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男人成功靠自身的內力(1 / 3)

第3章 男人成功靠自身的內力

每個男人都渴望功成名就,都希望外界提供給他許多幫助,但是天上不會掉餡餅,男人的財富和地位隻能靠自己,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去爭取。一個男人如果具備了一定的“內力”,而且又掌握了成功的正確方法,就會很快在社會中脫穎而出。

人生隻能靠自己

獨立自主是成功男人的良好習慣之一。你有沒有獨立自主的習慣,從你的生活方式中就可以看出,你要學著獨立地去生活,自主地去做事情。一個成大事者是不會在生活中依賴他人的。

當你作為一個生命呱呱墜地,可能就已經習慣了父母的嗬護與撫愛。饑餓、寒冷、病痛、挫折……似乎都有人在為你遮擋。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終於長大了,步入了社會,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是,你是否想過:你能生存嗎?你能適應社會嗎?你能活得很好嗎?

從這一刻開始,你的精神支柱就是你自己,隻有你才能對你自己負責!

一位成功人士是這樣教育自己兒子的,為了讓正處於青春期的兒子能獨立自主,將來成就大業,就狠下心來把他送到一所離家很遠卻十分有名的學校去念書。

那個稚氣未脫的小夥子每天都需要轉三次公共汽車,換兩次地鐵,穿越紐約最豪華和最肮髒的兩個街區,曆時三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那所學校。而紐約的地鐵又是世界上最亂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搶劫、強奸,甚至殺人的事件發生。

看到這裏,大家都會覺得這位父親太冷酷了,放著周邊好學校不讓兒子去,偏偏讓兒子冒那麼大的風險,整天奔波著上那所學校。

原因很簡單,這位父親一方麵想讓兒子受到名師的指點,接受好的教育;另一方麵更是要培養兒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成功男人認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要經過這一關,都要穿越這樣的危險地帶,否則就難以在這錯綜複雜、險象橫生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一位成功人士告誡子女說:人生道路是危險的,因為人生隻有去,沒有回,隻能走一次路線,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道路,若一步稍有不慎,你的整個人生都將遭到打擊或挫折。

所以他在給兒子的信中著重寫道:“兒子,你漸漸會發現,當你個人獨立的時候,會變得格外聰明,當你離開父母的時候,你才會知道父親是對的。”

想要成功的男士,必須盡早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並且用這種習慣去麵對世界,麵對生活中的一切。

也許,你會遇到一些問題:覺得社會太黑暗,抱怨別人太勢利。感受了人世間的冷暖之後,你變得孤獨、寂寞,總有許許多多不能名狀的情緒要發泄。

看到這裏,很多人都會感到很奇怪。其實,你隻是在潛意識裏認為自己隻不過是一個“孩子”。

也就是說,你還沒有獨立,不能獨自承擔許多事情。所以你活得不順心、不積極,沒有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

我們活在這個世上,必須獨立。人生隻能靠自己,因為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小時候的魯迅由於家道的敗落和父親的病情,使還是孩子的他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他不僅要學習,還要每天往返於藥店與當鋪之間,為生活而奔波。但他還是勤勤懇懇地求學。

一次,由於上學遲到,老師對他進行批評,魯迅就在自己的書桌上刻上了一個“早”字,這不僅僅是對自己的提醒,更是一個人人生觀的體現,即自立、自強。最終魯迅成為了我國一代文豪,這與他當年的自強自立是分不開的。

當一個人獨立了,放棄了依賴性的時候,能為他自己所做的事負責時,他就會變得無比強大。

記住: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個女孩子可能是很柔弱的,但當她成為一個母親之後,就必須為生活而奔波,因為她要負起母親的責任,在嬰兒眼裏是獨立的體現。

天助自助者,社會需要堅強自立的人,任何人都不願意與一個軟弱無力,隨時會倒在自己身上的人交朋友。隻有你能為自己負責了,你才可能更多地得到別人的幫助。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陪你一輩子,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獨立生活。

