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男人成功要敢於創新(1 / 3)

第4章 男人成功要敢於創新

創新應該是一個人的能力之所在,更應該是一個男人成功的永恒動力。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是創造的結果,創造是人類心理發展的最高成就,是精神的最高境界。它在人類活動中,是最有力量、最有希望、最有價值的思維活動。成為創造性的人才,無疑是當今有誌之士所向往的目標,當然也是成功男人的必修之課。

創新是男人成功的永恒動力

麵對激烈的競爭,想成大事的男人必須尋找新的突破口,獨辟蹊徑,才能在諸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從而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在大多數人眼中,都存在這樣的想法:隻有科學家創立新理論,發明家製造先進機械,專家學者著書立說,文學家吟詩作賦,音樂家譜寫新的樂章,美術家繪畫雕刻,這些為人類增添巨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勞動才算創造,而這些創造隻有天才才能做到,一般人想都別想。

誠然,科學家、發明家、文學家、藝術家的創造是偉大的,令人敬仰的。但是,他們畢竟也是人,創新並不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專利,當你走進創造心理學這個自由王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創新是人才的標誌。每一個神智健全的人都存在著創新能力。成功的男人善於運用大腦,去開創新的世界。

其實,任何男人隻要稍稍審視一下自己就會發現,你在某一方麵有時比別人強得多,或者同別人的觀點、看法不一致,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或者你工作出色,出類拔萃。有些人可能在讀書方麵不行,但動手能力強,設計、編程順暢自如,這些也是創造才能的表現。

創新並不神秘,人人具備創新潛能,如果你懂得創造的奧秘,善於掌握科學的方法,你那潛在的創新才能就會迸發出來,以至成就大業。

美國《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對比爾·蓋茨和網景公司電腦神童馬克·安德林等人進行追蹤報道以後,發現蓋茨之類的人物正是依仗他們的創造力,從而攀上成功之巔。

富有創造性的成功男人在表麵上與常人沒有什麼兩樣。不過,他能在開創自己的“王國”時在公司內部循序漸進地開拓一個適合創新生存的環境。

創新和創意的區別在於:創意是想出新點子,創新要將這些點子運用到現實中,創意富有想象力,令人興奮,並充滿樂趣,創新則是一項艱辛的實踐。

每一個成功的創新都源於一個好的創意,而好創意的誕生需要在許許多多的創意中篩選出來。這種過程近乎於一個攝影家拍一張好照片的經過,他照得愈多,愈有得到一張傳世之作的可能。

其實每個人都具有創新思維,每個人都具備創意。盡管有些人的創意比別人更多一些。而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意識地應用以下幾種技巧想出更多的點子:

①第一次親密接觸——你開始想改進某些東西,或是,你開始想解決你的問題。第一項步驟就是這些意念第一次到你腦子的時候。

②準備期——做一些研究,盡你最大的努力學習有關這方麵的資訊。閱讀,與他人交談,並盡可能地收集相關資料。

③孵化期——暫時忘掉問題,或者讓它進入潛意識。把這個問題延後處理,忘記所有跟這件事有關的事,去想別的問題,給你的潛意識時間,讓它來發揮作用。

④靈光閃動——歡樂的,令人興奮的時刻來臨了!偉大的新視野從你的潛意識中釋放出來,這個階段也許發生在吃飯時,沐浴時或者美夢時。

⑤修正期——靈光閃動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可靠性極低。你必須在頭腦清醒時,客觀地審視這個新點子,判斷它是否值得讓你費全力的去做。征求別人的意見,找一個盡可能客觀的人,試著向一位顧客推銷你的點子,隻有少數的點子能經得起這些判定,好的判斷力來自於經驗,經驗來自於不斷的判斷,盡量向別人學習他們的經驗。

那麼,平時男人應該怎樣開發自己的大腦尋找創新呢?

①向現有規範提出疑問

能成大事富創意的男人從不認為現有規範就是最好的或最正確的方式。永遠都有數不清的方法,能夠改善你的產品、服務,以及你的工作方式。你的任務就是要盡快發現這些方法。

②借鑒他人的點子

創意思考家的利器就是借鑒及采納其他人的點子,擴張你的視野,將各種可應用在你的工作上的好點子收為己用。

③采取不同的觀點

創新通常意味著以新觀點來看待習以為常的事物,天才就是擁有稍稍與眾不同的觀察力的人。

④多讀書看報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這句話說得對,不過,不新鮮的事可用無窮的方式加以重新組合,這也就是創意的本質所在。平日裏,多讀書看報,可以在書中尋找到靈感,為自己開個點子“銀行”,儲存剪報、照片、文章等等。

點子存多了,你需要時就從“銀行”裏取出來,重新整理、組合、就會發現自己想要的。

同時應該學會弄清自己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意誌和人格的特點,隻要講究方法,合理地發揮所長,發揮潛伏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爭取從優發展,就可以在自己的事業上大顯身手,開創一處屬於自己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不斷產生一種對自己來說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認識和體驗,它使我們感到喜悅、自信和滿足,使我們某種工作進展順利而迅速。這種認識體驗有人形容為“類創造”,如小學生做數學習題時,他們通常會用一些與書本不同的方法去解答,顯示他的創造能力。慢慢地,這種“類創造”發展成“真創造”,即能為社會提供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創造成果的能力。

創新應該是一個人的能力之所在,更應該是一個男人成功的永恒動力。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是創造的結果,創造是人類心理發展的最高成就,是精神的最高境界。它在人類活動中,是最有力量、最有希望、最有價值的思維活動。成為創造性的人才,無疑是當今有誌之士所向往的目標,當然也是成功男人的必修之課。

