對你的信任。

“攀龍附鳳” 巧結名流

名流也能成為追求成功的男士的貴人。因為名流都是某一領域的成功人士,如果認識幾個名流,便可以從他們那裏學到一些人生的經驗、奮鬥的小竅門。甚至可以得到他們無私的幫助。

但有一些人,結識名流的目的不端正,隻是為了作為炫耀的資本,甚至作為行騙的“虎皮”,而且對名流的內涵缺乏真正的認識。

在不少年輕人的眼裏,一談“名流”往往離不了歌星、影星、體育明星、作家這一類。範圍十分狹窄,主要是因為這些人露臉機會多,風頭出盡,所以成為不少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

實際上,名流的概念是十分寬泛的,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都應視為名流,比如政界要人、專業學者(成功企業家、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中華技術能手、勞模、發明家等等)。所謂“行行出狀元”,各個行業的“狀元”都應該納入名流行列。因為他在這一個行業裏有著權威的影響力。

與名流交往,是為了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以促進自己快速成材。有的人結識名流的目的是為了炫耀自己朋友多、路子廣,提升自己的形象,這是不足取的。結識名流可以使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收益匪淺。

名流是多種多樣的,他們一般具有某一方麵的特殊天賦、才華或業績,但是一個人不可能結識所有的名流,因而必須有一個“主攻方向”,選定一些值得花精力去結識的名流。值得結識的名流有兩個原則:一是有可能結識得上的,如果根本沒有機會、不具備任何條件結識,也隻能是“望梅止渴”;二是與自己的工作有聯係的,通過結識他能讓你獲得走向成功的“養分”。

一些人隻想結識那些走紅的影星、歌星、體育明星,其原因就在於被他們那炫目的、外在的“光華”所吸引。即使結識上了,如果你不具備他們的天賦和一些必備的條件,你也根本成不了明星。

天上是不會掉下餡餅給你吃的。想多結識幾個名流,就要自己創造機會去尋找。一旦找到了可以結交的名流,讓他們成為你的貴人和幫手,你自然會體察到“助你一臂之力”的益處。

社會名流都是成功人士,結交成功人士當然對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學會結交社會名流是追求人生的輝煌者的重要一課。

名流可以引導你走向成功之路。隻要事先深入地了解名流,想方設法架橋搭線,多與名流打好關係,名流們對你通往成功之路施以援助。

名流並不是誰都可以結識的,特別是那些在商界叱吒風雲的人物,更是難上加難。下麵介紹幾種可能與名流相識的方法。

(1)多了解名流的背景。對有關名流的材料要盡力搜集,多多益善,力求全麵詳細。比如他的出生地、過去的生活經曆、現在的地位狀況、個人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處世風格、最主要的成就、將來的發展潛力、他的影響力所及範圍,總之,凡是與他有關的材料,隻要能搜集到的,就盡力搜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關於名流的隱私,你要學會保密,不能傳播出去,隻能作為你全麵了解他的參考資料而已。

(2)找中間人引薦。托人引薦是比較常用的辦法,一般托那些與名流交往密切的人作為中間人引薦,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名流對與他較密切的人引薦來的人,會以禮相待,不會冷落你。

找中間人需要注意的是:你要讓中間人盡可能地了解你,並獲得中間人的充分信任和欣賞,這樣他才會積極地為你引薦。對一個不太了解的人,或不太賞識的人,中間人是不會輕易引薦的。貿然引薦,令名流不高興,也等於減少了他自己在名流心目中的“印象分”。

(3)自己主動結識。主動結識也是較多結交名流心切的人通常采用的辦法,就是“冒昧”地給名流寫信、打電話,主動提出結識要求,這種方式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需要提醒一點的是:當你“冒昧”地給名流寫信而且又希望名流能給你回信時,那麼千萬不要忘記留下你的通信地址、姓名並貼足郵票的信封。

當然名流不是你想結識就能結識上的,有時費盡心機也是勞而無功。因此,如果刻意去尋訪名流反而會適得其反,倒不如本著自然的態度、隨緣而定,有緣分的話,你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與之相識;沒有緣分的話,就是近在咫尺也無緣相會。比如你想當場得到作家、歌星、球星、影視明星的親筆簽名並不難,但因此而與之相識恐怕不大可能。未雨綢繆,男人應該學會結交社會名流,為自己的人生添光彩。

