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男人成功要懂得經營人脈(1 / 3)

第6章 男人成功要懂得經營人脈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發表過一份報告: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什麼是關係?關係即我們提到的人脈。男人要想成功,就必須營造一個成功的人脈關係,它雖然不能直接轉化為財富,但卻是一種潛在的無形資產。沒有人脈,隻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若加上人脈,將會是一分耕耘,數倍收獲。

經營人脈就是經營成功

每個人都將成功作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因為隻有擁有事業的成功才是完美的人生。一個人的成長、發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際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也都與他的人際關係息息相關。沒有人際交往每一個人隻能是個體孤立在這個社會上,根本無法抵抗自然災害,生存的希望非常渺茫,沒有人際交往就不可能存在家庭、社會和國家,更談不上個人的前途和發展。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會發現有些人很有才華和能力,卻經常失敗,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好人脈。

成就大事業的很多商界男士們都意識到了人際關係對一個男人成功的重要性,因而他們努力建構並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人脈關係。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

很多男人成功的事例都證明這一點:一個男人不管他從事哪種職業,隻要學會處理人際關係,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個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正因為如此,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說:“我願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領更大的代價去獲得與人相處的本領。”

人際關係專家曾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研究,結果都證明:越是懂得好人脈的重要性,人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就越主動積極,其人際關係也越融洽,越能適應社會,其工作業績也越大。莫洛擔任美國摩根銀行股東兼總經理的時候,年薪高達一百萬美元,後又擔任了美國駐墨西哥大使,一時在美國聲名鵲起。沒有成功之前,莫洛僅是一名小小的法庭書記員,為什麼他就一躍到達成功的彼岸呢?原因很簡單,他靠的就是人脈。

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就是他被摩根銀行的董事們看中,被推上摩根銀行總經理的寶座,一躍成為全美商業巨子。據說,摩根銀行的董事們選擇莫洛擔當此重任,不僅是因為他在企業界享有盛名,更因為他在企業界和政府官員中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吉福特本原先也隻是店鋪裏一名店員,後來任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總經理。他常常向人們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他認為人脈是一個男人成大事的主要因素,人脈在一切事業裏都極其重要。一點沒錯,擁有好的人脈關係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我們一筆不可多得的無形資產。

紐約市銀行總裁凡特立伯向世人表示,自己在雇用任何一位高級職員時,第一步要了解的便是這人是否有人人認可的人脈。

著名魔術大師豪華·哲斯頓,被公認為“魔術師中的魔術師”。幾十年來,他曾到世界各地一再地創造幻象,他的魔術之神奇,深受觀眾的喜愛。哲斯頓最後一次在百老彙表演的時候,《創富學》作者希爾曾經在大師的化妝室裏待了整整一個晚上,向他不停地請教問題。

希爾希望了解哲斯頓先生成功的秘訣。哲斯頓告訴希爾,關於魔術手法的書已經有好幾百本,而且有幾十個人跟他懂得一樣多,但他有一樣東西,其他人卻沒有。那就是,哲斯頓不僅對魔術師這一職業懷有深厚的熱情,而且對他的觀眾非常真誠。他告訴希爾,有些魔術師對待他台下的觀眾的態度是:“坐在台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我可以把他們騙的團團轉。”但哲斯頓並不那麼想。他每次一走上台,就對自己說:“我很感激,因為這些人來看我表演,他們使我能夠過一種很美好的生活。我要把他們當作朋友,並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給他們看。”

哲斯頓每一次上台演出時,總是一再地對自己說:“我愛我的觀眾,他們是我的朋友。”

正所謂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隻要用心去澆灌你的人脈之樹,它必將結出成功的碩果。

和諧人脈讓你左右逢源

在成大事者眼裏,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荷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這樣的人際關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和諧的人際關係是需要精心經營的,正如同栽花一樣,不可能今天剛播種,明天就能開出美麗的花朵來。

人類沒有老虎凶猛,可是現實社會中老虎如果沒有人類的大力保護就隻能走向滅絕之路;人類不可能像鳥類那樣飛翔,可是人類現在已經能夠登上月球,翱翔太空;人類不能像魚類在水中那樣自由遊著,可是人類卻能夠製造船隻來征服浩瀚的大海……人類能夠做到這些,就是因為人類有著很好的協作關係。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並非一日之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有一個過程,先花一點時間結識一些朋友,有目的地積極參與一定的社交活動,這樣你的朋友就會逐漸多起來。