創新思維 人人都可以培養

曾有這樣一篇文章,文中講述了這麼一段話:如果一個猶太人在某地開了一家修車站,那麼第二個來此地的猶太人便會開一家飲食店。而如果一個中國人在某地開了一家修車店,那麼第二個來此地的中國人,也僅僅是開一家修車店。這個比喻雖然不是十分準確,但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國人善模仿而不善創新的實際狀況。

日本本田汽車公司前身是一家小企業“本田技術研究所”,它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創立了“杜絕模仿,活用創造思維,產生新的創意”的本田經營思想。在這一思想影響下,本田公司生產的特色汽車,如“市民型”、“都市型”、“都市渦輪型”等在社會上具有廣泛的影響。

曆史的發展表明,哪一個國家和民族善於創新,就發展迅速,就強大;哪一個國家和民族因循守舊,就落後,被挨打。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一論斷是對時代脈搏的準確把握。創新是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增長的活力之源。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

創新也是可以學習、可以培養的。人並不是天生會創造的,正如魯迅所說,天才的第一聲啼哭,絕不是一首好詩。一些創造的大家們,也不是從小就智慧橫溢,創造力如噴泉。

創立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從小學到大學,都被老師認為是平庸的學生,中學的教導主任甚至認為他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有什麼出息。大學畢業後,幾個同學都在教授的推薦下找到了工作。可是,那位教授對愛因斯坦的求助並不放在眼裏。

牛頓被認為是一切天才中的天才,但是,牛頓的少年時代也隻是一個成績不突出的學生,隻是他玩具做得出眾一點而已。

可以說,他們的創造才能主要還是靠後天鍛煉出來的。那麼,一個人如何使用他自己的腦力來進行創新呢?以下介紹發展創新能力最有用的幾步驟:

第一,養成用印象去思考的習慣;

第二,去除那些固定不變的觀念;

第三,累積經驗;

第四,持續不斷,直到成功;

第五,試著去喜歡那些能使預感滋生的對象;

第六,養成印象的思考及資料的整理的習慣。

著名哲學家笛卡爾在《談談方法》和《形而上學沉思錄》兩本著作中,詳細描述了自己對於萬事萬物的質疑,以及從質疑中所得出的創新結論。

正是這種懷疑,才促進我們人類更深入的思索,我們首先要懷疑,才能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問題和發現新的問題。

當我們探究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深思熟慮地認識社會發展時,我們發現: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其曆史進步地位的確立,都伴隨著一場深刻的、可稱之為“沒有硝煙的戰爭”的思想革命。

而思想革命就是要推陳出新,適時創新。

思想創新是社會實踐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思想創新的源泉是實踐。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它要求反映現實世界的思想也要隨之跟上,這是因為隻有根據和符合客觀事實的思想才能對事物的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

提高現代人的思想創新能力,需要提高人們的理論思維能力。一個男人要想提高創新能力,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創新是突破原有的框框,要想創新,就必須有深入事物本質的大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思想創新的關鍵是勇於和善於探索;思想創新的出發點是實事求是;思想創新的基本前提是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思想創新的核心在於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些,都需要現代人掌握並創造性地運用於實踐。

美國心理學家哈格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了精神成長需要分為的六個階段。

精神成長的第三個階段就是“創造性”。創造性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重要特征之一。隨著人類的演化和社會的進步,創造性對自然界的改變愈來愈大。

當你跑遍大街小巷,也找不著創新的思路時,不妨回過頭來,從自己的性格和經曆入手,發掘潛在的靈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首先你應該自問:“我是個怎樣的人?”這是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欲望、生活目標,有什麼優點和缺點,有沒有什麼專長或技能等。

認識自己是創新的第一步。隻有認識了自己,你才能弄清,你人生目標的方向,這樣你的努力才不會白費。相反,若不認識自己,好比被人蒙上眼睛,在漆黑中不能辨別方向,到處瞎摸一通,處處碰壁。此外,一個創新者了解自己,就更容易發揮自己的長處,把缺點掩藏起來,或把缺點變為優點,你會發現你的機會要比不認識自己的人更多。

另外,一個人的人生經曆也是創新的一個來源。想想你有過什麼愉快或不愉快的經曆,並思考愉快的經曆能否再次享受?怎樣令其他人也享受到這種快感?至於不愉快的經曆,怎樣才能令自己不重蹈覆轍?怎樣幫助別人避免這些不愉快的經曆?你的經驗是別人最佳借鑒,為什麼不拿出來與別人分享?你讓別人分享你的經驗,等於做了別人的顧問,而顧問的酬勞是機遇的出現,隻要你善於把握,就可以成就你的一番事業。

其實,道理很簡單,你的快樂,可能也是很多人的快樂,你的創傷,可能是很多人的創傷。你要追求快樂,避開痛苦,別人不也是如此希望嗎?你的需求,可能也正是大家的需求。

多看、多聽、多想,到處都是創新的機會。不必去遠方找,就在你身邊,已藏著許多機會等待你去發掘。

美國傑出的發明家保爾·麥克裏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這是以前的一件事。我兒子當時隻有十歲,我告訴他,水的表麵張力能使針浮在水麵上。我接著提出一個問題,要求他將一根很大的針投放到水麵上,但不得沉下去。我自己年輕時做過這個試驗,所以我提示他要利用一些方法,譬如采用小鉤子或者磁鐵等等。沒想到他卻不假思索地說:“先把水凍成冰,把針放在冰麵上,再把冰慢慢化開不就得了嗎?”

這個答案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是否行得通倒無關緊要,關鍵一點是:我即使絞盡腦汁冥思上幾天,也不會想到這上麵來。經驗把我限製住了,思維僵化了,這小家夥倒是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