在溝通和讚美中找到“有情”人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這種肯定對所有人而言,都是其“所好”的東西,“肯定”二字對一個人的心理的確有令人難以理解的“神效”,因此,肯定、讚美便被運用為橫向及縱向人際關係的“處方”。

“讚美”的讚與被讚是人性上的一種需要。

任何人都需要被肯定,小孩子你稱讚他“很聰明”、“很乖”,他便高興,女孩子你稱讚她“美麗大方”,她便高興,對於成年人你稱讚他“能力好”,他便高興……

一般的“肯定”多用在橫向的同事、朋友之間及縱向上、下級之間,但事實上,上級也需要下級的“肯定”,為他的領導尋找基礎及“安全感”,否則聽不到“肯定”的聲音,這樣便會有高處不勝寒的孤寂,也就因為如此,所以才有“讚美”的出現;有“需要”就會有“供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而“需要者”在獲得滿足後給予“供給者”的豐厚回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就沒有必要對“讚美”感到“惡心”。有人靠實力求生存,有人靠“讚美”賺口飯吃,會讚美的人永遠會讚美,不會讚美的人怎麼也不會去讚美。人,各適其性。

“讚美”有其必要及作用,那麼該如何“讚”才能“恰到好處”?

或許人人各有妙招,不過原理都一樣——讓對方感到受尊重、受肯定,感到高興就對了。

言語上的“讚美”最普遍,但要看對象,有人就不吃這一套,也有人不喜歡過度露骨的奉承。不過不管怎樣,一兩句“讚美”也總是要說的,因為這是一種“禮貌”的“場麵話”。

行動上的“讚美”最好,不露痕跡,讚者與被讚者雙方都自在,而且更能顯出“真誠”。

借他人之嘴去讚美第三者,無疑是更高級的讚美術。

把這種原理引申到讚美人的技術上,最高明的讚美,往往正是通過間接途徑讚,才能讚到點上!

直接的讚美像賣廣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盡管賣花讚花香也會有效,但有效的廣告一如有效的讚美,必須“言中有物”,能令聽者信服才會生效。

在人際交往中,聰明的人有時會根據不同人的不同個性和喜好,去迎合他人。在聰明人看來,投他人所好並不是沒有自己的個性,它隻是一種交往的手段,是贏得他人好感的好方法。

當年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北上打仗時,曾來到一條波浪翻滾、沒有舟橋的大河邊,無法過河。當時,天氣尚暖,河水還沒有結冰。燕王的大軍在河邊駐紮,都無計可施,軍心浮動。燕王心急如焚,有心強渡,卻擔心士兵膽怯,不敢過河。於是,他想在軍中製造河水可渡的傳聞。

於是,燕王朱棣就派人去觀看河水是否結冰,那人跑到河邊一看,水流湍急,波濤滾滾,就跑回來稟報:“燕王,河水毫無封冰之象無法渡河。”燕王聽了大怒,一揮手:“拉下去,殺了!”那士兵便被拉出去斬首了。燕王又另派一名士兵去查看,那人來到河邊,看到河水洶湧,回來也如實回報:“燕王,河水的確沒有冰凍之象”。燕王問也不問,拍案大喝:“推出去,殺!”第二個士兵就這樣也被拉出去砍頭了。

燕王又派第三個士兵去查看。這回,他吸取了前兩個人的教訓,明白了燕王的用意,回來之後向燕王報告說“恭喜燕王,河水已經封冰,冰層盈厚幾尺,如鋼澆鐵鑄,大兵可渡河。”燕王聽罷大喜,說“重重賞他,傳令三軍,探子來報,河水封冰,大兵可渡河。”

顯然,第三個士兵是非常聰明的,當他了解到燕王的心理後,就投其所好,迎合了他的心理,才免去了被殺頭的危險。

這一事例對現代人來說也許有些極端,但在古代,尤其在多事之秋都不僅僅是交際的妙招,更是以交際之道保得性命的惟一通道。古今境況不一,其理相同。在現實生活中,假如你的上司喜歡聽他的員工讚美他,也就是說,那麼你就要迎合他的這種心理,多讚揚他幾句。與領導關係相處得融洽,工作自然也就好開展了。這有利於我們的事業進一步拓寬與發展。同樣,與朋友相處,你要及時發現他們的興趣與喜好,並投其所好,朋友之間的感情也就加深厚了。何樂而不為呢?這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贏得他人好感、獲得交際成功的一條重要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