人都是生活在人際關係中的,因此你必須適應周圍人際關係的氛圍。無論你是一名企業經理人,還是一名普通職工,你都是生活在這個人際關係的“有情世界”裏,所以你絕對不能以局外人的身份自居。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能會遇見不少為一己私利而欺騙別人的人,或利用別人的弱點使自己獲利的人,如果你看不清這些人的真實麵目,就會上當受騙,不但不可能享受人際關係給你帶來的好處,而且還要承受不必要的傷害。

有效地建立起人際關係可以使一個男人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也可以為他創造許多成功的機會。

範仲淹這個宋朝的才子,官至宰相,他的才識智慧在當時是無人能比的,他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結果處處受阻。看到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腐敗之風,自己無可奈何,隻好發出了“唯斯人,吾孰與歸?”的千古悲吟,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人類社會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人際關係更被打上了獨特的烙印,想在社會中安逸生活,想在社會活動中遊刃有餘,想在社會發展中出類拔萃,就要善於運用人際關係助你一臂之力。這是每一個人都不能回避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人際關係在生活和工作中充當著重要角色,起著獨特的作用。

假如你是一名經理,知道一些清潔工的名字,也認識他們,甚至還知道他們的家庭狀況,那麼你在公司內的人際關係一定很好。倘若你對他們一無所知,你在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可以視為零分。

由於這些人往往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會主動與你攀談,因此你要主動和他們攀談,或出差時順道帶回一些小禮物送給他們。以這種方式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對你日後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建立與下屬之間人際關係的機會多得不勝枚舉。就拿看門的工作人員來說吧,在他為你開門之際,你是以“謝謝”一句話帶過呢,還是借此機會和對方進一步交談,以建立融洽的關係呢?

“人脈”這一詞是從港台傳入大陸的,一般來說,人際關係可以區分為動脈性和靜脈性兩大類。上司或同僚屬於動脈性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固然重要,然而隨著清潔工或守衛人員之類靜脈性人際關係的不同,人際關係整體的密度也隨之不同。

當然公司外部靜脈性關係也有擴展的必要。簡單地說,這種人際關係是指不用名片交往的關係。在完全交換名片的人們所構成的社會結構裏,無論如何能獲得的情報都是有限的。

不用名片進行交往的人們是一群特殊群體,你也應該重視他們。這些人包括已退休的老年人、尚無工作經驗的畢業生、在某種情況下隻在紙條上留下電話號碼,身份不明的各種人物。這種特殊的人際關係絕不容輕視。

就像我們吃飯時,不可挑食一樣,否則就會營養不良,我們交往的人也應該包括各種類型。

廣泛地結交朋友,妥善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使你獲得不同的信息,你就可能在這些信息的協助下,處於領先地位,取得事業的成功。

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僅具有以上良好的作用,它更能使人擺脫孤獨的窘境,使你左右逢源,從而更好地與他人合作,共創你的事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會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實社會無論怎樣演變,都不可能出現老子所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既然你是生活在這個“社會分工細密,協助關係複雜”的群居社會中,你就不能閉門不出,做自己的事,要能夠奉獻出自己的一份誠意,這樣有一天,你也會贏得一份厚重的回報。

人們要成就一番事業,沒有別人的支持和幫助是不可能成功的。隻有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正確認識自己,從自身出發樂於助人,能與他人同甘共苦,才有機會贏得他人的幫助與合作,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每一個人都應該向別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使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自身努力,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來成就自己的事業,使自己借助他人的力量登上成功的舞台。

誠信是打造人脈的根本

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是一個人的資訊記錄,是指一個人負責任的能力,不是簡單的道德人品問題。誠信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反映,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品德。

誠信是一種情感的表達。無論是夫妻、朋友還是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良好的溝通與交流都需要一個人的真情流露,這是建立在真誠表達、無欲無求的基礎之上的。

誠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資本。一個人糟蹋自己的信用,無異於在拿自己的人格做買賣,賣得越多,留下的也就越少。我們隻有事事以“信”為重,才會有“信”滿天下的那一天,到時,我們的人脈才會遍布天下。

