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男人成功離不開機遇(1 / 3)

第5章 男人成功離不開機遇

機遇是一個人成功的首要因素和重要保證,如果沒有機遇,即使你再有才華、再努力奮鬥,也得不到施展抱負的機會和舞台。但機遇又往往是偶然的,稍縱即逝的。機會來了,勇敢地投入一次。如果你能比別人更主動、更積極、更富於勇氣和魄力、更善於調動自己的聰明才智,機遇就更容易被你掌握。

機會要靠自己去創造

每一位成功的男人不會等待機會的到來,而是尋找並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征服機會,讓機會成為服務於他的奴仆。

隻有懶惰的人,才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機會,抱怨自己沒有時間,把失敗歸因於幸運之神的忽略。粗心大意的人,輕易地讓機會從眼前飛走,他們認為生活太瑣碎,根本沒有大展宏圖的機會。然而,勤奮的人卻能夠從瑣碎的小事中找出機會,他們像辛勞的蜜蜂一樣,從每一朵花中汲取瓊漿。

在一個人的一生當中,能獲得特殊機會的可能性還不到百萬分之一;然而,機會卻常常出現在你麵前,你可以把握住機會,將它變為有利的條件。而你所需要做的事情也隻有一件:那就是行動起來。

失敗的人總是借口說沒有機會,他們總是喊:機會!請給我機會!其實,每個人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充滿了機會。你在學校或是大學裏的每一堂課是一次機會;每一次考試是你生命中的一次機會;每一個病人對於醫生都是一個機會;每一篇發表在報紙上的報道是一次機會;每一個客戶是一個機會;每一次商業買賣是一次機會,是一次展示你的優雅與禮貌、果斷與勇氣的機會,是一次表現你誠實品質的機會,也是一次結交對你事業有幫助的朋友的好機會;每一次對你自信心的考驗都是一次機會。

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意味著大自然賦予了你奮鬥進取的特權,你要利用這個機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去追求成功,那麼這個機會所能給予你的東西要遠遠超越了它本身。試想,像弗萊德·道格拉斯這樣一個連身體都不曾屬於自己的奴隸,尚且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最終成為一位傑出的演說家、作家和政治家,那麼,作為生活在當今擁有許多機會的男士們,難道弗萊德·道格拉斯能成功,你就不能?

下麵再看看約翰·洛克菲勒在石油行業是如何抓住機遇的。

洛克菲勒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到,美國人口雖然多,但卻隻有極少數人在使用電燈。美國石油儲藏非常豐富,然而,由於石油冶煉加工方法十分原始,產量非常低,而且使用起來也不安全,而這正是他的機會所在。

他先是找到了一個合夥人,叫安德魯。到了1870年,利用安德魯發明的冶煉加工方法,洛克菲勒開始冶煉出了他們的第一桶石油。由於他們冶煉出的石油質量好,所以生意也就馬上火爆起來。

但沒有過多久,安德魯表示,他對現狀不滿,希望退出合夥關係。洛克菲勒問他:“你想要什麼作為補償呢?”安德魯漫不經心地將自己的要求寫在一張紙上:“100萬美元。”洛克菲勒不假思索便同意了他的條件。不到一天,他就將這筆錢遞到了安德魯手中,然後說:“你隻要100萬美元,而不是1000萬,要價真的不高。”

在以後短短的20年中,這個固定資產隻有1000美元的不起眼的小冶煉廠,滾雪球般地成長為一個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總資產達到了9000萬美元,股票價格也升至每股170美元,而公司的市場價值則高達1.5億美元。

機會就像水裏遊動的魚,你千萬不要學“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而要積極地去觀察、去捕捉。

在裏約熱內盧的一個貧民窟裏,有一個男孩,他非常喜歡足球,可是又買不起,於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從垃圾箱揀來的椰子殼。他在巷口裏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一天,當他在一個幹涸的小池塘裏猛踢一隻豬膀胱時,被一位足球教練看見了。他發現這男孩子踢得挺像個樣子,就主動給他一個足球,讓他踢踢。小男孩得到足球後,踢得更起勁了,不久,他就能準確地把球踢進隨意擺放的水桶裏。