一個嬌生慣養、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要想迅速地成熟起來,最好的方法是讓他遠離父母,去過獨立的生活。正如一個嬰兒,隻有當他掙脫了雙親扶持的雙手,自己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時,他才學會走路。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社會的進步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每個人都有處世的“如意算盤”。然而,誰也無法在課堂上、書本中或家庭裏教會孩子如何自如地處理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弱點,以一個成熟者的目光來審視世界上的一切。這些隻有自己去麵對、去體驗,才能獲得知識。

正如一位哲人所說:“若想讓小鳥學會飛,就讓它自己飛吧。”

一個獨立的人,會堅守信仰、保持自我。隻有這樣,才能夠在人生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為人生塗上一道亮麗的色彩。

培養成熟的人格魅力

人處於複雜的社會關係中,一個想要成功的男人首先必須學會麵對不同的人或者各種各樣的關係。人格魅力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一個沒有成熟人格的男人是很難成功的,而具備成熟的人格魅力是男人通向成功的捷徑。

人格應該是先天體質結合的“氣質”,後天發展的“性格”,以及“能力”等等歸納而成的。通常稱之為“人品”。它和一個人的素質、情緒、行動傾向、行動樣式、習性、態度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

被稱為“人格研究界第一人”的哈佛教授奧爾波特,運用現象學中的觀察法研究人格的成熟度,並在他的著作《人格形態與成長》中,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要素,作為“人格成熟的基準”。

那麼,一個成功的男人,他應該具備怎樣的人格魅力呢?

(1)自我意識的不斷擴大。人在嬰兒時期,基本上隻知道自己,不久,自我意識擴大到母親、朋友身上。成人以後,不管是誰,對於自己的所有物包括意識上和物質上的,都有“這是我的東西”的意識。若這種意識能擴及到職業、家庭甚至擴大到所屬的集團、地域、社會、國家的話,便可視為成熟人格的表征之一。

(2)與群體關係的成熟。自我意識擴及周圍人群,用親密和認同感形成自己的圈子。不隨便在背後說人壞話、挑人毛病、發牢騷、嫉妒、諷刺等等。尊重對方,寬容對方,不排斥對方,即使是男女之間的感情,除了被愛之外,也渴望愛人,而且能接受另一半的現狀,學會寬容對方的不足之處。

(3)情緒的穩定。把自己的憤怒、恐懼、激情、性的衝動,都當作是一種“自我情緒”來處理。不盲目地壓抑,也不鑽牛角尖,不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周圍的人。而且,碰到挫折、欲求不滿時也具有相當的耐力,不會亂發脾氣、牢騷,也不會隨便責怪他人、自怨自艾。時時反省自己,等待時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情緒不高。

作為一個人,哪怕是已經具有成熟人格的人,都難免有情緒的波動。但一個成功的男人絕不會被這些情緒影響,做出衝動的行為而有損別人的利益。

(4)麵對現實的知覺和技能。要對現實有正確的認識,且具有處理問題的能力。雖然高智商的人,不一定都是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但是,智慧卻是成熟人格所不能欠缺的部分。在自己的職業方麵欠缺必要技能,即使在其他方麵合格,也不能說是成熟的人格。

(5)以客觀、幽默的心態對待自己。以自我為對象,客觀地視察,也就是說要真正地洞察自己、了解自己。

除了洞察自己之外,還要有幽默感。真正的幽默是保持某種距離凝視自己,認知理想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對照,並感到的“滑稽”。

其實,人生的高潮和低潮都是不可缺少的經曆,以幽默的心態來對待,才是成熟人格的表現。

(6)學會取人所長,補己之短。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如有的人生性拘謹、靦腆,不善於與人交往,但他敏感,感受能力強,善於觀察與思考,對事物的細枝末節的差異能明顯地感覺到。這類人適合從事財務、編輯、翻譯等工作。而讓這種人從事辦公室工作,開始時可能不太適應,特別是對外接待,有些勉為其難,但隻要堅持鍛煉,其性格中的優勢能得到進一步發揮,弱點也會隨著工作環境的熟悉而逐漸克服,也能做出成績。

