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3)

第九章

李家王朝

大功告成, 進軍日本

自從盈動與大東簽署收購香港電訊的協議以來,由於美國科技龍頭“微軟”打輸官司引發了全球性的科技股災,導致盈動股價大幅回軟,對其收購不利的消息不絕如縷。

先是,2000年4月19日,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澳洲報章《Aus-tralin》報道,新聞集團有意向盈動反收購香港電訊,但新聞集團旋即作出否認。

複活節過後,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26日報道,新聞集團和新加坡電信有意共同斥資300億美元(2340億港元),收購香港電訊控股權。受到這一消息刺激,香港電訊股價逆市上升439%,而盈科則下跌了336%,收報12元9角5仙。自盈動簽署收購協議至3月底,其股價已下跌了四成。

5月4日,新加坡政府喉舌《海峽時報》透露,星電信對收購香港電訊失敗一直耿耿於懷,積極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除了包括新聞集團外,會再加上一個中國的合作夥伴或全球知名網絡經營商,三方麵合作收購電訊股權。消息人士更表示,星電信將於短期內向香港電訊提交新的收購建議。

雖然不利消息不絕於耳,但李澤楷處之泰然,並未驚慌他表示不覺得有競爭對手存在,也不會作出“提價”建議,一切依照原定計劃進行。

李澤楷為何能處變不驚?原來他剛剛從英國回來,從香港電訊那裏拿到了定心丸,臨離英返港前,李澤楷曾同大東主席羅彬思及董事局成員會麵,雙方亦曾就收購協議交換了意見,得來的消息是:香港電訊仍然支持盈動的收購建議。

李澤楷還說,早在盈科股價開始下滑之時,他已即時以“電話會議”形式同香港電訊行政總裁華禮士交待了有關事宜,華禮士亦表示大東不會單看盈動的股價來作取舍。

5月4日,華禮士抵港參加香港電訊1999-2000年度業績報告會時,親口否認大東有收過第二份收購協議書他亦重申,對盈動股價近期波動,大東不會因此不支持協議。

顯然,英國人的紳士風度,給了李澤楷信心。

再說,盈動和李澤楷亦並非沒有好消息:

其一是澳洲最大的電訊公司Telstra一舉向盈科注入40億美元(約310億港元),擺明是協助盈動並購香港電訊。

其二是盈動與香港商台合組PCC天馬動力公司,為互聯網製作節目,盈動占60%股權。

其三是盈動與台灣年代及和信集團合組全球第三大互聯網內容供應公司。

其四是5月中,李澤楷被《亞洲新聞》選為亞洲50名最有權勢人物,名列第14位,其父親李嘉誠則榮登榜首。

其五是盈動被大摩列入MSCI指數成分股:袁天凡認為,消息可對香港電訊股東“讚成合並”一票構成正麵影響,亦有助於加深美投資者對盈動的認識。

其六是盈動與政府正式簽署數碼港發展計劃。

其七是盈動股價自五月開始逐步回升,至6月底,在16元上下徘徊。

其八是盈動與澳洲最大的電訊公司Testea合組兩間聯營公司,成功獲取30億美元(約230億港元),將負債由113億美元減至50億美元。

其九是盈動與中航興業組旅遊港站,盈動占45%股權。

其十是盈動與美國網上金融資訊商momingtar成立合資企業。

5月25日,市場傳出星電信正式退出是次世紀爭奪戰;由6月13日至7月3日,盈動及港訊先後召開三個股東大會,對盈動購港訊進行表決,結果,英大東股東會和香港電訊股東特別會均有超過97%股東支持合並,盈動股東會更是百分之百股東讚成。

8月1日,香港高院根據《公司條例》正式批準盈科收購香港電訊協議計劃。至此,這宗“世紀合並”大功告成。

盈動成功並購香港電訊之後,香港電訊正式改名電訊盈科,市民熟悉的電訊“地球”標誌將會從此消失,但新公司的英文名仍沿用盈動舊有的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李澤楷出任電訊盈科行政總裁。原港訊成為電訊盈科旗下的全資附屬公司,管理層保持不變,張永霖等13人更進入電訊盈科董事局,擔任執行董事。

電訊盈科行政總裁李澤楷解釋,以“電訊”行先是作為對電訊員工過去十幾年所作努力的一個肯定和尊重。所以雖然平時好多事都由管理層決定,但用“電訊盈科”就是他本人堅持的結果。至於英文名字,因盈動大多生意夥伴是外國公司,加上PCC國外有知名度,為避免混亂,決定沿用舊英文名。