聖誕節到了,男孩的媽媽說:“我們沒有錢買任何聖誕禮物送給我們的恩人,就讓我們為他祈禱吧。”

小男孩跟媽媽禱告完畢,向媽媽要了一把鏟子跑了出去,他來到一處別墅前的花圃裏,開始挖坑。

就在他快挖好的時候,被那個曾經給小男孩一個足球的教練發現,教練問他這是幹什麼,小男孩抬起滿是汗珠的臉蛋,說:“教練,聖誕節到了,我沒有禮物送給您,我願意給您的聖誕樹挖一個坑。”

教練把小男孩從樹坑裏拉上來,說:“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禮物。明天你到我的訓練場去吧。”

經過3年的苦練,在1958年的世界杯上,這個剛滿17歲的男孩子率領巴西隊第一次捧回了大力神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名字——貝利,隨之傳遍世界。

想一想,塵世間有無數的工作在等人去做;而人類的本質是那麼的特殊,哪怕是一句歡快的話語或是少許的幫助,就會有助於別人力挽狂瀾或是為他們的成功掃清了道路;每個人的體內都包含了誠實的品質、熱切的願望和堅韌的品格,這些都讓我們有成就自己的可能;前方還有無數偉人的足跡在引導著、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而且,每一個新的時刻都給我們帶來許多未知的機遇。

不要坐等機會青睞於你,而要創造機會——就像那個牧羊的孩子弗格森用一串串的珠子來計算天上的星星一樣為自己創造機會,就像喬治·史蒂芬森在肮髒的煤礦馬車旁用粉筆得出一個數學定律一樣去創造機會,就像拿破侖在近百種“不可能”的情況下為自己創造出了成功一樣去創造機會……

要像戰爭或和平時期所有的偉人一樣,去創造出非同尋常的機遇,直至達到成功!

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

“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人”,相信大家都熟悉這句話,其中所包含著的樸素真理再次為人力資源人才調查中心的分析報告所證實。

研究發現,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獲得命運更多的青睞,能在機遇來臨之時牢牢地掌握命運,就是因為他們比平常的人更能較早的為機遇的到來做好準備。他們就像一顆顆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蓄積營養和能量,一旦聽到春風的呼喚,他們就會破土而出,生長成挺拔俊秀的棟梁之材。

不過,我們也許會問:為什麼有的人總能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機遇?為什麼麵對同樣的機遇有人成功了有人卻失敗了?為什麼有些資質本來不好的人卻能得到命運的垂青,而某些天資甚佳者卻最終庸碌無為?為什麼成功者總顯得比別人幸運呢?

這些問題的回答可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機遇隻青睞那些為了事業的成功作最充分準備的人。換句話說,隻有在“萬事兼備”的情況下,東風才顯得珍貴和富有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講,機遇是被人創造出來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外界環境變化的客觀必然性的結合。主觀方麵條件的增強會影響到客觀環境的變化,使好的機遇更容易產生。同樣,當一定的客觀機遇已經出現後,那些不斷在提高自身素質方麵進行努力的人則要比那些不作任何準備的常人更有機會抓住這些機遇,利用這些機遇。

許多成功人士都是創造機遇的高手,他們總是在努力,總是在奮鬥,開始時他們是在尋找機遇,而一旦當他們自身的實力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機遇便會自動登門拜訪。而且,隨著他們自身才能的不斷提高,知名度的不斷增加,其所麵臨的發展機遇也會相應地有質和量的提高。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他們的這些主觀努力,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良好機遇。從這個角度上說,機遇是那些有準備的人創造出來的,是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和回報。

倘若每一個人都隨隨便便獲得機遇,那麼這種機遇便顯得沒有多少價值了。事實上,機遇往往是一種稀缺的、條件苛刻的社會資源,要得到它,必須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和成本,必須具備相應的足以勝任的資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期不斷的自我提升和努力。