有些優點,如謙虛、謹慎又可能成為弱點。過分謹慎,前怕虎,後怕狼,就會缺乏活力,不敢競爭。缺乏冒險精神,縮手縮腳,沒有開拓和創新精神,在商業競爭的時代就會被淘汰。

因此,我們要正確對待他人和自己的優缺點,取人所長補己之短,以事業成功為推動力,恰到好處地揚長避短,更好更快地取得成功。

(7)勇於承認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社會競爭中,每個人都可能辦錯事,說錯話,不同程度地給別人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和傷害。但這並不可怕,若能勇敢地承認錯誤,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承擔應有的責任,並努力改正錯誤,不但不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反而會提高威信,顯得更灑脫。

事實證明,勇於認錯,勇於承擔責任的人,不管他犯了多麼大的錯誤,都不會縮小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相反,人們會覺得此人坦誠直率,老實可靠。

可是有一些人,自己犯了錯不但不承認還把這些錯誤推到他人身上,他們認為這樣做就可以維護自己的形象,提高威信,殊不知適得其反。試想,誰願意和連承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的卑鄙小人交朋友?

(8)有一顆寬容之心。寬容在人際交往中具有柔韌性,寬容的人都有一顆廣博的心和高遠的著眼點,不狹隘,不睚眥必報。寬容就是厚道、容忍、心胸寬廣,忍耐性強。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就是說,寬容能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成功的機會。反之,寬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的可能性,人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寬容就是要以對待自己的心來對待別人。孔子告誡人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願意做,他人也一定不願接受,不願意做。如果你把它推給他人,就代表著對他人的不尊重。在人際交往中,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教誨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人們難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引起的難堪局麵,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如果我們能愛心永存,真誠待人,寬以待人,就能盡可能多地贏得別人的好感、信賴和尊敬,就能更好地團結周圍的人,就能在人生旅途中順利愉快地前進。

(9)準確地把握自尊的彈性。自尊是人格的第一需要,也是一個人所不能少的精神支柱。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為人處事若毫無自尊,臉皮太厚,不行;反過來,過分自尊,死要麵子,也不行。正確的做法是:從實際的需要出發,讓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彈性。

擁有上述9種成熟的人格魅力是每一個成功男人所必備的人格要求。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

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一個人前半輩子養成的習慣決定著他是否能夠盡快成功。

德國哲學家席勒曾說過:“習慣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壞的主人。”我們應該牢記著,習慣是一切行動的因素,所以應該利用習慣來提高自己的效率,提升自己的價值。

如果去問那些已成功的男人:為什麼很多人都會遭遇失敗?那麼他們給出的答案中一定會有這一條:“不良的習慣。”

如果養成了節製的習慣,人就不會去犯縱欲的惡行;如果養成節儉的習慣,人就不會再鋪張浪費;沒有好的習慣,很難有好的人際關係;沒有好的習慣,事業很難成功。

習慣的影響是十分巨大而深遠的,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個獵人,他在打獵時撿到了一枚老鷹蛋,便把老鷹蛋帶回來放在雞窩裏。

沒過多久,小鷹和小雞一起出世了。在雞媽媽的照料下,小鷹很開心和小雞們生活在一起。

小鷹當然不知道自己是一隻鷹,它和小雞們一起學習雞的各種生存本領,雞媽媽自然也不知道它是一隻鷹,按照教育其他小雞那樣教育小鷹。

在它們生活的地方,時常有老鷹出沒,每當看到老鷹在天空翱翔時,小鷹就說:“在天空飛翔多好啊,有一天我也要那樣飛起來。”

然而雞媽媽每次聽到小鷹這麼說都打擊它:“別做美夢了,你隻不過是一隻小雞,怎麼可能飛起來?”