電訊盈科主要經營八大項業務,包括原港訊的B2B、B2C電子 商貿、數據中心、流動電訊、固綱及IP互聯網等六項,以及原盈動的CWV、數碼港等兩項。

不過,李澤楷表示,新公司會先集中資源發展八項業務中的三項,因為兩間公司合並後,總員工人數達數萬人,集團不可能同時兼顧六七項,須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至於原盈動的重頭業務PCC“NOW”寬頻廣播業務則沒有列入新公司,對此,證券界普遍表示理解及認同。因為合並後的新公司已有穩定的盈利來源,而PCC投入服務初期,仍要作出巨額的資本投入。為避免拖垮新公司的盈利,不注入PCC是完全正確的。

對電訊盈科的前景,業界一致看好。在兩公司合並前夕,彙豐、裏昂、雷曼兄弟等大證券行發表有關新盈科的最新報告,對新公司前景普遍看高一線。尤其是法國興業行認為,電訊盈科的股值可達32港元,市值則達七千億港元,大大超過和黃的市值,可躋身香港上市公司市值榜第三名。

另一方麵,原盈動的“NOW”業務也被看好“NOW”節目,主要透過各地的有線電視網絡進入用戶。較早前,盈動一再表示將以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印度、日本及韓國市場為主,並已與有關國家的有線電視商簽訂合作協議。目前,“NOW”已推出英語節目,今年底明年初,中文節目及日語節目便會相繼推出。

據證券界人士估計,盈動與各地區有線電視商就收入作五五分賬。“NOW”開播之首年,節目是免費的。但推出一年之後,將會向使用寬頻服務的用戶收取約20美元(約160港元)的月費,估計月費、廣告費及電子商貿三種服務將會成為盈動主要盈利來源:

8月9日,盈科宣布以20億元收購日本Taleeo借殼在日本上市,成為盈動在日本的上市旗艦,這是盈動完成收購香港電訊之後的一大動作。

Talee。是日本大型遊戲軟件開發商盈動將之收購,並引入當地Dentsu、Orix及PLA等策略股東後,其實質業務涵蓋了互聯網服務、資訊製作、金融及市場推廣等。

電訊盈科副主席袁天凡指出,成功在日本借殼上市,使盈動完成了在亞洲三個最發達金融市場(香港、星洲及日本)擁有直屬上市公司的戰略部署,其意義非常重大。他強調說,在完成這一“亞洲鐵三角”之後,盈動會全力發展全球互聯網數碼電視“NOW”。

架起合作之橋

李澤楷除了是被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稱為“真正愛國者”的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兒子外,他本人於2000年二月帶領其公司成功地阻止新加坡電信搶購香港電訊,有效地保住了香港電訊業主權,受到國人的一致愛戴及國家領導人的讚揚。2000年6月23日,中央領導人接見香港商人時,時任國務院總理朱基搭著李澤楷的肩膀,豎著大拇指,當著眾多訪京富豪稱讚他是“後起之秀”。

自從將目標瞄準國際互聯網市場之後,李澤楷一直都覬覦中國內地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本來,他計劃與自己的合作夥伴英特爾攜手進軍中國內地電子市場,並曾就此事同英特爾主席格羅夫談過,但英特爾暫時以亞洲地區為基地,洽談沒有進展。

李澤楷早已看準了“網絡電視”是未來世界的唯一出路,無意放棄中國內地市場,既然英特爾無意合作,他便主動找對世界科技市場最有影響力的微軟大王蓋茨尋求合作。

其實,蓋茨早於1995年已為進軍中國龐大的電子市場鋪路,他曾兩度同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會麵,並曾在中國多間著名學府如北京大學、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作巡回演講。1998年11月,並在北京設立微軟中國研究院,承諾替中國培訓人才兼輸入技術。

踏人1999年,蓋茨計劃全速發展“網絡電視”,他希望盡快將電視與互聯網結合,令他構想中的大同世界盡快實現。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湊巧李澤楷亦有類似構想。不過,李澤楷知道,基於國際關係的複雜性,中國人對電訊特別敏感,外國人肯定無法在國內大量鋪設光纖,要發展“網絡電視”,唯有透過衛星傳送。他過去曾辦過衛視,提供經驗及人才絕對沒有問題,於是,他飛往美國,同蓋茨商談,順便邀請微軟租用“數碼港”。

1999年初,美國報章率先披露,港美兩大科技界強人將有攜手合作機會。消息透露,兩個非常人物正在研究在中國發展”網絡電視”,蓋茨看中李澤楷經營衛視的經驗,而李澤楷知道以微軟的實力,一定有助他開拓中國的電子市場。經過多月來的洽商,雙方雖未達成合作協議,但從兩人的關係如此密切,可見離成功不遠了。

1999年3月,蓋茨訪港,李澤楷親自迎接並兩次共進晚餐。蓋茨請李澤楷為他的中文新書《擁抱未來》(又譯《數位神經係統》)寫序,並明確表示支持李澤楷一手催穀的“數碼港”計劃。