這就是機遇為什麼更青睞於有準備的人的原因。

我們還發現,雖然命運有時是不公正的,那些毫無準備的人卻獲得了某種機遇,但從長遠來看,這些人很少能有所建樹。而在我們視力所及的當代名人的成功史上,無不記載著人們為迎接機遇所作的種種準備。

但有時命運也是常常捉弄人的,由於客觀原因的限製,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事自己喜歡做的職業。

當麵臨這種情況時,有人將之視為不幸,而有人卻將之視為機遇,他們能重新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沉沮喪,而是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幹一行,愛一行,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所從事的新行業中去,從而開創出一番嶄新的事業。

我們發現“把不幸也當作是一種機遇”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者的一大秘訣。

許多成功男人不僅是開拓機遇、捕捉機遇的能手,而且還有發掘高潛能,高效運用機遇的能力。他們的成功經驗告訴世人,一定要提高機遇的利用率,把機遇發揮到最大值。

有的人一生中曾有過許多很好的機遇,但他們不懂得充分利用這些機遇,結果喪失了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也有的人抓住了機遇,但是並未理解到這一機遇的全都內涵,因此他們隻取得一點小成功,實在令人感到惋惜。

的確,隻有愛思考的人、愛拚搏的人,才能充分地獲得機遇,給人生點亮一盞明燈。

改變觀念 適時而進

社會環境的變化,雖然對一個人的命運有直接影響,但是,任何一個環境,都有可供男人成功的發展機遇,緊緊抓住這些機遇,好好利用這些機遇,不斷隨著社會環境變化而調整自己,就有可能在社會競爭的舞台上開辟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市場風雲的任何變動,都意味著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這對於競爭者來說,既是危機,又是時機。在現實的壓力之下,如果你能改變觀念,適時而進,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觀念俗舊,漠然對待,則要付出事倍功半的代價。甚至,抱著老觀念不放,則可能被市場所拋棄,在市場競爭中無立足之地。

市場之變,是多因素,多層次變化的綜合效應。包括競爭對手的策略,消費者需求偏好的變化等,有很多是受不可預測、不可控製的因素製約的。其中任何一種因素、一個層次的變動,都會激起市場之變。因此,市場是變化多端的,一大批新市場產生了,便有了一些舊市場隨之消逝,而舊市場的消逝必然帶來部分人定位的危機。每個人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須有中途應變的準備,這是市場環境下的生存之本。

當今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機遇每天都被千千萬萬隻眼睛盯著,所以要獲得機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創造機遇,改變不利於發展的現實條件。

中國戲劇學院音樂係的一名男大學生畢業後,到某企業的工會做宣傳工作。剛一開始,他很苦惱,認為自己的專業才能與工作不對口,在這裏長幹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會耽誤,而且日久生疏,自己的專業也可能被荒廢。於是他四處活動,想調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中去。可是,幾經折騰,終未成功。之後,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他發誓要改變“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狀況。他找到單位工會主席,提出了自己要為企業籌建樂隊的計劃。正好這個企業剛從低穀走出來,扭虧為盈向高潮發展,也想大張旗鼓地宣傳企業形象,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計劃。他幹勁十足,跑基層、錄人才、買器具、設舞台、辦培訓,不出半年,就使樂團初具了規模,過了3年的努力,這個企業樂團的演奏水平,已成了全市一流,而且堪與專業樂團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較高的樂隊經理。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變了自己所處的環境,不但開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養了自己的領導管理才能,為他今後尋求更大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現實是可以適應的。從大的方麵來說,國家的一個新政策就可以改變社會大環境;一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就可以被工廠的汙水、廢氣所破壞;小至單位,一位有威望的領導,他的興趣愛好足可以帶動全單位職工的興趣愛好等等。當然,改變環境需要許多條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與智慧,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有了適應現實的決心,才能有適應現實的想法。

一個欲想成功的男人,麵對環境的態度和觀念應該有以下四點:

第一,如果我們有能力、有辦法來改變現實,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為難能可貴的。

第二,我們的生存須臾離不開現實,隨著現實的變化,我們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這是生存的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