其他小雞也一起附和道:“我們又不是老鷹,不可能飛到那麼高的。”

小鷹被打擊了無數次以後,它終於相信自己永遠不可能飛那麼高,小鷹再看到老鷹飛過時,它便主動提醒自己:“我隻是一隻小雞,我不可能飛那麼高。”

就這樣,直到死,這隻鷹也沒有飛翔過——雖然,它擁有翱翔藍天的翅膀和體格。

可見,習慣雖小,卻影響深遠。好習慣使人成功,壞習慣使人失敗,無論是個人事業還是與人交往,習慣都有莫大的影響,決定著你的成敗。正如英國作家爾德說:“起初我們養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就我們。”

雖然習慣如此重要,但卻常常容易被人們忽視。而且在不知不覺之中,很多人不僅沒能養成有利於成功的好習慣,反而形成了很多壞習慣。這些壞習慣都是不自覺的,而諸如此類不知不覺的舉動,經過多次便“習慣成自然”。所以說,要想克服壞習慣,就應當盡量避免嚐試“第一次”;而要養成好習慣,就要學會經常重複。

一個有誌氣的男人,一個想成功的男人,他必須在前半生戒除以下不良的習慣:

(1)不遵守時間。你是否上班經常遲到?是否和朋友約好時間相會又不守時?一個人不守時,傳達出的是這樣的不良信息:你是一個隻考慮自己、缺乏合作精神的人。

(2)辦事拖拉。雖然你最終完成了工作,但拖後腿使你顯得不勝任。為什麼會產生延誤呢?如果是因為缺少興趣,你就應該考慮一下你的擇業;如果是因為過度追求盡善盡美,這毫無疑問會增加你在工作中的延誤,經社會心理學專家研究得出:很多愛拖延的人都很害怕冒險和出錯,對失敗的恐懼使他們無從下手。

(3)怨天尤人。這幾乎是失敗者共同的特征。一個想要成功的人在遇到挫折時,應該冷靜地對待自己所麵臨的問題,分析失敗的原因,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而不像失敗者那樣隻會怨天尤人,埋怨自己命苦,運氣差,白白的把時間浪費在此。

(4)一味取悅他人。一個真正稱職的員工,應該對本職工作內存在的問題向上級說明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而不應該隻是附和上級的決定。作為管理者,應該有嚴明的獎懲方式,而不應該做“好好先生”,雖然暫時取悅了少數人,卻往往會失去大多數人的支持。

(5)宣傳他人的流言蜚語。每個人都可能會被別人評論,也會去評論他人,但如果津津樂道於他人的流言蜚語,這種議論最好停止。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你今天傳播的流言,早晚會被當事人知道,何必去做那些讓他人怨恨你的事。所以,流言止於智者。

(6)不守信用。已經確定下來的事情,卻經常變更,就會讓他人對你有成見。你做出的承諾,如果無法兌現,會在大家麵前失去信用。這樣的人,能走上成功之路嗎?

(7)傲慢無禮。傲慢無禮並不能顯得你高人一等,相反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因為,任何人都不會容忍別人瞧不起自己。傲慢無禮的人難以交到好的朋友。人脈就是財脈,年輕時養成這種不良習慣的人,很難取得成功。

(8)沒有主見。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你可以隨大流,但千萬不能沒有主見。如果你習慣性地隨大流,那你就有可能形成思維定勢,沒有自己的主見,或者即便有,也不敢表達自己的主見,而沒有主見的人是不能輕易獲得成功的。

學會堅持走自己的路

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特的閃光點,如果能把這與眾不同的一點堅持下去就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所以,男人要有主見,要學會堅持走自己的路,不可讓他人的思想左右自己的意誌。

世界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剛開始學拉小提琴時,技術並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評價他說:你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但最終他成為著名的音樂大師。

歌劇演員卡羅素美妙的歌聲享譽全球。但當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當工程師,而他的老師對他的評價則是: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管打獵、捉狗捉耗子的。”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我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沃特·迪斯尼當年被報社主編以缺乏創意的理由開除,之後他辦了幾家公司,但都以破產告終,可他最後不是建起了偉大的迪斯尼樂園嗎?

法國化學家巴斯德在讀大學時表現並不突出,他的化學成績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頓在小學的成績一團糟,曾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呆子”。

羅丹的父親曾怨歎自己有個白癡兒子,在眾人眼中,他這一生肯定沒有什麼出息,藝術學院考了三次還考不進去。他的叔叔曾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