至於攜手進軍中國電子市場的事,雙方雖未透露進展情況,但李澤楷始終沒有放棄。

李澤楷認為,與1978年剛剛開放改革時情況相比較,今天的中國相對而言已經開明和寬鬆得多。而隨著中國經濟繼續取得進展,這種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1999年,他在接受《ChinaOnline》雜誌記者訪問時,對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進步,也表示讚賞,他說:“中國的領導層在這五年來有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用的是有賞有罰的製度,以前是純政治係統,如果你是死硬派,你才可以往上爬,否則就沒有機會;現在已經完全兩回事:在過去五年,有教育,有考試,你在學校裏幹得多好才是最重要的。”

1999年被中國政府定為“政府上綱年”,互聯網已被認定是令中國成為一個經濟大國的宏圖大計的核心部分。連國家主席江澤民亦宣稱自己是個熱心的網友。

雖然還未看到政府明確表示歡迎外商投資互聯網,但李澤楷統領的盈科在中國尋找合適的網絡合作夥伴的工作並沒有放緩下來。

經過大半年的細心尋覓,盈科終於找到了聯想集團。2000年3月2日,即盈科收購香港電訊成功的第三天,雙方簽訂協議,組成策略性聯盟。

聯想(992)創立於1988年,最初隻是深圳一家電腦銷售商。1994年在港上市,但投資者對它興趣不大,股價總在低位徘徊。

由於國內電腦市場出現減價戰,聯想一連數年出現巨額虧蝕。到1997年,收購北京聯想的電腦製造和銷售業務,聯想變身為中國科學院的直屬公司,才開始扭虧為盈。至1999年,聯想銷售的個人電腦達。300萬台,占全國銷量約二成半,成了中國最大、世界第五的電腦生產商和銷售商。

聯想主腦柳傳誌是中國科技界的風雲人物。他1967年進入國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70年調入中科院計算所從事計算機外部設備研究工作。

1999年9月,柳傳誌和李澤楷曾應邀赴上海出席“99《財富》全球論壇”。兩人在論壇會麵都表示對中國、亞洲互聯網市場的高度重視。李澤楷說:“龐大的人才及資金寶庫,加上亞洲在貿易及銷售方麵的實力,是21世紀二個強勁的經濟平台。互聯網經濟的重心將向東方轉移。商業機構之間及商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資訊科技應用、產品及服務,一定會在亞洲市場發展。據估計,亞洲區互聯網用戶有38%的增長,這比全球的平均估計增長率32%為高。亞洲過渡到資訊經濟將是一個極為刺激的過程。”

柳傳誌說:我認為,未來幾年內在家庭、在辦公室裏會有大量的帶有信息時代特點的產品出現。未來的企業一定要求有極強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並根據信息展開各種活動的能力。而獲得這些能力不是簡單的信息設備購買問題,而涉及到企業更深層次的管理方麵的內容。薄弱的管理基礎是中國企業在進行轉型時要特別注意的方麵。

或許,在那次論壇上,兩人已經在商談了盈科和聯想的合作大計。

1999年10月中旬以後,聯想相繼宣布與國際級的科技公司,如微軟、英特爾等合作,發展高性能電腦產品,股價由靜止的六七元慢慢開始上揚。

至2000年2月9日,聯想宣布有意進軍互聯網,股價一度狂升至35元,瞬即回落。2月15日,公司建議一拆四,再次刺激股價激升。

3月2日,盈動和聯想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攜手合作,加快寬頻互聯網服務在內地市場的發展步伐。雙方的合作,即時出成果,由聯想出硬件、由盈動出互聯網內容、定名為“NOW”的個人電腦不久將推出市場。

盈動主席李澤楷和聯想主席柳傳誌都親自參加了簽字儀式。

柳傳誌宣布同盈科合作之後,集團業務將進行大調整,重點向互聯網方向發展:一是提供互聯網產品,二是做好互聯網內容服務。柳傳誌特別提到盈動的寬頻網和傳輸方麵的優勢。

李澤楷則刻意將聯想在中國電腦市場的優勢和光通信在日本銷售流動電話的優勢進行比較,即時刺激聯想股價飛升。

他指出,光通信在日本有多家銷售流動電話的Hit Shop(攤點),而聯想在大陸32個省市,有超過2000個銷售點、聯想去年營業額為116億人民幣,但純利隻有2億7500萬元,股價大升,令聯想市盈率升逾280倍。

李澤楷表示,市盈率隻適用於衡量傳統的行業,而聯想這類高科技公司,盈利能力強,但短期內缺乏盈利回報,所以要以市值與營業額比率計。以目前光通信市值與營業額50倍計作為參考,聯想的市值便應為現時的50倍。截至1999年3月底止,聯想營業額為116億3千2百元,50倍比率的市值,應為5 816億元,即每股323元。