如果一個人有著良好的信用,身邊的人都信任他,喜歡和他交往,那麼,這個人便有交天下之友的巨大資本。

贏得高朋滿座,首先要對別人講誠信,隻有如此才能獲得人家對你的信任,與你結為朋友。隻要你學會了講究誠信,其所帶來的收益要比獲得千萬財富更為寶貴。

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懂得誠信對於人們建立人脈的重要意義。大多數的人都無意中在自己拓展人脈的路上設置了一些障礙。他們因不守誠信常常使一些有意和他深交的人感到失望,最終遠離他。

孔子講“民無信不立”。孟子說“言而有信,人無信而不交”。墨子雲:“言不信者,行不果。”所有這些無不強調了誠信是一種承諾,一種保證,一種真誠;講誠信就是一諾千金。

在日本的餐飲業裏,客人用的盤子需要刷七次。一次一個中國留學生在飯店裏打短工刷盤子,開始刷盤時他很認真,每個盤子都刷七次,後來他感到厭煩,開始刷五次,又改為刷三次,始終沒有人發現他的偷懶行為。終於有一天老板在檢查工作時,發現了他的這種不講誠信、不按規矩做事的行為,便將他解雇了。這個雇員想去其他地方洗盤子,可是他不講誠信的事已經傳開了,根本沒有哪家飯店肯聘用他:可見,當一個人不講誠信時,他失去的不僅僅是朋友,還有事業。可見誠信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中,“誠信”二字的分量可謂沉甸甸的。因為講誠信,劉備充分信任、重用諸葛亮,最終成就了一番大業;同樣因為講誠信,諸葛亮知恩圖報,輔助後主,力保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因為講誠信,關羽銘記“桃園結義”的誓言,“身在曹營心在漢”,“千裏走單騎”,曆盡千辛萬苦也要回到劉備身邊。人們崇拜諸葛亮,敬仰關羽,就是崇拜、敬仰他們這種恪守誠信的可貴品質。

不少人錯誤認為:一個人的誠信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一個人有錢、有雄厚資本,就象征著有誠信。這種想法是極端錯誤的。講誠信在於身體力行,一個人是否講誠信不取決於他的財富,而取決於他對待別人是否有一顆誠實守信的心。

不管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在哪個年代,人們都不能離群索居。人和人之間要有順暢的交流、溝通,彼此尋找寄托與撫慰,這是對個體存在的認證,更是對生存狀態的肯定。而彼此認同的產生其實就是一個彼此信任、互相接納、多元包容的過程。作為社會的最小個體,我們不能強迫別人對我們重守承諾,但我們自己一定要能做到真誠守信,信任他人。

現在,社會越來越開放,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要獲得別人的情感認同,不斷取得信任,就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從小事做起,對人友善。要知道,不管時代怎麼變,誠信作為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不會變,也不能變。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研究大量著名的成功人物之後指出,一個人要走向成功或走向健康的個性有八條途徑,其中兩條是與誠信相關;如有懷疑時,要誠實地說出來而不要隱瞞,在許多問題上反躬自問都意味著承擔責任。誠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潛在力量,它將使你與眾多的人建立密切和諧的關係,為生活大廈建立堅實的基礎。

所謂“信,誠也”,指的就是心口合一。一個人必須先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然後才能獲得他人的真誠和信任。中國古代早就有“一諾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的說法,指的就是做人要重諾言、守信用。

一個講誠信的人,他應該是一個純真的、穩定的、健康的人,他體現出一種理想的道德力量和意誌力量,為他人所信賴。率真是真誠的另一種重要的品質,它指的是一個人能如實地展現自己,不自欺欺人,這是建立在真實基礎上的自尊自重。正如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所說的:“對自己要誠實,才不會對任何人欺詐”。因而,真誠和守信用是一個人自尊自重的表現。

一個人誠實守信與否,涉及到他是否有自尊自重的素質。西塞羅說:“沒有誠信,哪來尊嚴。”講誠信的人必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認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我們必須先學會以誠待人、相信他人,這應當是為人處世的第一原則。要知道:“隱瞞真實,就是騙自己。”至於他人會對我們怎樣,那就另當別論。在實際的交往中,我們自然能夠積累經驗,用不著過於擔心被蒙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