消息宣布次日,聯想股價升上曆史新高,達59元5角,其後稍為回吐,收市報49元7角,升幅將近一成,市值近900億元,晉身十大市值公司之列。

剛剛在幫助盈動成功收購香港電訊中立了大功的財務顧問瑞銀華寶翌日推出一份研究報告,更指聯想的目標價應為84元4角,令聯想股價火上添油,連升3天,至3月6日,收報62元7角5仙,再升八成,市值最高工260億元,距恒生的市值1 320億元僅差60億元,晉升港股十大市值的第九位

李澤楷點石成金的魔術手,又一次得到證實。

緊接與中國第二大電訊公司聯想合作之後,盈科又有意與中國最大的電訊公司“中國電訊”的頂頭上司中國信息產業部合作。據6月初的香港傳媒報道,盈動旗下Works CyberVentures投資組合中的其中一家公司,正在與中國信息產業部談合作事宜。盈動發言人表示,有關合作目前仍未達公布階段。

中國信息產業部是中國主管信息產業的高層官方機構,故而相信盈動這次的合作,必定又是一個“驚天大動作”。

千裏龍騰北京

李澤楷的業績,早已引起北京的注意和賞識。2000年1月,北京市政協增補十位港澳人士為政協委員,李澤楷是最年輕的一位。

這年農曆新年期間,北京舉辦“千禧龍騰”大型舞龍活動,來自海內外2000名華裔青年在長城上舞動一條長達千米的巨龍,表現海內外華人團結一心,振興中華,邁向新世紀的精神風貌。

期間,並舉辦一個名為“邁向新世紀”的研討會。應邀在研討會演講的十位國內外嘉賓中,美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委員田長霖、發明雞尾酒治療艾滋病而被《時代》雜誌選為1998年世界風雲人物的何大一,以及盈科集團主席李澤楷,成為這次活動最受矚目的嘉賓。

李澤楷演講的題目為《電子商貿革命的啟示》。

李澤楷首先指出,由於資訊科技被廣泛應用,創造了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經貿世界,一個新經濟時代即電子商貿時代已經到來。

李澤楷接著說,由於傳統商貿模式受製於長久的產品周期,還要龐大的經常性開支,而且獲取供應商和數據資料有限,對比之下,電子商貿可以完全克服這些障礙,從而節省成本開支,創造新的商機。

李澤楷強調電子商貿革命“要靠教育政策的成功推行”。他稱讚我國早在1988年初,已由國家領導人宣布了“科教興國”的大計,指 出這種前瞻性的行動,正好為了應付新紀元的經濟發展做好準備。

李澤楷表示,千裏龍騰的大時代正在開始,隻要年輕一代能勇於創新,勇於嚐試,中華民族的前途一定燦爛光明。

李澤楷的演講,受到熱烈的歡迎聽演講的青年爭著同他握手,令他應接不暇,其場麵之轟動,與香港無異。

本來,那幾天正是李澤楷同新加坡電信爭購香港電訊最關鍵時刻,許多人都以為李澤楷肯定會缺席這次活動。主辦單位亦已有思想準備,並因此在首都機場門口演出戲劇性的一幕。

2月17日,北京主辦單位派出工作人員到機場迎接來自香港的嘉賓。當客人在接機大堂出現時,兩位禮儀小姐捧著兩束鮮花獻給港府民政事務局長藍鴻震及其夫人,而作為主要嘉賓的李澤楷則站在一旁成為陪客。當主人知道這位站在一旁的小青年就是大會主要嘉賓、名滿天下的李澤楷時,十分尷尬,忙向李澤楷道歉說:“領導以為您公司的事忙,肯定來不了,故沒有準備您的鮮花。”李澤楷說:“無所謂!”藍鴻震在旁聽見,即時把手上的鮮花遞給他,李澤楷笑著婉拒了。接機代表要替他拿行李,他也謝絕了。

不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那幾天時間對李澤楷來說都是太重要了,就好像麵臨一場大戰,因與星電信爭購港訊正處於關鍵時刻。但李澤楷這位主帥卻不在現場指揮,他非但準時赴京與會,而且逗留兩日一夜,亦沒有趁機在京辦與會議無關的事情。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李澤楷對中國及中國市場是何等重視。

中國政府也沒有辜負李澤楷的信任。在收購港訊這場世紀收購戰中,雖然中國政府始終沒有出麵,隻在收購戰結束、盈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之後,表示“樂觀其成”。但是,作為香港電訊第二大股東的中國電信和中國銀行牽頭貸款的支持,實際上是中國政府所起的作用,這一點,李澤楷不會不知道。

由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即,開放國內電訊市場給外資財團,再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不過中國在電訊市場的開放程度,在控製權上一直堅守不讓,外資最終隻能擁有四成九股權,控製權必須控製在中資財團手上,故各國財團正積極與中資磋商,率先“埋堆”,迎接市場一旦開放,可搶占有利位置打入中國市場。